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安徽这座千年古镇,竟是“董永”故乡?

时间:2019-12-31 10:28:43

  ○村民展示《董氏宗谱》

  ○《天仙配》的故事

  距今2200多年历史;先秦时期成为全国第一批建制县;与吴国中心苏州、无锡是同时代繁荣的城镇……除此之外,相传这里还是经典黄梅戏《天仙配》中“男主角”董永的故乡,留下了许多传说和遗迹。这是哪座千年古镇呢?

  2200多年变迁史

  丹阳镇,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境内。据史料记载丹阳镇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马鞍山市境内最古老的城镇。而为了区别于江苏省丹阳市,人们习惯上称丹阳镇为“小丹阳”。

  查阅《马鞍山市志》,我们发现丹阳镇的历史有不小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丹阳镇境地属于吴国,是吴国西部政治、军事要地。当时的地形地貌,与今天也有不小的差异。长江经内江直通丹阳湖,那时的丹阳湖水面广大,包括丹阳、固城、石臼湖三大子湖,与长江浑然一体,水面最大时达3000平方公里,在我国古代五大湖中位居第三。而丹阳镇濒临丹阳湖,背依横山,为水陆交通要道,是由楚入吴的必经之地。《史记》中就有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从云梦、访江下、观藉河、渡梅渚、过丹阳,一直到钱塘。这不仅说明“丹阳”在先秦时期早已存在,而且证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在全国第一批推行郡县制。丹阳县是全国第一批建制县,县治丹阳。要知道,当时第一批推行的全国郡县只有36个,足见丹阳位置的重要。的确,当时丹阳县辖区很大,包括今天江苏省的南京、高淳、溧水、江宁,以及安徽省的芜湖、和县、含山、无为、繁昌、南陵等广大地区。由此可见,丹阳镇是当时全国最早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其地位十分重要。

  汉朝时沿袭秦制,丹阳仍为郡县。西晋时丹阳县分出于湖,并立丹阳、于湖两个县。据史料记载,隋开皇九年(589),隋朝统一全国,设置当涂县,废于湖县,但丹阳县仍然保留。唐太宗贞观元年,又废丹阳县,所辖地区并入当涂县。从此,于湖与丹阳作为县名,相继成为历史。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丹阳镇又被一分为二,以一条小巷为界,北属江苏省江宁县,南归安徽省当涂县,形成了两省共一镇的局面,可谓“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

  曾是商贾云集之地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连锋入户牖,胜概凌方壶。”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48岁时首游丹阳镇的横山时写下的《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一诗。从这首诗中,可以让我们驰骋想像,想像青莲居士站在西距小丹阳4公里的横山上,放眼远眺,将古丹阳城垣看得清清楚楚,感受丹阳的文化传奇。虽然当时的丹阳古镇已渐趋衰落,但其城垣仍然是高大、绵长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丹阳古镇在其辉煌时期是多么雄伟壮观。

  的确,据史料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历史上的丹阳是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的江东重镇。这不仅从慈善殿附近的土城头、陈家祠堂到西桥游家糖坊处石人残肢,还是新桥附近的土城、小岗头上的碑刻、横山北峰腰地古驿道“青阶岘”遗址,以及遍布小丹阳各地的秦砖汉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都能看出。而且,有考古学者指出,从近几年由丹阳发掘的方格纹、菱形纹、回字纹陶片和陶器上可推断丹阳曾经的繁荣。因为这些印有各种几何图形的陶片和陶器,是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两国及东南沿海的典型文化遗物,和苏州、无锡等地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完全一致。

  而据史料记载,大约从宋朝开始,古老的丹阳由盛变衰,自繁华慢慢走向凋谢。而说起这方面的原因,有史学家总结说大约有三条,一是各封建王朝在丹阳这里的长期激战,使得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二是随着古航道的变迁,丹阳作为行政中心的功能慢慢变弱;三是交通线路的西移,使得丹阳与外地的经济往来慢慢削弱。“而其中的各封建王朝在这里连年多次激战,应该是加速丹阳衰落的最直接原因。”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丹阳镇才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发展,这座千年古镇如今已成为一座较有规模的新型集镇。

  董永故乡在这里?

  除了历史悠久之外,可能有不少人不知道的是,丹阳古镇还是经典黄梅戏《天仙配》中“男主角”董永的故乡。“家住丹阳姓董名永……”《天仙配》中董永的这句唱词中的“丹阳”,据说就是现在的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的董山里村。

  董山里村地处丹阳镇,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邻。该村《董氏族谱》记载了历代董氏家族贤良功德人士,孝子董永名列其中。虽然董永与七仙女那段凄美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是该村村民一直都认为,董山里就是董永的故乡。因为全村不少人家都以董姓命名,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在村子里代代相传。“这里就是《天仙配》故事的发源地,因为村子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些遗迹遗物。”董山里村不少村民这样介绍说。而漫步在董山里村中的道路上,能看到傅家路、孝子路等,在一片幽静的丛林中若影若现的七仙亭,述说、传承着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除了传说之外,董山里村的村民保存着一部完好的《董氏宗谱》,这是一部修纂于1946年、被董氏族人秘密珍藏的家族宗谱,其中确实有关于董永的记载和叙述。“董永失母,养父,父亡,贷资以葬。”在董山里村,我们看到《董氏宗谱》中有这样的记载。村民们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个传说,虽然家谱中并没有记载,但是他们认定自己就是董永的后人。“自幼年记事起,我们长辈就时常说起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村庄周边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这个神奇的传说有关联。就是到现在,每逢三月初一或清明,我们董氏族人还会举行祭祖活动。”

  也难怪,在董山里村周边,关于董永和七仙女传说的印记有太多。比如,在黄梅戏《天仙配》中,有座七仙山和一座七仙庙,离董山里不远也有一座七仙山,山下也有座七仙庙。庙堂左边是七仙女,右边是董永。董永头上挽着巴巴鬏,身穿大襟蓝布衫,背着蓝底白花布包袱和红色雨伞。村民描述的董永形象与黄梅戏舞台上的董永形象非常相近;《天仙配》中,董永在傅员外家卖身,这个村里的人仍有不少傅姓的;好多老人还能根据散落的汉代古砖,讲出“孝子坊”、傅员外家老房基位置。

  而据《董氏宗谱》的记载,董永大概是汉朝时期的人,他的祖上也是做大官的,后来因为犯了错,年幼的董永被父亲带出来逃荒,先后逃亡过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等地,最终在丹阳镇董山里村落脚。1952年,安徽剧作家陆洪非等人来董山里村采风,随后对《天仙配》剧本进行改编并排成了黄梅戏电影。

  我们说,《天仙配》和董永本就是一个传说故事和人物,或许董永真的在丹阳镇董山里村居住过;或许根本就没有这个人,《董氏宗谱》中的记载和相关的遗迹就是个巧合。但不管怎样,都说明了千年古镇丹阳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李大友程堂义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