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淮南抗日根据地 有个“骆腾云互助组”

时间:2020-10-14 09:44:57

QQ截图20201013103859.jpg

  《骆腾云互助组介绍(淮南)》档案的部分材料

QQ截图20201013103841.jpg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环境下开辟了安徽境内的淮南、淮北、皖江等根据地。为了发展经济,保障根据地军民的生活需求,根据地创造性地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模范——骆腾云互助组。不仅互助组先后被来安县、淮南行政公署授予“先进互助组”称号,骆腾云也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让我们翻开档案,追溯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抗日根据地里的互助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11月,新四军深入敌后同日军进行英勇的斗争,先后创建了淮北、淮南和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三块抗日根据地战略位置特殊,对整个华东战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日军多次进行“扫荡”,并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使根据地的农业劳动力骤减,大量耕畜农具被毁,生产、生活几乎陷于绝境。

  1942年,淮南、淮北和皖江根据地军民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华中局发出《关于生产运动的指示》,各根据地相继发出了《关于开展生产建设的决定》,政府机关、部队带头生产,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厉行节约,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这一背景下,淮南根据地里的互助组如雨后春笋一般。史料记载,1943年春耕和夏收时,淮南区党委把互助合作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来抓。当时,根据地的农村经济,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技术落后,劳力和畜力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以互助和合作社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力和畜力严重不足,提高劳动生产率。

  骆腾云互助组就是在此时建立起来的。省档案馆馆藏的苏皖边区建设大学刘顺云于1945年5月撰写的《骆腾云互助组介绍(淮南)》档案,记载了骆腾云将农户组织起来,制定生产计划,劳动互助不讲吃喝,不招待。互助组集中吃饭,节省粮食、烧草。由于实行互助,少雇长工、短工,省钱又省粮,增产增收,农民群众从互助合作中得到好处。“各阶层,都得到互助的好处。移民传六,一年前母子俩讨饭来大余郢。他常说,俺顶多不过要大饭,现在生产情绪也提高了。今年砍草解决了春天的口粮,进了一石五斗粮食的工,多打了五石粮食,现在有了指望,只要能吃苦就好了!”“贫农王金华家每年到了冬天就为口粮发愁,今年的粮食能顶斗麦收,王老头的彩棉袍子已经穿上了,全家都高兴地说,我们家快要翻身了。”

  骆腾云互助组获奖励一头大牯牛

  说起骆腾云互助组,还要从骆腾云这个人说起,1903年出生的骆腾云是淮北人。年轻时,他带着全家从江苏泗阳县逃荒到来安县宝山集,后迁至大余郢,以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

  《骆腾云互助组介绍(淮南)》档案中记载,“贫农骆腾云种二石四斗田,过了大半辈子困苦的生活,新民主来了之后,不愁没有田做,不愁高利借贷,也不愁豪劣和土匪的敲诈,不过吃亏在牛力和人力的单薄,耕不及时做不及时,往往正当自己忙不开的时候,偏偏牛主要他来还牛工,于是只好让自家的田荒掉,去还牛主的人情工。前年他借钱和别人买一头牛,至今背债还不起。”

  恰逢其时,抗日民主政府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骆腾云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就想着要参加互助组。除了骆腾云,大余郢的18户农民也积极响应,很快办起互助组,骆腾云任组长,后来该互助组被称为“骆腾云互助组”。最初,该组有18家农户,大多为贫雇农、中农,共有粮田300多亩。各户劳力有强有弱,参加互助组也各有打算。由于骆腾云办事公道,善于团结大家,遇事能与大家商量,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农忙时还能把村里身体有残疾人都组织起来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他还建立和健全了周密的生产互助计划与劳动工资分配制度,备受组员欢迎,把互助组搞得很好。不久,就由原来的18户扩大到21户,耕地扩大到近400亩,还有19头耕牛。

  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解决了广大贫苦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所面临的耕畜、农具、资金缺乏等困难,对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也在史料中得到了佐证。史料记载,1943年10月17日,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发布《关于彻底完成冬耕工作的紧急指示》中指出,“对无有人力、牛力或不足者,要组织互助”。伴随着减租减息的深入进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华中抗战根据地开始广泛地组织劳动互助组。到了1944年,华东津浦路东各县已经涌现出了6000-8000个互助组,仅仅来安县在1944年秋就建立互助组3909个,参加的农户有12545户,粮田100105石种(一石种合六亩二分)……在根据地形成了真正的互助热潮。

  “活做在田里,粮食收在家里,谈及互助,每个人总是笑着脸”“劳动互助的好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家生活改善了,今年除一二小家外,已全部杀了年猪,棉花多收了,各户都在做新衣裳,向着丰衣足食的方向大步前进!” 《骆腾云互助组介绍(淮南)》档案中这样记载着骆腾云互助组成立后,农户生活的变化。

  骆腾云互助组充分发挥了组织的优越性,加强了田间管理和精耕细作,多耕、多锄、多施肥,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每家每户都多收了粮食。同时,各家各户还订立了副业生产计划,全组1944年比上年多养肥猪27头,鸡鹅近200只,增加了副业收入,家家户户生活改善。

  1944年,骆腾云互助组被评为来、六两县模范互助组。1944年7月,骆腾云出席了由中共淮南区委召开的来、六、盱、嘉地区24个较好的互助组长座谈会,会上充分肯定骆腾云互助组的做法。同年10月,骆腾云被评为劳动英雄,参加来安县群英大会,并被奖励1头大牯牛。此后,骆腾云互助组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成了华中解放区互助合作的一面旗帜。

  积极缴纳公粮 支持抗战

  骆腾云互助组在劳动互助过程中,也推动了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开始改变着社会面貌。《骆腾云互助组介绍(淮南)》档案中提到,在解决春荒方面让农户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去年青黄不接的春天,大余郢四五户小家缺乏口粮,互助组设法解决了。” “午季胡六家口粮缺乏,组上接济他四斗粮食,又多帮他开二斗种荒,过去部队生产的四斗种菜地,也同意拨给他种。”互助组还对抗日军人家属实行优待,“胡老抗属参加了互助,大家讨论他家两个儿子去抗日,为国家保护我们在后方安稳过日子,人手困难,我们应当帮助解决,决定今年不要代耕队,仍归他四十个工,说过的牛工不算,人工就工换工。”

  不仅如此,骆腾云互助组还积极缴纳公粮,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老骆就在组里动员,民主政府处处关照我们老百姓,又领导我们互助,格外得到了好处,每年缴些孬粮食,自己也有些亏心。杨家德首先提议:今年公粮三断一清——断水,断泥,断脏,粮食清爽,大家都热烈赞成。因为今年互助组多收粮食,一担不过才缴三升,要是过去的六分租,又要多缴出一斗。缴粮的那天,一清早长营的公粮,就集中大于营,你看我的(我看你的)生怕一家缴了孬粮食,把全组的名誉弄坏了,小麦都清清亮亮的,十六斤半一斗。”

  此外,档案中记载,骆腾云互助组还组织了识字班,并开展民主的家庭会,改善家风。可以说,骆腾云互助组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对群众的思想认识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对于参加新四军,他们就认识到,“没有新四军,老虱子也吃不到,生产互助也不管用,新四军公平合理,为老百姓争江山……”在这种影响下,青年王志祥自动参军,受到大家热烈拥护,“妇女帮他做鞋,纷纷自动捐钱,买钢笔,毛巾……当做赠送新战士的贺礼,王志祥来到西庄,总有人亲切地在他肩头拍几下,表示对他的敬佩。”由此可见,骆腾云互助组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还是不小的。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周茂莉 何芳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