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时间:2021-01-12 09:04:14

  ○1938年5月至1940年9月《新四军三年战绩统计表》档案资料

  ○新四军在皖南马家园战斗中的前沿阵地(资料图)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雄壮的《新四军军歌》,是这支有着“铁军”之称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奋勇抗战的真实写照。在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着一份珍贵的档案,它就是1938年5月至1940年9月,新四军三年战绩统计表。该档案记载了缴获成果、爆破成果、俘虏和敌我伤亡的情况。从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第一次对日作战告捷,至1940年9月的29个月中,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1346次,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深入敌后杀敌寇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同抗日。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组建,1938年1月6日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支队,一个特务营,共1.03万人。

  新四军组建之时,正是上海、南京及江南大片土地沦丧敌手之时,日军轰炸掠夺,大批同胞遭日军杀戮。在民族抗战的紧要关头,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肩负起民族的希望。

  1938年4月,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陆续集中到安徽歙县岩寺 (今黄山市徽州区)。第四支队也从鄂豫皖边到达皖中舒城东、西港冲集中。

  新四军的进驻,使岩寺成为深入敌后、决策大江南北的指挥中枢和宣传抗日的大本营。叶挺、项英、陈毅、谭震林等分别在军民联欢会上作报告,阐明中共抗日主张,鼓舞抗日斗志。新四军还办农民夜校,支持地方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先后组织成立“皖南青年救国会”、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新四军在岩寺办了军部第一个兵工厂——皖南新四军修械所,不仅能修理枪械,制作刺刀,还能制作手榴弹、地雷等。

  1938年5月16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岩寺,驻太平县麻村。随后,迁到南陵土塘。 8月2日,进驻泾县云岭。虽然这支部队只有1.03万人、6000余支枪,但他们深入敌后,转战大江南北,威震敌胆,血染江淮,立下了赫赫战功。

  蒋家河口打响“抗日第一枪”

  新四军四支队奉命挥师东进。他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于1938年四五月间到达了桐城、庐江、巢县一带,宣传抗日,动员群众,侦察敌情,寻机杀敌,开始抗日游击战争。新四军四支队九团奉命开进庐江盛家桥和巢县槐林嘴,决定在这一带寻找机会给日军以狠狠一击,以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士气,振奋民心。

  侦察员从当地百姓中得知,巢县沦陷之后,日寇到处烧杀抢掠,群众义愤填膺,抗日情绪高涨。经过侦察得知,日军将从裕溪河出发抢劫粮食,而蒋家河口是必经之地。九团决定在蒋家河口伏击。

  5月12日凌晨,部队按计划完成设伏,侦察队隐蔽在河口西岸地埂后面,从正面迎击敌人。上午8时许,巢城方向的河面上隐约出现两艘汽艇。汽艇渐渐靠岸,毫无戒备的日军大摇大摆地上岸。见此情景,设伏的新四军战士耐心等待时机,给敌人以痛击。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企图后退抢占汽艇,但汽艇已被炸翻。我军居高临下,占据绝对优势,敌人被逼下河,困在水中,难以施展,处处挨打。有个日军企图潜入水中游走逃命,被我侦察队一战士发现,迅速跳入河中,一把卡住敌人的脖子,几个回合,敌人被消灭。这一战,九团二营仅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20余名日军全部葬身蒋家河口。新四军缴获日军旗1面,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手枪1支。而新四军无一人伤亡。

  此时,蒋家河人声鼎沸,当地群众听说新四军取得了战斗胜利,纷纷从四处赶来。大家高兴地向新四军指战员竖起了大拇指,还送上了自家的鸡蛋和水果慰劳英雄。

  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中敌后的第一仗,也是新四军完成改编挺进华中后的第一仗,从此拉开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开展广泛抗日游击战的序幕。蒋家河口战斗首战告捷,军威大振。可以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树立了胜利的信心。

  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东进江苏、皖南,挺进皖东、皖北。尽管腹背受敌、装备落后,新四军却依靠坚强意志、灵活打法,赢得一场又一场胜利,不断诠释“铁军”精神内涵。

  在皖南,1938年8月22日,日军4500人在飞机掩护下,分8路向当涂县小丹阳进攻。新四军第二支队在第一支队配合下奋起反击,致使日军全部撤退。1938年11月初,新四军第三支队经过6天的马家园战斗,击退日军4路进攻,歼敌数十人。之后,新四军第二、第三支队又在皖南地区先后取得了水阳伏击战、奇袭官陡门、五次繁昌保卫战的胜利。在皖东,新四军分别于1939年9月、11月和次年5月,取得了三打来安城的胜利,歼敌440多人。同时,经过大小战斗65次,歼敌6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对皖东津浦路东地区的大“扫荡”。在豫皖苏地区,1938年秋,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率部由豫东挺进敌后。1939年5月中旬,彭雪枫部主力第二、三团东征怀远、凤台、蒙城等淮上地区,在两个多月的战斗中,击毙日伪军700余名。1940年2月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改为第六支队,下辖3个主力团、4个总队,共1.7万余人。在涡阳新兴集期间,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歼敌数千人。在皖东北地区,1939年6月1日,日军1700余人“扫荡”灵璧以北张山集地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开展反“扫荡”,毙敌300余人。

  在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38年5月至1940年9月《新四军三年战绩统计表》记录了缴获成果、爆破成果、俘虏和敌我伤亡的情况。

  其中缴获成果分为:武器弹药、军需用品和其他。在武器弹药中分为长枪5008支,短枪304支,机枪137挺,刺刀46把,迫击炮2门,小钢炮2门,掷弹筒11个,炸弹49枚,毒气弹2个,枪榴弹5个,烟雾弹5枚,手榴弹369枚,枪弹124041发、12箱,炮弹53颗、30箱等。爆破成果分为战斗用具、交通用具、道路、电材等。其中破坏了敌人飞机一架,汽艇5艘,船只7艘,装甲车辆1辆等。俘获日军官兵164人,伪军官兵2349人。敌方伤亡官兵23317人,我方伤亡官兵6953人。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新四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战场杀鬼子,战后不扰民。这让新四军在民众中的声望不断提高,进而获得百姓的热烈拥戴。敌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新四军的衣、食、住、行困难重重,但新四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群众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粮食、油盐、日用品等物品支援部队,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其次,军民配合,灵活作战,让新四军在敌后打出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斗,尤其针对日伪策划和实施的残酷的“清乡”政策,新四军还创造性地进行了反“清乡”斗争,发动群众在“清乡”区内破路拆桥、筑坝、打暗桩,使日伪的汽车、汽艇寸步难行。

  193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新四军在安徽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先后开辟了淮南、淮北、皖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块敌后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余育红 何芳芳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余育红 何芳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