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皖人故事

淮北与上海缘何“人缘相亲”

时间:2020-06-11 17:30:28

  淮北市自1960年建市以来,与上海市在经济、社会、人文、科研等方面交往密切,形成了比较独特的“人缘相亲”优势。尤其是1968年至1978年,共有5840名上海知识青年响应党和政府“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淮北农村插队落户,他们受到了淮北人民的热情接纳和真诚帮助。正因如此,历史把上海与淮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也由此开启两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

  一、淮北与上海交往初期(1958—1968年)

  1.上海参与淮北矿区的筹备和建设。为开发淮北煤田,1958年6月,上海煤矿设计院协同淮北煤矿筹备处,制定形成闸河煤矿开发规划,经中共安徽省委同意实施。同年7月,上海煤矿设计院参加淮北煤矿建设协作会议,集中研究了煤田的整体开发规划、施工力量组织及组织领导等问题。会议决定,成立淮北煤矿建设委员会。由此,正式拉开了两地的交往发展史。1961年1月,以中共上海市委工业部部长杨士法为团长,著名电影演员上官云珠、王丹凤、关宏达、陈述等为团员的上海市慰问团来淮北矿区慰问演出。1968年11月,由上海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的淮北发电厂首期工程开工,1973年12月竣工投产。1978年7月,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的淮北发电厂第二期工程竣工。

  2.上海参与淮北城市的设计和建设。1963年,濉溪市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协助市建设局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将相城确定为城市主城,全市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并编制了相城、濉溪、三堤口地区的规划。在淮北市成立初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上海市提供了大力的帮助,甚至是无偿地支援。1972年3月,上海市闸北区医院职工115人,连同部分设备内迁淮北调入淮北市人民医院。

  这一时期,上海市在矿区、城市设计及技术人员方面给予了淮北大力的支持,无私的援助,有力地推动淮北的建设和发展。

  二、淮北与上海交往发展时期(1968—1978年)

  1.淮北接收、安置上海知青。1968—1978年间,淮北共接收5840名上海知识青年插队落户。虽然当时淮北地区生活生产条件极为艰苦,但淮北父老乡亲真心实意地欢迎来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把他们当作亲人一样对待。上海知识青年们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丰富的知识服务了淮北农村。

  在赴淮北的5840名上海知青中,许多知青通过招工、上学、参军、提干等途径先后离开农村参加了工作。其中,不少上海知青留在我市各机关单位,担任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如:原副市长曹晓兰、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旭、原市教育局局长贾跃兰等。

  2.淮北支援上海煤炭、电力等能源。1969年2月,因徐州“文革”造反组织扒断了京沪铁路,使华东最大的铁路枢纽陷入瘫痪,上海煤炭供应频频告急。周恩来总理决定从北京铁路局调20台机车,由“毛泽东号”带领南下支援徐州铁路分局,将淮北、徐州矿区的煤炭运输到上海,以解燃眉之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煤炭建设取得很大成绩。1976年,淮北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部分煤炭供应上海,满足了上海的能源需求。1978年8月,上海宝山钢铁厂配套工程,年入选能力为180万吨的芦岭选煤厂正式开工,1981年7月建成投产。

  淮北发电厂第二期工程投产后,第三期工程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投产2台2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至此,淮北发电厂跨入了国家大型发电企业行列,成为安徽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此时,除满足淮北煤田开采所需动力及淮北市对电力的需求,约2/3的富余电力,通过淮北电网源源不断地向华东电网输送,支援了上海等地的经济建设。

  这一时期,淮北安置了上海知识青年,帮助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随着淮北矿区的发展壮大,在煤炭、电力能源方面有力地支援了上海。

  三、淮北与上海交往深化时期(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的便捷,淮北市与上海市两地之间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煤炭、电力等能源合作及人员往来,而是更多地涉及到经贸往来及产学研等多项合作。

  1.交通日益便捷。1981年3月,经铁道部批准,首开一对淮北至上海的直达客车。在安徽省内,淮北是较早开通直达上海客车的地市。1984年,增开淮北至上海普通快车。1985年2月,淮北至上海的水上运输首次通航,首航船为载重750吨的货轮。2001年5月,由上海铁路局等出资组建的青芦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同时,淮北矿区与东陇海平行的青芦铁路竣工,正式与京沪线接轨并通。2010年7月,由淮北市和上海铁路局共同出资建设的淮北新火车站开工建设,2014年1月正式启用。尤其是,2017年12月,淮北高铁开通后,首开两对直达上海的列车,运营时间只需3个小时,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

  2.人员往来频繁。淮北市与上海市政府间交往频繁,淮北市多次派代表团赴上海学习考察和交流。1997年10月,淮北市政府设立了驻上海联络处。从1998年起,淮北市派遣多批次年轻干部赴上海市机关单位和企业挂职学习,学习了先进的经验,加深了两地的感情。两地民间交往不断加深。许多上海知青把淮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回城以后,一次次回来探望乡亲,有的知青经常回到淮北。插队钟楼公社(现相山区渠沟镇钟楼)的上海知青方之明,利用保存的资料制作完成《淮北知青岁月》纪实影片,并将许多珍贵资料捐献给了当地政府,帮助筹备成立了钟楼知青馆。不少知青牵挂着淮北的改革和发展,身体力行地为淮北的发展作贡献。热心帮助牵线搭桥洽谈考察,帮助淮北发展地方经济。许多淮北村民因到上海旅游、看病或子女上学等事情,顺便看望上海知青,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和款待。有的知青家里,成为淮北乡亲的“接待站”和“办事处”。

  3.能源合作加强。1986年3月,上海宝山钢铁厂二期工程配套项目之一,年入选能力300万吨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淮北临涣选煤厂破土动工,1990年6月正式投产。2013年申能控股的安徽淮北平山电厂项目开工,并成立淮北申皖发电有限公司。该项目是“沪皖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两台66万千瓦国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16年3月,建成投产。同年10月,平山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建造国际最先进的单机容量达135万千瓦的新型高效、洁净、低碳燃煤发电机组。

  4.经贸合作扩大。1994年3月,淮北市组团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签约218万美元。1995年6月,安徽(上海)招商恳谈会在上海举行。淮北市组团参加。共与境外客商签订合资、合作项目35个。2011年,淮北市招商局设立驻上海招商分局。2013年10月,淮北矿业集团和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东方煤炭电子交易中心在上海正式运营。恒源煤电、口子酒业、淮北矿业等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5.产学研合作深化。2013年11月,淮北市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铝基复合材料项目也于同日在淮北经济开发区龙湖高新区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铝基复合材料项目点火成功。2017年8月,淮北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签订陶铝新材料政产学研合作协议,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并在淮北市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建立陶铝新材料产业联盟,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在淮北市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陶铝峰产业基地。

  综上,淮北与上海“人缘相亲”,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需求;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但无论怎样,历史把两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历经60多年的风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前,我市要充分抓住与上海这一“人缘相亲”历史优势,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登高望远,等高对接,借鉴借势上海龙头,不断加快我市高质量转型崛起步伐。

来源:淮北地方志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