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 要闻揭秘

珍档诠释“小推车”精神

时间:2020-12-01 09:35:47


 


  ○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资料图片)


 


  ○1948年11月24日《豫皖苏第三军分区为贯彻全力支前坚决完成战勤任务的训令》档案的材料


 


○1947年11月26日,三分区战勤政治部编印的《支前教材》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可见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空前的支前规模。这一点从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珍档中也能反映出来,当时人们以支前为荣,人人争当支前模范。

  必胜信念诠释人民支前热情

  70多年前,在江淮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激烈的血与火的较量。淮海战役战场上,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地方部队60多万人浴血奋战。这60万大军需要多少物资供给呢?一组数据显示:粮食,每天必须保证500万斤;担架,作战就有伤亡,需要20多万副;当时渐入冬季,每个官兵至少一套棉衣、一双棉鞋……

  人民战争人民支援。在淮海战役中,地处主战场的豫皖苏三、六分区和江淮二、三分区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支前工作。据统计,共出动民工160万人次、担架12.5万副,支援牲口36万头、粮食2.1亿斤、柴草5.3亿斤……是什么原因让人民群众这样踊跃支前呢?

  “空前伟大的华中解放战争已由淮海战役揭开了序幕,胜利正在扩大着,我们全分区的党政军民同志、同胞莫不备受鼓舞,正以紧张热烈的心情和勇敢严肃的姿态全力投入战争。”省档案馆馆藏的1948年11月20日江淮二地委《关于全力支前和后方工作的指示》档案中记载,“……地方党政军同志有的率领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奔赴前线,留在后方的肩负起支前同志的工作任务,一人做两三个人的事,并加紧动员和组织庞大妇女同胞和半劳动力,继续坚持后方各种工作,如推面、送粮,维持治安,替伤病员洗衣做饭,看护伤员,接替青壮年男子的岗位,继续进行抢种湖地,帮助军烈属和出发民工家中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凡是积极参加上述工作的同志、同胞均将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人民功臣是值得表扬的。”

  由此可见,人们抱着必胜的信念,支援人民解放军。可谓是前方需要什么,后方就支援什么,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据档案记载,仅仅江淮地区就动员民工 60.5万多人,出担架 27000多副,大、小车136000辆,挑子112000 多副;而豫皖苏组织的担架达10万多副。其中,每个军分区保持有一两千副常备担架,全区共1.2万多副常备担架活跃在前线。粮草物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仅淮北地区就支援粮食近1700万斤,柴草3800多万斤,军鞋336400双,大车24000辆,土布32000尺,牲畜64800头。当时食盐奇缺,豫皖苏三分区工商局虽然在临涣、百善、濉溪口、五沟等处设立供应站,也满足不了需求。一位老大爷病了舍不得吃盐,动员全家将节省下来的1斤食盐送到部队,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支前中,加工粮秣是重中之重。各县、区、乡支前机构发动群众一齐动手,掀起了“家家户户磨面忙”的热潮。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歇人不歇磨,不歇锅灶”。有的人家没有牲畜,就用人力磨。不少农户日夜磨面,一天只吃一顿饭,但他们毫无怨言。为了保证前线部队穿暖,各县还担任了赶制军鞋、棉衣和被褥的任务。在很短的时间里,豫皖苏边区共制作出军鞋 60多万双和大批棉衣、被褥。虽然淮海战役参加人员多,但很快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挡住了寒冷。

  涌现大批支前模范

  “人民在战争的锻炼中觉悟都空前提高,涌现了大批英雄模范。”省档案馆馆藏的《江淮第二解放区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总结》档案有着这样一段话。的确,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踊跃支前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以支前为己任,以支前为光荣。

  众所周知,安徽淮北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也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地。史料记载,1948年11月中旬,宿怀两县区委和区署接到县委、县政府的紧急通知,命令该区于3天内迅速组织200副担架,以60副奔赴前线,随豫皖苏军区独立旅行动,归独立旅指挥调用,以140副在后方,按指定地点转运伤员。接到通知后,两县区仅以两天两夜的时间就组织200副担架。雁鸣区(后撤销,今濉溪县百善镇东南部、孙疃镇西北部一带)队随中野三纵某团火线转运伤员,随时补充队员和担架,直到战役结束,受到嘉奖。柳孜乡和赵桥乡93副担架共转运22天,无一逃亡。他们转运快,情绪高,曾经一昼夜跑了80华里。

  这期间,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支前模范董万仲在担架队奉命支前的头一天,母亲病故,为了不误支前,当天晚上草草掩埋母亲的尸体。他说:“母亲的丧事是小事,支前是革命大事。”此后他率领的中队共赴战壕1201次,抢救伤员856人,抢运牺牲战士355人。宿西县小张庄担架队舍生忘死抢救伤员,有3人牺牲。据不完全统计,豫皖苏三分区(1946年12月成立豫皖苏区党委,三分区包括雪枫、夏邑、雪商亳、雪涡、萧县、宿西、宿怀、宿蒙等县)有100余人,江淮三分区有46名民工牺牲在战场上。濉溪县牺牲的支前民工就达30余人。此外,还涌现出吴西海、刘步新、陆万军、惠源斌等许多支前英雄模范人物。

  通过支前工作大量培养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支前工作中,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支前民工团有了坚强的核心领导。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江淮第二解放区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总结》档案中记载,“通过支前工作大量提拔培养干部,接受新党员。”“有组织的支前大军正是提高人民政治觉悟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最好学校,同时也必然会涌现出大批的积极分子,为此我们党应该向这些人开门。我们要求每个乡至少提拔培养出两个到五个乡村干部,依据自己的主观力量,发展现有党员的百分之五十到一倍,因此各级党委在民工中必须配一定数量的建党骨干,并成立党支部,分配任务,定期汇报检查。”

  档案中记载,在淮宝、泗宿、泗阳三县的常备民工中提拔了“182个乡干,281个村干,发展党员843名,接近原数469的一倍。”同时,在评功过程中,评出淮宝、泗宿、泗阳三县“一等功,乡干5个,村干35个,民工285个;二等功先干11个,村干35个,民工177个;三等功,先干28个,村干275个,民工469个。”

  这份档案中还特别提到了,泗阳太平乡民工陈中庆,在支前工程中正要结婚,但他不肯回去。“要等任务完成后,再回去结太平婚。”

  □梁庆云 韩君薇 何芳芳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梁庆云 韩君薇 何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