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党史频道 > 共产党人

张劲夫:一本自传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9-11-22 10:07:27

张劲夫
○张劲夫自传
○张劲夫使用过的眼镜
○张劲夫使用过的水笔

  

  他是肥东人,20岁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科技工作的开拓者和创新者。2015年7月31日因病去世后不久,他的家人就把他使用过的一些物品和一本珍藏多年的自传捐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陈列馆。

  战火中接受革命洗礼

  1914年6月,张劲夫出生于合肥东北乡(今肥东县包公镇)大张村的一家农户。长到十多岁后,抱着读师范能够将来当教师,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的目的,1930年5月,张劲夫踏进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求学。

  我们知道,南京晓庄师范是随着五四新文化思潮兴起的。1927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倡导“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实践。实际上,晓庄师范学校也是中共地下组织的一个秘密活动据点。16岁的张劲夫到晓庄师范不久,学校即被勒令解散。虽然他只在晓庄师范学习了三个月,他甚至没在晓庄师范见到陶行知,但陶行知发表《护校宣言》,号召“大家起来保护晓庄,爱护向前上进的时代革命,爱护自由平等的中华民国之创造,爱护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水仙花看的理想社会之实现”。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张劲夫,让他更希望见到陶行知。

  1932年冬,来到上海的张劲夫见到了陶行知,并受陶行知邀请到他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去工作。张劲夫在山海工学团学习、工作了四年,陶行知的伟大品格影响了张劲夫的一生。这一点,张劲夫在他的自传里也写到了,“他是我在旧中国遇到的一位难得的人师。”“陶夫子是促使我去找共产党的重要推动力。”1935年12月,张劲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的公开身份就是山海工学团团长(即校长)。自此后走上革命道路。

  据史料记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劲夫领导上海战地服务团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教育工作,上海沦陷后率战地服务团转入市郊打游击,后调到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机关工作。1938年任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39年起在新四军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张劲夫先后任中共鲁南第二地委书记,鲁南、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1949年夏,张劲夫随军南下任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参加了华东解放战争。

  通过这一系列的战争洗礼,不仅锻炼了张劲夫的革命意志,而且让他更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和建设国家的决心。

  促成创办中国科技大学

  1956年春,张劲夫出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作为院长郭沫若的助手主持日常工作。而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要求科学院成为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火车头。为此,张劲夫决定科学院要紧密地与国防部门合作,同时兼顾国民经济方面需要科学院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张劲夫积极为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发展做贡献:一是从领导体制、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为科技人员钻研国防科技创造了宽松和高效的环境;二是为研制原子弹调兵遣将,攻克关键技术;三是为研制导弹请缨探路,与国防部五院分工合作;四是积极组织科学院研制人造卫星。

  而在这当中,张劲夫还促成了一件重要的事——创办中国科技大学。他和郭沫若一道,对中国科大的创建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史料记载,张劲夫到科学院不久,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界普遍实行理工分家、教学与研究分家的办学模式,所培养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新中国发展的需要。1958年,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正式倡议,改变我国教育的传统模式,把教育和科研密切结合起来,由中科院创办一所新型的理工大学。

  1958年4月,身为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在中央科学小组会议上向聂荣臻副总理汇报了中科院拟办一所大学的事,随后中国科学院正式递上了报告。1958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批准了中科院党组的报告。“从中央书记处会议批准创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成立,只有短短的110天。”张劲夫在自传中说。而我们所看到的则是,张劲夫与郭沫若等院领导,以及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一道,为学校的筹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经济工作的创新者

  如果除去战争年代的革命历程,张劲夫在解放初期进行的就是财经工作——1949年8月任浙江省财经委员会主任。作为财经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张劲夫对我国经济工作的贡献主要有两个阶段:1975年出任财政部部长和1983年出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

  1975年,张劲夫出任财政部部长。此时正值我国财政工作遭受破坏后艰难起步的年代。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因此,在自传中,张劲夫说他刚一上任就主抓财政业务上的整顿,恢复正常秩序,亲自主持起草了《关于整顿财政金融的意见》,对于促进中国财政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进行财政管理手段的改革,建立了计算机中心,结束了中国长期人工管理财政金融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在张劲夫的主持下顺利解决了中美两国的资产问题,为当时正在开展的中美两国关系扫清了障碍,签订了通商条约,两国贸易进入了大幅度增长的时期。从1980年后平均每年贸易额增长10亿美元左右。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而张劲夫在担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期间,经历和处理了物价改革、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如何对外开放、关于特区是否发行货币、人才引进等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物价改革成效显著,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子。

  张劲夫还是中国发展股份制企业的推动人之一。1984年前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些企业率先公开发行股票,但当时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和规范的办法。1988年11月28日,专门研究股份制的“西直门会议”召开,会后决定在沪深两市建立证券交易所。时任中央财经小组秘书长的张劲夫到会听取了各方意见。“经济上的问题只能用经济的办法来解决。发达国家的办法是采用股份制。股份制它不姓‘资’,而姓‘商’。对当前的搞股份制的热情要正确引导,要试点在先。我很愿意和大家一起调查研究。”这是自传中记载的他对发展股份制企业的看法。

  满怀深情在安徽工作

  1980年,张劲夫一人肩挑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省长双职。作为安徽肥东人,抗日战争时又长期奋战在安徽,张劲夫把回到家乡工作当做为父老乡亲服务的机会。因此,他到全省各地调查研究,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为安徽发展“把脉问诊”。

  在自传中张劲夫说,刚到安徽工作时适逢包产到户刚试行。起初他对包产到户有些犹豫,提出设定一个日期,之前一律合法,之后暂停。不过,经过调研后,张劲夫开始支持包产到户。他向中央写报告说:过去曾说过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可以搞3年,现在看来,如果群众认为这种办法好,不要受这个限制,可以长期搞下去。张劲夫的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使得“包产到户”很快在安徽得到复兴和普及,并最终向全国推广。

  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工业经济是主导。因此,张劲夫根据中央提出的学上海、学沿海的号召,亲自带队几次去上海、江苏学习,不仅学习他们的经验,而且和上海领导同志商量沪、皖联合,把安徽工业搞上去。“我根据江、浙地方工业发展经验,对安徽地方工业发展提出‘四为主、一联合’的意见:以中小为主,以轻纺为主,以集体为主,以挖潜改造为主,与上海联合,搭着上海工业基地肩膀。这样把安徽地方工业发展上去。”张劲夫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与上海合作的马鞍山沪皖联合纺织公司办成了,开创了我国跨地域经济联合发展的先河,成为一个经典载入史册。

  作为安徽肥东人,张劲夫对家乡有着深深的情结。即使到了晚年,他还能如数家珍地提到老家附近的班安陈、山郑、王九七等村庄,并说家乡的泥鳅挂面很好吃。每每有家乡晚辈去看他,他总是叮嘱,“下回来别忘了还带点肥东特产啊。”

  “长江之水势激流,日夜奔腾哪肯休。纵有关山拦去路,不到东海不回头。”张劲夫以这样一首诗作为自传的结束。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一位革命者一生的坚定意志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2015年7月31日张劲夫去世后不久,他的家人就把他曾使用的水笔、眼镜等物品和这本自传捐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陈列馆。

  □李明张晔程堂义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