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区域文化 > 图片新闻

一座山坳背后的历史传奇

时间:2020-11-13 10:30:18

  隘口,顾名思义,即指狭窄而险要的关口。在古代,它是通往湖北蕲州驿道上的一座关隘,地势险要、位置特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从远古走来的宿松县隘口乡,正如其名,因其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的特殊,而充满着神秘色彩。

  至今,这里民间仍流传着“送人要送过坳”的一句俗语。年过九旬的吴连生老人,土生土长在隘口。老人说,从古至今,隘口是县城到陈汉山区乡镇的必经之地。在今隘口中学附近,有个叫麻花石的山坳。以前这里地形十分复杂,背靠七祖山,山高林密,常有老虎、豺狼等野兽出没;山下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周围没有一户人家。即使是白天,人们都不敢单独从这里经过。但凡有从陈汉、北浴方向来的外地亲友返家,当地居民都要把亲友护送过山坳。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侵入宿松,进攻至隘口时,面对崇山峻岭,以及通向深山唯一的那条羊肠小道,不敢贸然进犯,即朝附近二郎镇进攻,烧毁几户民宅后,灰溜溜的不战而退。

  古代,这里属让清上乡许田里管辖。“隘口”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名,直到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撤里设庄,才以“隘口庄”的行政建制之名首次被标注在清代地方行政区划版图上。新中国成立后,以“隘口乡、隘口公社”的行政建制,曾隶属于原二郎区、陈汉区管辖,1992年全县撤区并乡,隘口、西源两个小乡合并成今隘口乡。

  解放前,被二郎河阻隔的毕凉村,像座孤岛,落寞于大山深处,当地居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解放后,当地居民仍靠渡船出入村子;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地党委政府在宽阔的河面上架设了一座48米长、1米余宽的木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七十年代中期,将木桥改建成水泥板桥,但过不了机动车。2012年,隘口乡政府为彻底解决制约毕凉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修建了6.5米宽的钢筋混泥土大桥,几十吨重的大货车都能安全从上面通过,这为毕凉村从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毕凉村村委会主任吴艳松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毕凉村到新源村,没有公路,他去岳父家定亲是翻山越岭徒步走过去的,肩上挑着定亲的礼物,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如今,毕凉村管辖25个村民小组都修通了“组组通”水泥公路,全乡11个行政村也都修通了“村村通”,人们再也不用为出行难而发愁了。

  如今,走进隘口乡,让人感触最深的是,这里桥多、古寺庙多、古建筑多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多,而在它们的背后,都有着世代相传的不老传说。

  在这个国土面积只有64平方公里的山区乡镇,共建有桥梁65座。这里还有3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其中坐落于今小圩村境内的罗家老屋,建于清乾嘉年间,为罗遵殿祖父所建;坐落于今清河村境内的邓家老屋及庆丰邓氏祖堂,分别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和乾隆时期。3座古建筑,于2011年1月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隘口自然风光秀丽,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春天,积雪融化,山花烂漫;夏天,苍翠欲滴,飞瀑白练;秋天,万里无云,溪水澄净;冬季,漫雪纷飞,纯净无暇。置身美景中,使人忘却世间纷争嘈杂。

  这里有着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其中西源九井、破石冲天等景点闻名皖西南地区。

  隘口,还是一块充满红色印记的热土,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壮举,在波澜壮阔的宿松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1年3月,中共宿松县党员代表会议在今新源村下湾组召开,会议改选了县委领导机构,祝尔昌任书记,姚鹏、何瀛等6人为委员。为纪念此次会议,宿松县人民政府在会议旧址建造了一座纪念亭,成为宿松县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1948年,皖西分区二十团、基干团和宿松县独立营武工队的解放军战士,同国民党军在隘口乡淡竹坪、二郎河、七祖山等处多次进行激战,共有30多名战士牺牲。2005年7月,隘口乡党委政府在县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小圩村葫芦地建成占地30亩的首个乡级烈士陵园,13位烈士的遗骸被全部迁葬到这里。现在,这里已成为宿松红色教育基地。

  此外,隘口的臭叶豆腐很有名气,漫山生长的臭叶树孕育了这里独特的饮食文化。

  臭叶树也叫观音树。很早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每到夏季,就上山采摘臭叶树叶子,利用该叶子制作臭叶豆腐,也叫观音豆腐。刚出锅的臭叶豆腐,绿莹莹的,像碧玉,像果冻,又像绿豆糕,晶莹剔透,煞是好看,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去火、开胃生津、润肺止咳等功能。

  无论是桥,还是寺庙;无论是古建筑,还是自然景观;无论是红色历史,还是饮食文化。在它们的背后,都流传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传奇故事。透过这些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隘口人正直、忠贞、善良、无私和勇敢的品质。正是因为这些优秀品质的存在,没能让山坳阻挡住一代又一代隘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如今的隘口,关隘变通途,过去令人毛骨悚然的麻花石山坳,已成为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宽阔的混凝土公路,路边楼房林立,路上车流不息。

  美丽隘口,山美水美人儿更美!那隘口文化,隘口历史,隘口风光,隘口传说等!如真要细细说来,恐怕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如真要追究,且请来到这座美丽的乡镇来,细细领略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孙春旺)


来源:安庆日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