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考古发现 > 要闻播报

怀宁孙家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时间:2017-12-14 16:10:00

  遗址位于怀宁县马庙镇栗岗村孙城和费屋两个村民组内,海拔高度28米左右,现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为配合薛家岗文化研究课题, 2007.10----2008.1我所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主动性发掘,共开探沟2条,探方3个,面积136平方米。确认新石器时代城址1座,并发现早于薛家岗文化的地层和小沟3条、薛家岗文化早期墓葬1座、红烧土坑1个,出土陶、石、玉器200余件,包括可修复陶器数十件。

  新石器时代城址大致呈圆角长方形,东、南、西三面大体保存完好,东西长约600多米,南北宽约300多米。城墙与外侧地表相比残高1—4米,底宽12---20米左右,顶宽5---10米不等。在南、西两侧外围有自然洼地,宽度一般约70---100米,城墙最高处与洼地最低处的高差为4--5米左右。

  经解剖得知,城墙系平地起建,底宽约20米,最高约4.5米。具体营建过程为:在生土上先铺垫一层厚10余厘米的纯黄土,其上再铺垫一层厚仅5—10厘米的较纯青灰土,质地细密,上堆筑主墙体。主墙体由最厚达3米,其中TG1第18层最厚处可达1.7米,系用一层薄黄斑土和一薄层夹灰色淤土的红褐土一次筑成。城墙外坡各层实测坡度大多数在17---22度左右。墙体中包含少量相当于龙山时代的陶片,而墙体北坡被本地龙山时代张四墩类型时期文化层叠压,并被同属该时期的小坑打破,由此证明墙体不晚于龙山时代。

  在费屋地点的T2、T3中,发现薛家岗文化早期墓葬1座(M1),以及更早时期的小沟3条、基槽1条。M1为长方形土坑墓,随葬陶器6件、石器4件。

  更早时期的地层至少可分早、晚两大期,包含大量的碎陶片和较多的可修复陶器,石器主要有斧、锛、凿,玉器有残玉璜、坠饰。其中可修复陶器绝大多数口、底或足均部分残缺,出土时呈直立、倒扣或倾斜状,为少见的特殊现象。

  T1叠压墙体北坡的张四墩类型时期地层陶片

T2早期地层陶人塑
 T3早期地层陶猪塑
玉璜

  早期陶器以夹砂陶为主,而晚期陶器以泥质夹植物茎杆、壳或夹炭最多,颇具特点,夹砂陶相对较少,外红内黑或黑皮(衣)陶数量也较多。两期的陶器饰红衣或黄衣较多,并有数量较多的彩绘陶片,以衣个别的厚胎夹砂白陶。陶器种类有鼎、豆、壶、杯、球、纺轮等。鼎多为深腹盆形或釜形,早期的夹砂陶鼎足常呈弯曲状,根部饰1---3个圆按窝或小三角形戳印或横向凸棱,富有特点。

  本次发掘面积虽小,但有两大收获:一是龙山时代城址的发现,为长江下游史前聚落变迁和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二是薛家岗早期墓葬及更早期文化的发现,为寻找薛家岗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发掘证实该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延续时间从距今近6000年左右的早期文化,经历薛家岗文化早、晚期,至张四墩类型时期,而商周时期仍然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聚落。

来源:安徽文物信息网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