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与浙江省的临安、安吉毗连。常住民族以汉为主,畲族次之。宁国畲族有蓝、雷、钟3姓,主要居住在宁国市云梯乡及周边的仙霞、杨山、狮桥等地。他们分别于光绪五年(1879)、九年(1883)、十三年(1887),从浙江省的淳安、景宁、桐庐...
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日期:23-04-03 11:01
程岭大鼓书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鼓而得名,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夹板,配合唱腔、道白,节奏和谐。程岭大鼓书属于板腔结构体系的声腔,唱腔委婉优美,内容褒忠斥奸,情感色彩鲜明。服饰道具简单,一般以对襟长袖褂为主。
据史料和流传状况推断,程岭大鼓书源...
来源: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日期:23-02-22 09:38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安徽省第二届花鼓灯会组委会编《东方芭蕾——安徽花鼓灯》(1992年11月)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安徽省文化厅 安徽省旅游局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举办〈安徽省花鼓灯会〉的通知》(皖文群图字(1989)第076号)
你一定听过芭蕾...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3-02-14 10:11
春节期间,不少地方会在祠堂里举行欢庆活动(资料图片)
祠堂中的“紫气东来”砖雕
古朴典雅的马氏宗祠
时下的春节期间,不少地方会在祠堂里举行一些祭祀及喜庆活动。而说到祠堂,在安徽有着“江南祠堂看徽州,江北祠堂看肥东”...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3-01-31 09:37
贵池傩戏表演
特色纷呈的傩戏面具(资料图片)
傩戏表演仪式
一到春节,我省池州的一些村庄就会表演傩戏。“无傩不成村”,贵池(池州的古称)傩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3-01-31 09:30
1955年《徽墨》(部分)
徽墨(资料图)
笔墨纸砚,是属于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浪漫。安徽省档案馆的《向中共中央及毛主席报告我们徽墨的情况》《徽墨》《宣纸与徽墨:安徽省博物馆罗长铭的讲话》等珍贵档案呈现在眼前,胡开文墨业在徽墨的发...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2-11-22 16:17
赛琼碗(资料图)
鱼咬羊是一道著名的徽菜(资料图)
档案有关于徽菜的记载
沿着新安江这一水道,徽州人把茶叶、文房四宝、漆器等货物带入市场,更把独特的家乡风味带到了全国各地。有徽商的地方就有徽菜。徽菜之于徽商,与其说...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2-09-20 16:06
制作徽菜的原料竹笋(资料图)
徽菜“红烧划水”(资料图)
1984年《有关徽菜简况》(部分)
三餐四季品味徽菜美食,人间烟火创造滋味生活。日前,我省启动“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着力培育徽菜师傅、发展徽菜产业、打造...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2-09-07 10:09
慈禧太后赠送的广玉兰
如水一样,合肥市溢出的优质资源顺着高速公路向乡村寻求突破口——艺术到崔岗,志愿者选择马郢,资本流入三瓜。六家畈以其深厚的文化沉淀,厚积薄发,早前的巢湖小渔村,近年蝶变为远近闻名的中国侨乡文旅港口,被市民青...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2-08-01 09:32
“聚红盛”店堂内浓浓的文化氛围
“聚红盛”创始人孙家鼐
1875年的安徽省,一南一北先后诞生了两个中华老字号——“聚红盛”和“谢裕大”。“谢裕大”不少人都了解,而“聚红盛”则少有人知。它由状元家族创立,走过一个多世纪风雨的中华老...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2-06-28 15:55
老桐城县分桐城、枞阳后,桐枞两地人时常斗狠。一日,枞阳人和桐城人在两县相交的孔城桥相遇。桐城人说,孔城桥最高,有人从桥上走,不小心一只鞋掉下去了,第二天又打这桥上经过,往下一看才见到这鞋子落到水里。枞阳人说,当年曹操率数万大军到枞阳城,人断粮...
来源:枞阳在线日期:22-06-14 15:38
我长期在地方工作,特别爱读地方志书。
1998年,也就是长江涨大水的那一年,我从山东泰安交流到安徽安庆工作。安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近八百年的建城历史,而安徽建省不过三百余年。那是清康熙六年,因江南省发生过反清复明事件,再加上江南省太大太富...
来源:安庆党史方志网日期:22-05-20 14:52
太和清音老艺人在表演
清音图
太和清音,以其幽雅、清丽、动听的唱腔和特有的旋律,曾在民间盛极一时,经历代文人雅士发展逐成一稀有剧种。上世纪50年代末,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听到此曲后高兴地说:“此曲应从天上来。”而在去年安徽省文旅厅公布的10...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2-05-18 09:08
“芜湖上横山桥“,这句话乍一听,有点让人费解,笔者在青少年起就常听到身边老人这么说。也曾多次问过,都说很早的时候横山桥人和外地人来往中,对横山地址和方位的描述话语中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邮政信件上的地址名称也就这么写了,这一直...
来源:芜湖日报日期:22-05-06 09:13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
来源:桐城市人民政府日期:22-04-24 15:28
亳州药膳,历史悠久,特色独具,在继承宫廷药膳的基础上,更注重药性配伍和医疗功效,在民间得以推广,是众多菜肴中的极品。
一千八百年前,就有了传统名菜“曹操鸡”的记载。它用酒、天麻、杜仲等18道中药材配料,经涂蜜油炸多道工序而成,由于曹操爱吃故...
来源:亳州文明网日期:22-03-08 11:15
○《关于种植公路行道树的几点指示》(部分)
○《关于印发保护公路行道树布告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教育公路两侧群众保护行道树的通知》
○郁郁葱葱的芜湖路
俗语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夏日炎炎,走在街头...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1-07-21 09:16
安徽省休宁县月潭村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距今约九百余年。月潭村寺观庙宇众多,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和山庵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就是徽州宗族祭祖往往依附或者结合于佛道及其寺观,宋元时期尤为明显。佛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安画业繁衍。...
来源:澎湃新闻日期:21-05-19 11:08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白崖寨
“老子攻不破,只有天来败!”皖西南的宿松县境内,有一座拥有近700年历史的古寨堡——白崖寨,这座始建于元末、被誉为“南国小长城”的建筑,有着传奇的历史——自从修建后就从未被攻破过。而且早在2001年,白...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1-03-23 08:59
水上中庙。
银屏牡丹。
巢湖半汤,1938年冯玉祥将军捐资修建的泉眼今还在。
巢湖中庙。
在中国的文化叙事中,民间传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诞生于各民族的现实生活中,经过几千年的口口相传,逐渐成形。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美丽故事,讲述着中...
来源:江淮晨报日期:21-03-08 09:29
○散兵镇
○庄墓镇得名有楚庄王墓之说
○楚庄王文化广场
○曹植衣冠冢
○项羽雕塑 杨钧 摄
○夏阁镇 李廷东 摄
○曹植雕像
陈王曹植、西楚霸王项羽、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楚庄王、吴王杨行密……在合肥的诸多千年古镇,有一个非常显...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1-03-05 09:17
○李府门前的石狮子十分威严
○南唐状元伍乔
○庐州府学新仿制的建筑
○文庙
○庐州城里仅存的“宰相府”李府
○金府村金家祠堂遗址所在地 杨均 摄
○李府内景古色古香
○金府村 杨均 摄
庐州城里仅存的宰相府“李府”、合肥历...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1-02-05 09:03
○资源赵村即为小岭脚村 杨钧 摄
○小乔巷
○小田埠村中古井 杨钧 摄
○位于小庙镇的凤凰墩遗址
○位于小东门的洪家花园
老合肥“七门”之一的“小东门”,被誉为合肥“水之源头”的“小庙镇”,诉说着千古传奇的“小乔路”,传统农耕人家...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1-01-29 14:50
○1979年,夏永安在为合肥市文工团导演话剧《一双绣花鞋》
○夏永安在话剧中扮演的李大钊
他是从抗日烽火中走出的一位话剧演员;他是新中国安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为话剧事业的发展倾心尽力……他就是1922年出生于合肥的夏永安。
...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1-01-28 15:59
大蜀山
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
要说一座城市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那“大”字地名一定排得上号。纵观庐州地名,也有很多被冠以“大”之名,如大蜀山、大众巷、大圩、大岳山、大方、...
来源:合肥在线-合肥晚报日期:21-01-22 09:20
○文峰塔位于姥山岛之巅
○奎星楼
○文明路
○庐江县城关小学
○江淮大戏院
○文仲村 杨钧 摄
○文明河环庐城而过
○文昌路
承载着老合肥珍贵记忆的“文昌宫街”、承袭庐州千年文脉的“文昌路”、名称源于《易经》的“文明路”...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1-01-15 09:15
黄山村名所用的通名主要有“村、庄、寨;那、洞、棚”等6个。前三个为普通话通名,后三个为黄山特有的通名,两者构成的村名都表现出鲜明的特色。下面分别讨论。
一、“村、庄、寨”数量悬殊及其原因
首先来看以上3个通名构成村名的数量情况。黄山市带...
来源:黄山日报日期:20-12-29 14:56
○蒋光慈的部分作品封面
○蒋光慈
在中国文坛,蒋光慈这个名字熠熠闪光,分外响亮。他活跃于革命文学的初发阶段,是最早将革命引入文学创作的作家,享有“革命文学之师”的美誉。他的小说曾风行一时,其中他于192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少年漂...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0-12-22 14:47
清嘉庆六年中秋节后的一天,一个年逾半百的白族老人,走马就任安庆府望江县知县。他名师范,字端人,号荔扉,亦号金华山樵,云南大理府赵州弥渡人,生于乾隆辛末年(1751年)。
师荔扉幼承庭训,十岁能诗,于书无所不读,下笔立就千言。乾隆三十九年,中乡举...
来源:中安在线日期:20-11-12 08:34
“麻个早上五点忘钟村西头集合,男的带锹,女的带筐,家侠们带绳子,爬拖拉机,骑摩托车,拉板车,到白水坝去挖芋头······”每每听到这首用合肥方言演唱的网络歌曲《挖芋头》,合肥人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感觉特别亲切、可爱。
如今,白水坝已无芋头...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0-11-10 14:41
点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