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党史频道 > 共产党人

不“中庸”的涂仲庸

时间:2019-10-11 10:10:00

  ○解放初的涂仲庸

  ○涂仲庸使用过的放大镜

  ○涂仲庸使用过的剪刀、锥子等物品

  ○涂仲庸的印章

  父母为他取名“仲庸”,是希望他一辈子安分守己,本分老实。但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却一点也不“中庸”:不但在革命低潮时期毅然参加革命,而且不论环境如何险恶,总是站在民族解放和人民翻身斗争的最前沿,历任中共凤台县委书记、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书记等职,或是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或是与蒋家王朝进行殊死战斗……谱写了一曲曲革命之歌。

  为革命不屈不挠

  1901年,涂仲庸出生在寿县隐贤镇一个农村家庭。“因为二伯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二,爷爷又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只希望子女们平安过日子,于是就给二伯取名仲庸。”涂仲庸的侄子涂春林告诉我们。

  但涂仲庸一点也不“安分”。首先他非要读书。正是在读书期间,他认识了开明的老师赵子余。赵老师不仅积极向学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使得涂仲庸在思想上对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还秘密帮助涂仲庸参加了革命,并把自家一间临街的房子给涂仲庸开杂货店,以做生意为名掩护他从事地下工作。这样到了1930年2月,涂仲庸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为革命常年奔波。

  据涂春林介绍,因为涂仲庸参加了革命,国民党反动派三天两头到家里来抓他,抓不到他就将在家的三个兄弟抓去交差。家多次被抄,闹得人心惶惶。家人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阻止,他都不屈服。后来在一个夜晚,他偷偷离开家人,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为了不牵连家人,二伯长年不回家,也不与家人联系。后来甚至家人都以为他已经去世了,奶奶每年都在路边哭着为他烧纸。”在坚持革命的道路上,涂仲庸就是这样不屈不挠。这从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也能看出来。

  1934年12月,由于国民党的多次清剿,担任中共凤台县委书记的涂仲庸与组织断了联系。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他没有被吓倒,而是利用与表兄徐丹墀到甘肃兰州做生意的身份,徒步2000多公里到甘肃兰州,在一家澡堂以做工为掩护,希望能在陕甘宁边区寻找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可惜没找到。过了一段时间,不服输的他又独身一人怀揣着老板送的两块大洋,徒步到鄂豫皖地区寻找高敬亭领导的红军。一路上他忍饥受饿,跋山涉水,几次饿晕过去。“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找着红军,但二伯却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磨炼,并时常笑称这是自己的‘长征路’。”涂春林说。

  革命之路艰而险

  上世纪30年代,涂仲庸一直在皖西北地区进行革命。1932年10月,根据中央指示,他与战友们加快了组建革命武装的步伐。先成立游击小组,再发展组建游击队,后扩编成立皖北红军游击大队,由原来的隐蔽斗争到后来公开地为民除恶铲霸,给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先后消灭了驻扎在寿县、曾任国民党三十三军保安副司令的姚霭卿和曾担任过国民党旅长的寿县“剿共”司令毕少山等一批在当地无恶不作、民愤极大的地主反动武装。

  “消灭姚霭卿很有意思,可以说是智取。”据涂仲庸后来在自己的回忆文字中如是记载。姚霭卿的营房在街上的一座大庙里,他的势力不小,所以涂仲庸和战友们做好了充分准备。行动时游击队员分成两部分:四人从街心向营房大门去,五人从西街后向营房去,约好见面后动手。布置好这些,就让两个游击队员假装打架争吵,要找姚霭卿评理。到营房门口对哨兵说“我们找老营长(指姚霭卿)。”“不行!”哨兵拦住不准进,“你们没有信。”于是一个人假装从口袋里掏信,另一个人趁机把枪对准哨兵,一只手同时抓住他的枪,哨兵顽抗不肯缴枪,游击队员就向他腿上打了一枪。这时,所有游击队员都会合到大庙门口,一下冲了进去。姚霭卿一开始在殿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等他反应过来后,立即指挥手下向我们开枪,我们一面用火力压住敌人,一面进行政治宣传。经过将近半小时战斗,匪兵们被迫缴了械。当我们冲进大殿时,姚匪吓得屁滚尿流,躲在一张桌子底下,我们把他押出去游街。当走到一个商店门口时,他想逃跑,游击战士一枪把他打死了。”

  接着,涂仲庸又领导游击队员以同样智取的方式,消灭了毕少山。这两次行动意义重大。它使得涂仲庸和他领导的游击队英雄形象深印于淮上人民心中。老百姓都纷纷称赞这支队伍有谋善战,驰骋于淮上平原,镇压了反动势力,振奋了人心。而且,在这之后,我游击队化整为零,燃燎原之势,风高势炽,驰骋江淮大地之上,一直到抗日时期。后改为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一路第三直属大队。

  据涂春林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涂仲庸又回到淮河两岸,同受党中央派遣从延安学习回来的曹云露、张如屏等一起重新组织抗日游击队,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决心。“1937年9、10月间,日寇侵犯炉桥,派飞机狂轰滥炸,老百姓扶老携幼四处逃散。为掩护难民撤退,二伯带领二中队在炉桥边的三里岗对日寇进行了一天的艰难阻击战。而正是这支队伍,后来由二伯率领参加了新四军。”

  “在后来担任中共寿县县委书记和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书记等职时,二伯都积极发展党组织和地方抗日武装。据我了解,光在寿县就先后建立了7个区委、40多个党支部和3个直属支部,全县党员发展到400多名。”涂春林告诉我们,“特别是在天长工作期间,他还积极配合新四军二师罗炳辉师长观察战斗地形,做好群众工作,为新四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受到罗炳辉的高度赞扬。”

  建设国家创新法

  1949年4月淮南解放后不久,涂仲庸就被任命为中共淮南矿区党委委员、职工部长。应该说在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职工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首创了很多做法和措施。

  “例如,他在矿区首推民主改革,废除封建把头制,对旧职员实行原职原薪原待遇,工人实行八级工资制,从而使矿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例如,他狠抓生产恢复,创造性地采用新的采煤方法,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例如,他创办了《淮矿工人》报,办起了淮南人民广播电台,兴建了电影院、图书馆,活跃了职工文化物质生活;例如,他兴建了职工疗养院和东、西两个医院,千方百计地为职工谋福利……所有这些基本都是二伯的首创。”说起这些,涂春林如数家珍。

  全国解放后,涂仲庸担任的职务也多和劳动有关,他监督国家统一工资标准的实施,监督检查工矿安全、卫生、劳动保护,调查登记职工就业、失业状况,协助开展职工业余教育和职工福利等工作。但就是这样一位“握有实权”的领导,对自己的子女和亲属却要求严格,从不以权谋私,就连他唯一的儿子也没被安排工作,一直在农村务农。涂春林告诉我们,前些年曾组织涂仲庸的一些晚辈写了一组回忆他的文章,大家回忆的往事除了他的革命经历外,无一例外的都是他的“两袖清风,不以权谋私”。这不能不让人敬佩。

  “早年投身革命有胆有识铮铮铁骨,晚岁淡泊人生无私无求泱泱可风。”或许,这副挽联正是对涂仲庸97岁革命一生的最贴切概括。“仲庸”,其实并不“中庸”。

  □李明储祥林程堂义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佚名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