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区域文化

时间:2023-10-17 17:14:34

  大别山南麓的罗汉尖,地处鄂东蕲春、黄梅、皖西太湖、宿松四县交界地。深秋的罗汉尖漫山红叶,如诗如画。

  罗汉尖是宿松县的最高峰,在北浴乡罗汉山村的西南面。

  翻开罗汉尖革命老区美丽壮阔的红色记忆,回眸那激荡人心的烽火岁月,有一个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至今还在一代代传承。

1980年代吴宗贵(左)同战友闵启胜在罗汉尖

  照片右边这位领导人,就是闵启胜,他多次来到罗汉尖深处,寻访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石洞。现在这个石洞,被命名为“思恩洞”。

  思恩洞的两个主人公就是吴宗贵和闵启胜。

  不畏艰险闹革命

  吴宗贵,男(1921年2月--1993年2月),出生在北浴乡罗汉山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张三英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吴宗贵和大哥吴巧年、二哥吴巧贵一起艰难度日。1935年冬,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在罗汉尖成立,母亲张三英(为《浴血罗汉尖》里7英之一),在朱赛英的影响下参加革命活动,为汪少川、朱育琪部队补衣、送水、救护伤员。二哥吴巧贵当时跟吴应典在一起先其参加革命,为此,家被国民党抄了。此时年仅15岁的少年吴宗贵在母亲、二哥的影响下,也投身革命,参加了大中华抗日救国军,随后经郑花狗、张昌保二人介绍,到吴应典部下当兵,主要从事侦查敌情、发放抗日救国志愿证、山林医院便衣护卫等工作。

宿松县第一区人民政府通知吴宗贵到安庆受训

  1937年冬,大中华抗日救国军改编为新四军,1940年他参加了罗汉尖便衣队(长江第八处)保护地方医院。那时院长是刘君首长,医院(新四军山林医院)连续遭到国民党的破坏,吴应典牺牲后,他被调到张干政委部下当警卫员。领导看他工作积极,在横岗山脚下,亲自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蕲春白水六斗观任命他出任组织干事,后又调出警卫队任队长。1941年,又调回跟张干政委当警卫员,组织上正准备将其报送延安学习,不料皖南事变发生了,形势紧张,战事工作有变动,他错过了去延安学习的机会。张干政委调往黄梅后,将其留在蕲春。政委说:“这是上级领导的安排,蕲春、宿松这里需要你,你的群众基础好。”

  留在蕲春又给孙超(五分区参谋长孙超同志兼任蕲北县长,1948年6月牺牲)政委当警卫员,继续在蕲东、黄梅、广济、宿松一带活动。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在向桥集中,受命北上,担任新四军5师加强连连长。吴宗贵接到命令,带150余人提前出发,到大湖筹粮(大湖冲,原湖北省粮食厅厅长在此工作过),在那里住了3天,准备了半个多月的行军干粮。随后到英山松埔,和敌人打了一仗,继续往北。部队到了英坡,旅部开始整编,把他从特务团编到第四团三营八连一排任排副。

  整编后,他带着10人,连自己一起11人,立马去找哨位。吴宗贵的哨位离指挥部大约有10里路,第一天晚上就和敌人交上了火,第二天一整天的战斗,第三天又是同样,曾经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到下午2点敌人增加了两个炮兵团,炮弹像雨点般落在我方哨位上。他们一边躲避,一边还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他只好向指挥部发出信号枪求援,指挥部派七连接应。

  在张体学首长指挥下,我军活捉了两个多团的敌人,并缴获大批武器。还有破壁河战斗,都取得了胜利。

  部队开始轻装前进,每人只许带两套衣服,两双鞋,被子送给了老百姓,晚上睡觉就靠着墙根或树下,衣服湿了也穿在身上,连续三个月不曾睡过床。

  在河南一带,以团为单位开展战斗,看哪个团攻克县城,消灭敌人最多。吴宗贵作战勇猛,被战友们称呼为“吴老虎”。

吴宗贵(左)同闵启胜、吴朝进(朱赛英烈士之子)在一起

  1946年中原突围战役打响,新四军第五师汇集在河南宣化店,蒋介石国民党以五十万人的军队来围攻我师十万人,在战斗开始前的万人动员大会上体学首长臂带袖章,他是执勤组组长,在队伍中来回走动,张体学首长对他说:“宗贵同志,那是我们李先念师长在讲话!”大会结束,党中央来指示,要第五师突围。独立第二旅张体学首长带五、六团提前走,第四团垫后,吴宗贵在四团。

  作为担任垫后任务的连,负责阻击敌人和侦查敌人上来有多少兵力。在突围途中,由于连长和指导员先后撤出了战斗岗位,吴宗贵担任连长兼指导员职务,边打边撤,到岳西冶溪河赶上旅部。又紧急参加全团连长会议,会上问到哪个是东边的,吴宗贵说:我是东边人。

  吴宗贵的连队又为先行连,转战到宿松邓家山。晚上,由于哨位人员睡熟,敌人闯入吴宗贵连驻地,部队被冲散。之后吴宗贵重新组织起16人和五挺机枪,转战到黄梅谭家山至邓家山处,意外遇上了张体学首长一行,首长问到突围一路的情况。首长要求吴宗贵把这个连补充起来。吴宗贵说:“身体现在差了,不像以前,带不了那么多人。”他说:“那你就带两个机枪班,掩护郑主任。”吴宗贵就带领余下的人马转战蕲春、英山和太湖交界处。在桐山冲头上,将军山那里又和敌人打了一仗。由于他的病情加重,郑主任批准吴宗贵撤出战斗。

  离开部队时,郑主任说:“宗贵同志,你这次下线,按规定要给一点费用,可是别人不知道,你是知道的,目前部队经济困难,你是党员,是干部,我相信你会想到办法的。”临走时,郑主任向他要了家庭住址,随后就离开了部队。

  舍生取义救战友

  吴宗贵刚刚离开部队,就遇到闵启胜,只见其孤身一人,当时相互并不认识,看到闵启胜脚负重伤,行动不便,他向闵启胜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询问其情况,当得知闵启胜也是因伤被安排撤出战斗时,吴宗贵毅然决定搭救这位素不相识的战友。

  怎么办?国民党的追兵随时就会赶到,一个病者,有气无力;一个伤者,行动不便。吴宗贵考虑到自己的家离桐山冲只有60公里,家乡群众对共产党、新四军有深刻的感情。因为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在传播马列主义思想,有扎实的革命基础,当地群众相信共产党。想到这些,便毫不犹豫地带着闵启胜,踏上了回宿松罗汉山的艰辛路程。一路险象环生,多次遭遇国民党军队的搜捕,但都机智脱险,历经三日三夜,昼伏夜行,回到了罗汉山村黄山组。

  回家后,吴宗贵和家人同乡亲们反复商量后,便把闵启胜藏在一个山洞里。

  白色恐怖,年轻的闵启胜日夜躲在这个山洞里,吴母张三英、大嫂廖三英(为浴血罗汉尖里7英成员)及乡亲们每天轮流以砍柴做掩护,上山给闵启胜送吃、治伤。那时候,乡亲们生活非常艰苦,宁愿自己吃不饱,也想办法让闵启胜吃饱,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送给闵启胜吃;因无药品,乡亲们便用老茶树叶加盐煮水,给闵启胜擦洗伤口,再换上草药。用这种土方法,给其消炎疗伤,使闵启胜的枪伤慢慢地康复了。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闵启胜充分感受到战友的生死相救、老区人民的温暖相护,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脚好一点能走动了,吴宗贵就把他送到了筲箕洞。吴宗贵有一个姑妈在那里住庙,庙里香客不多,又想办法联系到玉枢观,让闵启胜去做和尚,先躲一阵子再说。常倍(信)和尚很欢迎他,白天带他方山鸡鸣化缘,晚上教他识字。1947年夏秋之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赵辛初部路过陈汉沟,吴宗贵迅速找到部队首长,说明情况,并把闵启胜送回部队,闵启胜在宿松革命老区前后生活了一年之久。闵启胜从这里再次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去。

  忧公忘私为人民

  吴宗贵回家后,有一天,吴宗贵正在田间劳动,遭到国民党清乡敌人的搜捕,敌人把吴宗贵关到陈汉黄存楼家,逼其招供。他牢记入党时的宣誓,决不吐露半点党的机密。敌人没有从他口中得到任何共产党、新四军的消息。后由家族担保,被放。

  孙超和温子华首长派人来打听其情况,专门派通讯员来通知吴宗贵归队,吴宗贵立即回到蕲春,孙超和温子华首长问其在陈汉的一切情况,并告诉吴宗贵,大军很快就要过江,蕲春马上要成立县政府,并要我回到陈汉后要做一些秘密工作,办布、办粮。太湖徐桥布很出名,他先去太湖徐桥办布,后回到陈汉办粮,渡江部队派了一个排长,一共十人,协助吴宗贵,为了尽可能多地筹粮食和布匹,吴宗贵同乡亲们贡献了三十多元大洋。

  程小木打给吴宗贵的渡江大米收条

  一天,吴宗贵正在办粮时被人告密,说其与共产党合作,帮共产党办事。大刀会要捉吴宗贵,渡江部队排长叫他不能回陈汉,跟他们走,吴宗贵说:“我走了,陈汉的事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吴宗贵回到街上,被捉去吊打三天三夜。正准备把他杀掉,当时街上乡绅、群众出来作保,说:这个人不能杀,杀了吴宗贵,陈汉就要血流成河,蕲春部队得知消息要来攻打陈汉。最后还是驻扎在二郎的渡江部队余团长带着陈营长打回陈汉,打败大刀会,把他从虎口里救了出来。

  陈汉山区解放后,组织把吴宗贵安排在陈汉工作,任陈长乡乡长,当时上级为关心他,特发手枪一把,呢子大衣一件。领导看他没文化,就安排他到安庆学习。学习前,枪和大衣都上交,学习三个月,又调到佐坝区金碧乡工作。那时,工作任务繁重,既挑江坝,又到岳西烧炭,他的身体因长期劳累,其患了失语症,经名医廖广仁先生精心调养,才得以康复,所以他主动要求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让有文化的人来接班。

  吴宗贵在陈汉沟时,时刻心系百姓,看到有很多孩子读书要过河,他就背孩子过河,他背过的孩子里,有的后来做到了安庆市教育局长。

  农业生产显身手

  回家后,积极发展生产,带领社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到花凉亭、钓鱼台修水库,到岳西大炼钢铁。

  虽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上个世纪6、70年代,虽然那时农村生活比较贫困,他从来都不给组织上提任何要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身家乡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带领乡亲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后,吴宗贵积极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带动乡亲们植树造林,发展农村经济,在罗汉尖上建成了观音庵林场,栽种茶叶、油茶,担任林场场长,通过多年的艰辛创业,让曾经战斗的罗汉尖上漫山遍野披上了绿装。

  党和政府也一刻没有忘记吴宗贵,当年的领导和战友周文瑞科长,张体学、赵辛初、温子华、刘君首长都通过书信等方式,对其进行问候,老战友闵启胜多次专程前来看望慰问,帮助老区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政府给予他专门生活补助,按月发放,直至其去世。

  1993年2月,吴宗贵因病去世。去世后,生前一些老战友及其子女前来吊唁,县民政局派王子仪、张纯生为代表,乡、村以及当地很多群众参加追悼会,共同追忆吴宗贵的多彩人生。

  精神永在传后人

  在吴宗贵的谆谆教导下,在闵启胜执着感恩的言行感召下,吴宗贵长孙吴梦林精心研学中医,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始终继承爷爷吴宗贵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从医30余年来,只要有人生病,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他总是第一时间上门为病人诊治,至今已接诊病人十几万人次,出诊几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特困群众的一分出诊费,村民都夸他是“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2014被评为宿松乡贤、宿松好人;二孙吴亚林1993年参军,1997年返乡,到宿松县交通局工作,为老区道路交通建设,尽心尽力。

  现在罗汉山村在徽商职业学院及其驻村工作队和县、乡政府的支持下,于2019年建成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吴宗贵及其思恩洞的故事在纪念馆设有专门展板进行展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职工、大中小学生到此进行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2021罗汉山被中组部命名为红色村,同时红色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思恩洞现已成为罗汉山展现乡贤风范,弘扬乡贤文化,推进人文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褪色。(作者:宿松县北浴乡虞太文、胡心桓)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虞太文、胡心桓  编辑: 周晓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