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联福创办清颍中学堂

时间:2020-07-07 14:56:22

  清颍中学堂(即颍州府中学堂)的前身,是位于金鸡嘴文昌阁下的清颍书院,由颍州知府王敛福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创建。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祸,后移建于西城文德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任颍州知府联福在其址创办清颍学堂,聘府学教授汪大策兼任“监督”(校长)。

  联福(生卒年不详),又名伟臣,旗人。清光绪年间,联福前后两次出任颍州知府,时间长达10年。民国三十四年(1945)《阜阳县志续编》记载:“知府联福,二十二年(1896)六月初八到任”,首任颍州知府。二十九年(1903)卸任,在颍州府7年。“三十年(1904)四月十八日回任”。三十四年(1908)升任新职,在颍州府3年。

  联福思想较为开明,重视教育和培育人才。联福是清末阜阳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王震昌的10位重要“受知师”(生员在县、府、道参加考

  试时的主考官及阅卷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王震昌(1882—1958),字孝起,号伯盂,清末颍州阜阳县人,居北城鼓楼北韩家胡同,世代书香门第。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联福同意天主教法籍传教士南从周在阜城小隅首建天主教堂,开展传教、慈善活动和文化教育,开办教会学校。刘世勋著《阜阳教育史话》认为,“纵观阜阳的教会学校,与自办的一些新式学校相比,有不少教会学校办得颇

  有特色,其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客观上对阜阳教育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安徽巡抚冯煦以《奏为安徽省光绪三十三年大计荐举颍州知府联福等卓异人员事》(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上奏朝廷举荐联福。

  联福在任期间,积极顺应“清末新政”(1901—1911)对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开展的运动,包括构建近代教育体制的国情大势,遵循清政府颁定的《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定,1904年1月公布),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了清颍学堂。

  民国《阜阳县志续编》记载:“清季,丙午年,就清颍书院(文德街)创办清颍中学堂,旋改颍州府中学堂”。“清季废科举,改书院为学堂,即以

  此为清颍中学堂,旋改称颍州府中学堂,即阜阳最初设立之中学堂也”。

  清宣统年间,曾任安徽布政使兼提学使、安徽巡抚的冯煦主修《皖政辑要》,作为官修的地方政书,史料可靠,编纂严谨。《皖政辑要》记载:“颍州府中学堂,公立,在城内西关文德街,就清颍书院改设,光绪三十二年二月由知府联福开办。以书院田亩、房租、典息、七邑滩捐为常年经费。学生八十一名。”经费,“岁入4660两,岁出4000两,资产数69367两”。

                                                             

来源:颍州晚报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