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民国临泉县行政公署春秋(下)

时间:2020-09-14 16:14:39

  

  整修改造从1943年8月开始,汤恩伯的亲信,临泉县长杨佩南对大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汤恩伯指派工程师刘毓麟总体设计,尹汤臣担任工程总务,于1945年11月19日告竣。整个大院长80米,宽53米,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大院布局严谨,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有:钟楼、大礼堂、中过堂和后殿。大院又按功能分东西两部分。

  府门 府门骑棋盘街而建,悬挂“安徽省临泉县行政公署”木牌。府门向西为棋盘街,棋盘街南为影壁墙,墙上镶嵌“古沈亭”“挚亭”“游息书屋”等古碑和石匾,多为首任县长张国华收集。县长杨佩南撰文,孙吟涛题写的“创建临泉县行政公署碑记”立于府前。影壁墙西端为旧县警察局。

  钟楼和垛口 棋盘街北面就是旧县行政公署大院的钟楼和带垛口的砖城墙。中间的钟楼有上下二层,抗战时为全城防空报警而修建。钟楼下层大门就是县行政公署大院的南大门,左右两侧置“千秋气节久弥著,万古精神又日新”楹窗。墙身内侧间隔修砌券门,供警卫士卒上下。钟楼上屋为北方少有的悬山式阁楼,为防日本侵略军轰炸,将原旧华严寺大铁钟悬于阁楼之内,做报警信号。钟楼两边为防空室,墙体用青砖筑砌,顶上可行人,顶部用青砖砌成垛口,两侧设有排水沟和出水石咀。墙身内侧间修有防空洞,可西通城外。今日,在民国行政公署大院西150米处仍能看到地下砖砌防空掩体。整个县行政公署大院如用砖石墙和房屋连接成的封闭的城池。

  厢房 西厢房为前后相同的三个小院。抗战时,前排曾为补给分会办公室,后面主要是补给分会仓库。原所有建筑物前均有匾额、楹联,现已不存。东厢房前面有二个小院,前院为食堂,后院曾为军法承审处。食堂园门的西侧有一小花园。

  “大礼堂”整个大院的中心建筑就是政府“大礼堂”了。“大礼堂”为楼阁式四面坡二层顶建筑。长约20米,为九脊重檐庑殿式顶。墙体用青砖砌成,边侧两梁向两侧各连接3个半三角形梁,形成四坡顶。内用6根高大实木柱子顶梁,外以挑枋承托檐檩,檐伸岀墙外约半米多,枋头雕刻成虎头形,建筑风格独特。1945年春,在“大礼堂”成立了临时参议会。1946年5月14日到19日,临泉县参议会在此举行第一次会议,任鼎昌任主席,孙一德等61人出席。参议会在民国政府大院设置办事机构,申志远(中共地下党员)等5人为驻会秘书。

  中过堂 进入第二层院落为中过堂,为青砖布瓦结构,原为旧辅仁书院,保存良好,上仍为原覆布瓦。中过堂为拱形砖雕过道,前有砖雕,分别供县政府各科室用房。两边东西屋原为警佐室和临时休息室。主体结构保存基本完好,屋脊有螭吻,作张口吞脊状,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后两边加盖房屋。

  后殿 中过堂后有一较大的院子,时称后殿。县政府行政公署的主要科室均在此院办公。中间二层木质小楼就是县长办公室和起居室,为前廊进深式建筑。二层外有红色龙头架椽,屋内重梁起架,方形椽,由木菱格架分割成三间。屋内由木柱和木板搭建而成,楼梯在一层中间。小楼西边二间为政府秘书室和电话管理室。

  后殿西侧留一偏门。偏门北有一条与西大街平行的小巷,西通染坊巷,国民党临泉县党部和调查统计室曾驻此巷。

  老街古韵1947年10月9日,临泉解放,这里曾作为临泉县民主政府城关区驻地。1948年7月改建为临泉市,辖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关5区26乡镇。刘东明任临泉市民主政府市长。1949年3月,“三县一市”合并,恢复旧县治区域,仍称临泉县,临泉县人民政府迁此办公。从1950年1月到1953年12月,共计有11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在此礼堂举行。临泉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后在此办公。

  1958年11月,县人民委员会与中共县党委合署办公,迁入阜阳路新办公区(现人民西路城关街道)。这里曾改为县政府招待所和红专学校宿舍。文革期间,钟楼、垛口、石匾额、砖雕、螭吻等遭到破坏。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院改建为县针织厂厂房。1978年1月,县针织厂发生火灾,一些重要建筑被大火焚毁。

  现“民国临泉县行政公署”已列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礼堂维修完工,为老街增添了几分古韵。

  


来源:颍州晚报  作者:文涛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