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党史频道

时间:2021-06-25 16:37:46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旌德县档案馆珍藏着一件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一尊由共产国际送给中共中央的银质马克思胸像。银像高15.5 厘米,重250 克,为纯银空心浇铸。底座铸有俄文“卡尔·马克思”和“第六号,莫斯科铸造”字样。如此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全国独一无二,为何会在旌德这个皖南小山城?这就要说到它与皖南建党第一人梅大栋的历史渊源了。

  恽代英的课令他思想惊醒

  梅大栋又名梅养天,1901 年出生于皖南旌德县三都梅村的一个普通农家,是家中长子。父亲早丧,母亲含辛茹苦将兄妹三人养大。

  1919 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至旌德山城时,梅大栋正在城内凫山书院读书,为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他与学校的进步师生一道游行示威,作演说、散传单、拒日货,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同年秋,他考入安徽省立宣城第四师范学校。1920 年11 月,中共早期著名活动家恽代英,应宣师校长章伯钧之邀,到宣师任教务主任,兼授国文和修身。

  恽代英在宣师极力推动教育改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宣师风气为之一新。恽代英的课令思想活跃的梅大栋耳目一新,于日记中激动地写道:“从前的我,还在睡觉的时代,到了今天已被警醒了。”

  思想进步的梅大栋成为恽代英在宣师开展思想启蒙活动的重要助手,协助恽代英在四师学生中成立了“新文化促进会”“学生自治会”等进步团体。

  1922 年春,梅大栋和宣师同学吴化之等人在宣师秘密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为皖南最早的团组织创建人之一。

  他冒死保护珍贵的马克思银像

  1923 年10 月,经恽代英介绍,梅大栋到安源路矿学习工运,兼任安源路矿工会工人学校教师。1924年1 月,梅大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工人俱乐部秘书,直接受俱乐部主任刘少奇领导。不久,从苏联留学归国的共产党员萧劲光来到安源,并随身携带共产国际交他转送中共的一尊银质马克思胸像。

  安源工人运动的发展,吓坏了地方反动势力。

  1925 年9 月,江西省军阀在安源路矿制造了“九月惨案”,路矿党组织遭到破坏。为保存革命力量,安源党组织指示外地干部疏散隐蔽,同时嘱咐梅大栋妥善保管好由萧劲光从共产国际带回的马克思银质胸像。

  1925 年10 月底,梅大栋躲过层层盘查,带着使命,平安地回到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自此梅家祖孙三代,冒着白色恐怖的危险,不顾身家性命,想尽各种办法藏匿保护梅大栋带回的马克思银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完好无损地献给了国家。

  皖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

  梅大栋回乡后,效仿安源工运经验,在本村创办了一所农民补习夜校。他以教书为掩护,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夜校受到农民的欢迎,学员很快发展到40多人。

  1925 年11 月下旬的一个深夜,就在这地处皖南偏僻山区的旌德三都“农民夜校”的教室里,一盏油灯闪烁着温暖的光亮,讲台上安放着梅大栋秘密带回的“大胡子”马克思银质胸像,墙上挂着一面有镰刀斧头图案组成的红旗。由梅大栋介绍主持,夜校学员梅大梁、王士桢、张照谟等7 人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皖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夜校支部”宣告成立。支部直属中共中央局领导。梅大栋为支部负责人。

  1925 年农历十月初十,旌德县城城隍庙举行庙会。趁此机会,梅大栋率领40 多名补习夜校学员,扛着鲜红的党旗,高喊“马克思主义万岁”“列宁精神不死”“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穿街游行。1926 年3月,反动县政府查封了补习夜校,党组织活动转入地下。后来,梅大栋在旌德县城租赁了一个上下两层的门面,开设辅仁书店,实际上是党组织的秘密机关,向青年密售进步书刊。在梅大栋等人努力下,旌德党组织很快发展了30 多名党员,党的影响在革命农民、知识分子和店员工人中不断扩大。

  他曾两次被捕,弟弟也是烈士

  1926 年10 月10 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11 月,梅大栋奉命前往武汉安徽党务干部训练班学习,经梅大栋介绍,旌德县先后有4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前往武汉受训和工作。

  1927 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旌德。在武汉的梅大栋先后派党员王庭甫、喻世良等人返回旌德,于5 月16 日组织了800农民武装攻城暴动。由于缺少经验,计划不周,暴动遭国民党新军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暴动总指挥王庭甫等10 多名党员骨干壮烈牺牲,旌德党组织暂停活动。旌德暴动虽然未能实现预定计划,却是安徽党史上的一次创举,打响了党领导农民武装反抗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的第一枪。

  1927 年11 月,梅大栋再次回到旌德。次年发起了揭露县教育局反动局长江养吾贪污教育经费的“倒江运动”。1928 年11 月18 日,梅大栋等11 人被捕入狱。梅大栋兄弟俩被反动当局判处死刑。12 月2日深夜,梅大栋在狱友的帮助下越狱逃走。他的弟弟梅大梁后被反动当局杀害,年仅19岁。

  1929 年1 月,梅大栋辗转来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1930 年8 月,梅大栋从东亚大学历史系毕业,调至党中央主办的《红旗日报》社任编辑。1931 年1 月18 日晚,因叛徒出卖,梅大栋等30 余人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梅大栋被判刑5 年。1934 年7 月,经人保释出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梅大栋任教安徽旅鄂中学,后随迁重庆,曾与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联系,想去延安,因多种原因,未能如愿。1952 年,任重庆彭山县文物保管所保管员,对考古工作多有贡献。1957 年,梅大栋病逝,享年56岁。

  陈虎山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来源:安徽网  作者:陈虎山 曹庆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