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 要闻揭秘

曾是全国“五巨头”之一的安徽针织厂

时间:2020-01-15 09:24:20

  深受老百姓喜欢的安徽针织厂产品

  安徽针织厂工人在认真质检

  上海振丰棉织厂广告包装纸

  1954年内迁合肥建立的安徽针织厂,前身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上海振丰棉织厂,不久后,上海的同庆、勤丰两个袜厂内迁合肥也并入该厂。可以说,安徽针织厂不仅“来头不小”,而且曾是国内五大针织、棉纺联合企业之一。

  “来头不小”的企业

  不少人应该知道,1954年以前,安徽省是没有针织内衣企业的,全省人民需求的针织内衣,全靠商业部门到省外订购,不仅增加了运输费用和消费者负担,而且还供不应求。安徽针织厂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状况应运而生的。

  安徽针织厂的前身是上海振丰棉织厂,1954年该厂公私合营后内迁合肥,改名为“公私合营合肥针织厂”;1956年12月,上海的同庆、勤丰两个袜厂内迁合肥后并入该厂,1966年5月,划归安纺总厂,改为安徽针织厂,10月,由公私合营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您也许不知道,上海振丰棉织厂可是我国针织行业中历史比较悠久的企业,是我国首家生产卫生衫裤和汗衫背心的针织内衣厂。据曾任安徽针织厂办公室主任的童荣富在回忆文章中介绍,上海振丰棉织厂建厂发起人王莲舫1919年就在日本购买针织机器,聘请技师,又联络4人、投资白银5万两,筹建了振丰棉织厂。1920年投产时,就能日产卫生衫裤和汗衫背心1200件之多。而且当时就在上海河南路和长治路开设发行所和门市部,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零售兼批发的企业。

  而后来内迁合肥并入公私合营合肥针织厂的上海同庆、勤丰两家袜厂,资本也较雄厚。特别是上海同庆袜厂,总资本达到6.6万元,而且采用当时较先进的电动织袜机生产。

  如此的“来头不小”,也就不奇怪这些企业内迁合肥建成安徽针织厂后发展迅速了。一组截至1990年的数据显示:安徽针织厂累计生产针织内衣21709万件,棉纱61842吨,化纤面料305吨,资产总值65657万元,上交国家利税15653万元。因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徽针织厂成为国内五大针织、棉纺联合企业之一。这对于当时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安徽来说可不是个小成绩。

  “群星闪耀”成典型

  “来头不小”、全国“五巨头”之一……应该说,安徽针织厂的这些“标签”不是徒有虚名的。这从企业中曾走出了多名全国、省、市先进人物代表就能看出来,可谓“群星闪耀,卓尔不凡”。这在当时的众多内迁企业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

  1956年,安徽针织厂首次生产出口特白棉毛布,但生产过程中碰到了一个难题:袖口罗纹白度不一,配不上色。此时,染整车间主任诸金水与工人一起研究,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最佳工艺操作方法,最终保证了出口产品质量。1958年又遇到了一个“难题”:染出来的坯布不能及时烘出来,影响全厂任务的完成。诸金水和同事共同研究、试验,历时两个月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此举不仅解决了烘布跟不上的关键问题,而且提高工效160%;同年,他还带领职工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漂白连续化,将漂白13道工序组成一条龙,提高工效3倍……诸金水因此先后5次出席省、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特别是1956年还出席了全国纺织工业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染整车间副主任汤春富同样是位“创新能手”,他不仅解决了坯布轧光阴阳面和绒布拉毛起块、露底等3个质量关键问题,而且试验成功拉毛自动翻布、轧光自动边翻边轧等十多项较大的技术革新,既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又为国家创造财富4万余元。汤春富也曾6次出席省、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1959年还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全国群英会。

  巾帼不让须眉。据档案记载,成衣车间副主任陈金宝一开始是一名女工,擅长镶襟、滚领。在工作中,她热情传艺,手把手传授技术要领,经她培养的新工人达323名之多,而且后来都成为生产上的骨干。陈金宝因此曾7次出席省、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1957年还出席了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在安徽针织厂,像这样的“明星人物”还有不少,因此成为当时一个典型现象。难怪有人说,安徽针织厂能够如此“名声在外”,与许多职工的努力和贡献是分不开的。

  产品成为送礼“时髦”

  “红星”牌各式男女卫生衫裤、“吉字”牌棉毛衫裤、“双猴”牌汗衫背心、“灵芝”牌精漂汗衫背心、“黄山”牌腈纶衫裤……安徽针织厂的这些产品,应该还留在不少合肥人的记忆中。

  童荣富在回忆文章中也说到,安徽针织厂的棉纱从纯棉到化纤、从自用到售纱,针织内衣从纯棉到化纤、从内衣到外衣,化纤从面料到服装,款式、花型、色泽从传统、单一发展到复杂、多样,不断适应时代需要。而这发展的背后,则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大力创新,特别是他们创造的“三超喂”机械预缩成功,解决了针织行业棉毛衫裤缩水变型的老大难问题,该项革新不仅获得了安徽省1981年科技成果奖,而且“上”了《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

  不论是汗衫背心系列、棉毛衫系列、T恤衫系列,还是运动衫系列、童装系列和印花系列等,在童荣富和一些老合肥人的记忆中,安徽针织厂生产的产品中,结构、款式、花型和色泽都别具一格,非常畅销。特别是有些中高档新产品,采用彩色塑料袋和透明塑料盒包装,可作礼物赠送之用。有不少“老合肥”说,在当时用安徽针织厂的产品送礼,可是件非常“赶时髦”的事,商店里常常断货。

  不仅如此,作为全国“五大巨头”之一的安徽针织厂,为安徽经济建设的发展还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是促进了安徽省针织工业的发展。

  在童荣富的回忆文章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到1989年,全省针织企业已发展到66家,全年共完成总产值3.42亿元,实现利税4953万元。而这些都是由于安徽针织厂发挥“种子”作用,积极帮全省地市、县建针织厂、培训技术力量,使得安徽针织工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迅速发展起来。而且,按1990年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安徽针织厂所创造的资产总值和利税,可建现有规模的针织棉纺联合企业7个。

  翻阅档案,我们还发现,安徽针织厂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先进单位,1959年曾荣获全国群英会先进集体奖旗。李先念、聂荣臻、董必武、郝建秀、张劲夫、吴文英等领导曾先后到这个厂来指导视察,特别是原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还曾挥毫题词:“寄希望于安针”,安徽针织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程堂义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