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发布|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 要闻揭秘

古代女子冠钗礼仪

时间:18-03-12 15:31:00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都披散头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交往增加,长发散乱颇有不便,就用绳带系束,以骨簪插别至原始社会后期。夏商时期,人们开始以梳辫子来装饰自己,男女之间辫子略有差异,直至春秋战国。 周朝礼制趋于完善,那时以女子发型、头饰庄严为有礼,以披头散发为失礼。女子及笄作髻,未及笄作鬟。除了皇后的凤冠、后妃命妇的翟冠外,便是女道士束发戴冠,称为女冠子,其他女子皆束发并佩戴符合礼仪规制的头饰。 秦朝妇女及成年,开始梳髻。汉代妇女为了更好地装饰自己的头发,还发明了假髻,巾帼就是假髻的一种。魏晋南北朝发髻风格仙逸,也融入了一些外族形式。 唐代发髻样式极为繁多,妇女的发式面妆日趋讲究,花钿就在唐朝盛行,发髻也融胡人风格于一炉,庄重华丽的首服一方面显示身份尊卑礼数,一方面刻意妆饰取悦男子。 宋朝妇女发髻清俊、元朝沿袭宋朝风格。明朝再兴礼制,等级森严,这时期妇女发髻规整严谨。清朝时期妇女发髻融合满汉两族风格,按等级束发戴冠。总之,古代女子除出家为尼外,一律是蓄发梳髻,视发髻为珍宝,绝无一丝一毫剪发的念头。 民国至今,社会制度发生剧变,社会制度变革冲击了几千年的封建礼制限制,受西方思想影响,女子发型有了新的变革,不再执著于长发,花式盘发、短发、卷发等也受到现代女子的喜爱。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