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时间:2023-05-18 10:26:40


 


  东南医学院上海毕业同学会欢送母校内迁暨学生会告别大会


 


  1949年12月28日,《解放日报》刊登东南医学院内迁新闻

  1949年12月26日上午9时,安徽医科大学前身——东南医学院在上海隆重举行“私立东南医学院向上海各界话别会”,标志着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工作的正式开始……

  “今天才第一次 见到光明”

  “上海东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人员)昨天晚上乘火车出发,正式迁往安徽怀远县。这是响应政府六大号召第一个迁往内陆的学校,300多位同学和100多位医护人员、教师等,昨日清晨起就开始整装待发……”1949年12月28日的《大公报》上,以《东南医学院迁怀远,四百余师生昨离沪》为题报道了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的消息。而就在两天前的12月26日,东南医学院在上海震旦大学大礼堂举行了“私立东南医学院向上海各界话别会”,会议发表了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向上海各界人民告别书》,同时上海各界欢送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怀远县。

  据相关档案记载,东南医学院按照“思想一致,力量集中,计划严密,步骤整齐”的原则和“依靠政府,依靠群众,依靠组织,依靠纪律”的方针,扎实稳步地推进迁校工作。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迁校工作也是积极支持,满心期待,他们团结一致,自己动手把各种图书、设备、物资等逐一清点,精心装运。特别是当时新中国诞生不久,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还时有发生,但东南医学院师生医护员工仍然义无反顾地按照预定计划,落实各项迁校工作。

  因此,东南医学院整个迁校工作可以说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东南医学院迁怀远,四百余师生昨离沪》等报纸的报道中就写道,师生们一天内将所有器材、行李全部运到了火车站,晚上同学聚集在车站时,虽寒风阵阵,但他们还是兴高采烈地欢呼着。为什么东南医学院有这种携医学下乡、向农村垦荒的带头迁校壮举呢?或许在学校发表的《向上海各界人民告别书》中能找到答案,“东南医学院成立23年来,几乎天天在黑暗中摸索着,今天才第一次见到光明,找到了灯塔。”

  内迁路途险象环生

  根据安排,东南医学院的内迁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在1949年12月27日晚上出发。据相关档案记载,大约28日零时45分,学校师生员工、教职工眷属及附属医院医师职工共计500余人及校产,在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汤蠡舟的带领下,动用12节火车车厢,由上海北站集体出发,乘坐专列同赴内迁目的地安徽怀远县。

  内迁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也体现了东南医学院的“好学力计”。1948年考入东南医学院的干自强就曾回忆说,在搬迁时学校里还有6具供医学解剖用的尸体。对这6具尸体到底怎么处理,大家意见不一。有人主张带到怀远,有人说带这个还不如把汽车、钢琴带过去。但最终从教学方面考虑,大家还是决定将这6具尸体运往怀远,而将汽车、钢琴永远留在了上海。

  内迁的旅途中也是险象环生。当火车经过无锡时,国民党飞机在上空盘旋,并用机枪扫射,万分惊险。这时,负责整个运输工作的朱顺泽,及行李队队长陈锡祥等同学积极组织保护仪器和行李。抵达怀远时,数千件仪器设备和行李都没有破损遗失。这非常不容易。

  关于这段内迁经历,汤蠡舟的儿子汤章城在相关文章中这样回忆说,“是年12月27日,东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开始整体内迁。在父亲汤蠡舟的率领下,连续两天两夜未休息,于12月29日到达皖北怀远西门岗。当时,那里的环境还比较好,多数房子是用石头砌的,美观牢固。学校和医院背靠西山,南临淮河,登高远望,风景优美。但是交通非常不便,没有直通蚌埠的公路和汽车,只有水路一条,乘上小火轮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蚌埠。”

  紧接着在1950年1月6日,学校第二批教职员工及少数同学离沪赴安徽怀远。所有人员和设备都搬迁完后,学校又按计划将上海原院舍及部分设施办理移交,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接管使用。

  东南医学院的正式内迁,不仅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东南医学院内迁的1949年12月28日,《解放日报》就在一版显要位置,以《走向内地,面向农村——东南医学院迁怀远》为标题进行了突出报道;《皖北日报》《大公报》等新闻媒体也及时报道了东南医学院的内迁情况。1950年元旦,《大公报》上刊载的《中国大事年表》称,“1949年12月28日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全体师生员工离沪”。

  东南医学院全部内迁怀远后,1950年1月7日下午,私立东南医学院在怀远县建新中学隆重举行联欢大会,与怀远县各界联欢;1月9日起学院正式开始办公;1月16日学生正式上课。而在这之前的1950年元旦,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也宣布开诊,设床位100张。

  内迁意义深远

  东南医学院的内迁,受到了皖北人民的热烈欢迎。根据双方之前的商定,相关部门划拨怀远县城西门岗作为东南医学院的新校址,包括民望医院、民康医院,培德女中,淮西男中、女中,省立中学四座校舍等,共计四层、五层的房屋16幢。而要说起这些建筑,那可也是历史厚重。

  据档案记载,这些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柯德义来怀远传教。他见怀远历史悠久,县城有涡、淮两水相交于此,荆、涂二山夹淮对峙,交通方便,风景秀丽,于是就在怀远衙后街北侧创办教会学校——含美学校。含美学校是当时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

  到了清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罗路南之父维廉先生,又在怀远县衙后街西门岗南侧先后创办民望、民康医院。据档案记载,两医院分列东西,有天桥连通。东院是民康医院,专收治女病人;西院是民望医院,收治男病人;两院之北还有一所简易病房,用于观察不符合收住条件的病人,称为“望康医院”。1949年怀远解放后,医院中的美籍人员全部回国了。这些建筑中西结合,古朴典雅,楼与楼间植有古松柏、银杏、草坪,建有天桥、花园。民望、民康医院设备齐全,甚至拥有一台非常先进的、在当时大城市都少见的X光机,是当时皖北地区医疗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医院……所有这一切,都为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向内地,面向农村。应该说,东南医学院的内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安徽来说,内迁使东南医学院成为安徽区域内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标志着安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开始。为填补安徽医学高等教育的空白、开创安徽人民医疗卫生事业和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于东南医学院来说,内迁使其摆脱了困苦窘迫、濒于破产的境地,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内迁之后,东南医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办学目标、办学重点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为切实担负起开创安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安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安徽人民,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东南医学院的内迁,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推动当时沿海地区高校支持内地建设和发展,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也扩大了东南医学院在全国的影响,是学校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以内迁为标志,东南医学院步入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健康发展之路。

  □甄娜娜 程堂义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  编辑: 沙庆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