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跨越三个世纪的 契约文书

时间:2020-08-04 14:34:40


QQ截图20200804112750.jpg

                                             保存完好的地契                                                                            

  在许多老一辈人眼里,吴家嘴族人是克勤克俭、诚实守信、勤劳做事的人,有着良好的道德和家风。吴家历史厚重而悠远,而今天我们就在见证祖先生活的契约中,讲述着尘封已久的故事。

  一

  吴家嘴,位于桐城市黄甲镇汪河村的挂车山中北冲河与管竹河交汇处,山清水秀,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明朝初年,经过多年战乱,江淮地区赤地千里、人烟稀少,政府开始从江西迁来大量人口垦荒。当时,不少人来到这里艰辛创业、繁衍生息,最终形成诸多人丁兴旺、耕读相传的家族,包括吴家嘴吴氏、虎形方氏、南冲毛氏、皖桐汪氏等。这其中的吴氏族人与山相拥,经历了从无到有,荒山变成“粮仓”的艰难历程。

  在许多老一辈人眼里,吴家嘴族人是克勤克俭、诚实守信、勤劳做事的人,有着良好的道德和家风。几个世纪以来,多少人的艰辛困苦,欢乐幸福,令后人铭记。吴家历史厚重而悠远,在见证祖先生活的契约中讲述着尘封已久的故事,虽不完整,但真实可亲。2019年9月的一天,我们看见了吴氏家族契文,后随契约走进了吴家嘴吴氏家族历史,在契约拿出的这一刻我们震惊了,厚厚的,足有几十张。

  因为年代已久,部分契约的纸张破损严重,有的资料无法复原。我们小心翼翼翻阅,尽可能让历史再现。契约由吴氏族人吴行甫妥善保存,大部分是地契、房契、买耕卖耕、粮食过借、孝单等。

  我们发现,契约记录的年代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直至民国时期,足足跨越了三个多世纪。这其中部分有府印为“红契”,没府印为“白契”,几十张契约多数是吴氏家族内的“买耕”和“卖耕”交易。其中也有房产、婚约、牲畜买卖和粮食过借。今天看来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记载。可见吴氏家族历来讲究规章和实据,口说无凭,立字为据,杜绝后患,表现出祖辈慎重而且细致的品格。

  二

  吴家嘴吴氏家族祖先家资殷实,为定居吴家嘴打下了坚实基础。地契详细记录了兄弟之间彼此互参家事,情同手足的和谐历史。让我们欣慰的是,多少年来,族人团结奋进,家族人丁兴旺,从地契里我们还注意到,我们家族或多或少经历过私塾的学习,诸多地契中留有他们几代人的笔迹。其中一张有过“私塾”二字记载。

  吴家的传统美德就是礼让、从善。立下了“放出牛马不踩外人田”的豪迈誓言。在诸多地契中,且姓氏诸多,都是相邻,姻亲(执笔者,见证者),他们来自什么地方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神奇和惊讶!也正是有了他们,吴家事业才锦上添花。 从此, 十里八乡知晓的人很多,看看大山里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还有人为谋求生计和躲避战祸前来投靠吴氏家族,最著名的当数桐城派晚期作家马其昶和姚永概、姚永朴兄弟,姚永概、姚永朴来挂车山之后盖的西山精舍就在我族家祠旁。

  吴氏家族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最重要一点是做人,老一辈奉行着“无论贵贱,一视同仁,视异姓为一家,贵贱不分,不出彼此”的做人之道,“来到吴氏家族的人便是幸运和幸福的。”吴氏家族作为庄主,赢得的不是财富,而是比财富更具价值的人格,让后人欣慰。

  三

  我们还看到,这些契约书写规范整齐,语言清晰流畅,在当时,非一般可见。众多契约里有吴氏祠堂设“私塾学堂”的记录(一马二姚在吴家祠上学,任教),试想,如果没有类似记载,这么多代人的文化从何知晓,诸多频繁的交易又该从何说起。这里呈现的不是单一的契约,而是许许多多的艰辛和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这段远古的芬芳慢慢成为历史,深得后人敬重。

  从顺治到宣统,再到民国的契约记载中,吴氏家族世代恪守祖先家训,虽历经世间的兵燹、瘟疫和灾荒,但吴家的“半壁江山”依然锦绣安然,崇高威望的前辈,一代一代承接了吴家的大片土地和山林。新中国成立,随着时代的变革,吴家人响应党的号召,把大批山林交给了政府,1950年,最后一纸地契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这些尘封于世的契约,折射岀一个时代的变革,更是吴氏家族文化的实物见证。今天,吴氏子孙遍布吴家嘴大部分村庄,吴氏族人继承了祖先的三让精神,并且都幸福满满,其乐融融。做事做人始终秉承节俭自律、诚信礼让的传统美德。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吴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