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岁月回眸 > 岁月要闻

合肥老火车站之铁路春秋

时间:2017-08-25 15:58:00

  提起老火车站,就会让人想到“1号门”“2号门”“3号门”“4号门”。曾几何时,来自全国的各种物资都在老火车站2号门集结,再转运到全国各地。作为重要的货运中转站,老火车站自建成起便一直担负着配送货运的任务,即使1997年取消了客运项目,它依然坚守货运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很多合肥人心中的记忆。

  高楼掩映的老车站

  如今的胜利路早已是高楼林立,KTV、商场、酒家、大型连锁超市等更是一应俱全,繁花似锦。走在这里,如果不留心注意,老火车站根本不会落入过往行人的视线。

  不过仔细找来,还是能在这喧哗的闹市中,发现那饱经沧桑的“容颜”。废弃的月台依然伫在那里,这座有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前苏联建筑风格的月台,与外围耸立的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如今,月台前的空地已被水泥铺成的小操场所取代,被当做临时驾校来使用,两辆普桑在操场上前进、后退。这一切都与老火车站无关,它所发挥过的光与热早已消耗殆尽,渐渐被人遗忘。原本那一条条交错分布的铁道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小菜地,周围的居民俨然将铁道当成了“自家菜园”,各种蔬菜瓜果琳琅满目,让人唏嘘不已。庆幸的是,一段斑驳冰冷的铁轨裸露在阳光下,那承载了火车重量的铁轨,有着很多合肥人温热的记忆。

  更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那块有故事的“合肥北站——钟油坊”站牌竟然还竖立在那里,尽管被人用石头围成了一个简易的洗手间,我们仍然感到欣慰,因为那是所剩不多的泛黄回忆。“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站在站牌的面前,白居易的这两句诗不由地会浮上心头。是落寞,还是新生?也许都是,新的火车历史正在书写之中。

  曾是合肥货运枢纽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在胜利路修路前,那条横卧在胜利路上的铁路线,每天总有些时刻,只听几声汽笛,一串铃声,路两边的栏杆便从天而降,将所有车辆行人拦住。有时几分钟便好,有时就得等上好久,小火车不慌不忙,去了又回来,无视两头堵住的车辆已经排成长龙。

  那些小火车们,又不载客,还天天跑来跑去地在做什么呢?答案是:它们在拉货。1997年4月1日,在老站以北建设的新火车站通车运营,老火车站取消了客运任务,只担负配送货运任务。而小火车就负责把货物从站里拖到铁道上,再挂上车头,开往全国各地。如今,我们再也听不到那呜呜的汽笛声。

  我们碰到马师傅的时候,他正在月台前的老铁道上翻整土地。原来,这位马师傅早年就一直在老火车站的2号门仓库工作。

  “你看我这翻土的工具就是当年在2号门工作时用的,一直用到今天。”马师傅说着,向我们展示了他手里的两把锄具,尽管有些残缺,用起来仍还顺手。

  已经年近七旬的马师傅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才来到老火车站工作的。“每天干的最多的就是扛大包,”马师傅说,“当时哪有现在这样的机械化呀!全靠手抬肩扛。”据马师傅介绍,一直到“文革”期间,火车站才第一次引进了机械化工具,“当时一共引进了四五台苏联产的叉车,好家伙,一叉下去就能卸一吨重的货物,当时我们都惊呆了。”

  据马师傅介绍说,当时实行“三班倒”工作制的仓运工人,每天的工作那是相当辛苦的,一年到头基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记得有次过年的时候,来了一火车生铁块,上面都覆盖了一层雪,还不能戴手套工作,一个车皮要花六七个小时才能全部搬完。即使那样,我们依然无怨无悔。”

  除了生铁等钢材,2号门经常还要负责装卸煤炭、粮食甚至是牲畜等,当然还有钞票。“我们有时还要搬运从外地运过来的钞票,过去合肥的钞票都是在外地印制的,当然这都是内部消息,一般人肯定不会知道的。”

  守铁路守了一辈子

  今年78岁的沈利和大爷,到现在还居住在老铁路旁的小木屋内。见到我们,他显得十分高兴,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讶,“我如今还在守着铁路呢!”

  从1958年就来到合肥工作的沈利和,当时还只是一个22岁的年轻壮小伙,而今已是满头银丝,穿着一身蓝布旧时铁路工人制服,却依旧精干利落。“我最早到火车站就是负责扛大包,那时候还没有叉车,货物的装卸全部是由人来扛,非常辛苦。”“一车皮如果装的是石块,我们一个组七八个人要搬一个小时,要是碰上需要精细分类的货物,那时间就长了。”据沈利和回忆,最累的是搬运大型货物,还得在货物下面铺上木头,一点点从车厢里挪出来。

  “老火车站过去还有军用仓库,用来存放军需品。记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拉满炮弹和炸药的货车开进来,我们是加班加点地搬运这些弹药,从合肥再运到云南那边。”老人家回忆起他过去的工作时,仍显得非常激动。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装卸工每人能分到55斤大米,正常一个人也就20斤,但对于我们这些干体力活的人来说,55斤大米不到半个月就吃完了。实在饿得不行了,我们几个人就从货车上顺手弄一些大米回来,弄回来的米还不敢明着吃,只能偷偷半夜烧着吃,现在的人都是无法想象的。”那段艰苦的岁月,是沈老至今无法忘怀的。

  “文革”后,从仓运工作转到治安工作的沈老,工作也稍微轻松了一些。如今,早已退休的他依然负责看守这条铁路,在他看来,即使是杂草丛生的荒地,他也有责任坚守着自己铁路工人的职责。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方正 李云胜 王晓峰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