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党史频道 > 中共在安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亳县抗日斗争

时间:2020-09-25 15:46:10

QQ截图20200925151306.jpg


                                       

  高峰(高凌云)同志抗战期间在亳县时的留影(资料图片) 

  

QQ截图20200925151252.jpg

                         

  彭雪枫(右)和张震在板桥集战斗中击落的飞机残骸前留影 



  抗日战争时期,亳县县城两次被日军侵占。在国土沦陷、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亳县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动组织亳县人民群众,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坚持斗争,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亳县县城两次沦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大举向我国进犯,全民族抗战爆发。

  1938年5月,侵略的战火烧到亳县,日军飞机先后轰炸了亳县飞机场、亳县县城、古城、龙德等地,炸死炸伤群众近百人,炸毁飞机5架,炸毁房屋不计其数。5月30日,日军向亳县城进犯,国民党军队143师守城部队坚持抵抗一天后,奉命撤离。31日,亳县城沦于敌手。后来,由于兵力不足,侵亳日军于当年9月撤往商丘。

  1939年4月25日,日军从柘城、鹿邑出动,再次向亳县进犯,伪军侯本生、袁天柱部在亳北配合日军行动。县城民房遭到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城东南的薛阁塔也遭受炮击,国民党县长俞肇兴率自卫队抵抗日伪军进攻,在牺牲50多人后撤离,亳县城于4月26日再次沦陷。

  二、中共亳县县委的建立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中共亳县县委的建立

  1939年初,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亳北芦家庙战斗胜利之后,派联络科长任泊生到亳县城,与国民党县长熊公烈商谈联合抗日、建立联络站等问题。经双方协商同意,在亳县城设立了新四军游击支队驻亳联络站,站长任泊生。主要任务是开展统战工作和为新四军征集给养、被服,购买武器弹药,动员青年参军等工作。

  1939年2月,中共豫皖边工委决定,由在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做友军工作的党员朱克平、王振鸿和任泊生三人组成中共亳县县委,朱克平任书记,王振鸿、任泊生为委员。

  同年4月,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被国民党收编。4月,亳县城第二次沦陷,国民党县政府南迁到古城,驻亳联络站撤离,朱克平等同志离开亳县,这一届亳县县委自行解体。

  以朱克平为书记的县委,由于时间仅三个月,除了开展抗战宣传活动,主要是做余亚农指挥的抗日自卫军第五路军的统战工作。他们向高层军官宣传共产党抗日方针政策,进一步坚定了余亚农等人的抗战决心,密切了抗日自卫军与新四军的关系;他们向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发展了一些班、排长和士兵加入中国共产党,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中共亳县县委的再次建立

  1939年2月,共产党员高峰(高凌云)受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派遣来到亳县,任抗日工作团团长。4月下旬,亳县县城沦陷后,国民党县政府迁到古城,高峰等同志在古城重建亳县抗日工作团。中共豫皖边省委又相继派共产党员汪振华(汪笑生)、丁静之等同志来亳县工作。按照省委指示,5月在古城组建了中共亳县县委,高峰任县委书记,汪振华任宣传部长,丁静之任组织部长,这届县委在上级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在两年时间里,建立了抗日武装,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开辟了亳县涡北抗日根据地。

  在古城期间,县委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运用合法的形式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做了以下工作:

  深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亡。发动群众,抗日救亡,是当时的中心工作。县委把抗日工作团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到古城附近的集镇村庄,利用宣讲、演剧、写标语等形式,宣传党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

  县委以动委会的名义,编印《亳县动员报导》,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伪的暴行,三天一期,成为动员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有力工具。

  认真贯彻统战政策,发展壮大抗日力量。高峰和从陕北公学学习后回到亳县工作的耿演武,以工作团正、副团长的身份,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国民党县政府的中上层人士和地方绅士支持共产党的抗日活动,动员各阶层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积极发展党员,培养基层干部。新一届县委建立后,立即开展党组织发展工作,他们把工作团的成员作为发展对象,通过培养教育,先后有半数以上的工作团成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县委会还将工作团部分进步青年送到新四军六支队随营学校学习,后来都参加了新四军。同年11月,工作团建议国民党县政府举办了两期保甲长培训班,共培训200余人,分别由共产党员担任教员和管理人员,发展了近20名学员入党,增强了党组织力量。

  抓政权,建武装,为开辟根据地做准备。1939年春,为加强亳县党的力量,第五战区政治部政治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简称“政一队”)党组织,先派农超谋来亳县担任国民党县政府秘书。接着,又相继派来十余名“政一队”队员(除个别是民先队员,其余都是共产党员)到亳县。经征得国民党县长俞肇兴同意,刘冠民(民先队员)到县常备大队任政治指导员,后来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纵食力、夏光、杜宝镜到保甲长训练班任中队指导员;张毅(王静溪)、辛如(杨光群)到县中学任教师。当年冬,经过各方面努力,县委争取了亳二区和亳三区及部分乡镇的领导权,亳二区区长刘文灿、区员路文华,亳三区区长纵食力、副区长王金铎,观堂镇镇长郭新、泥店镇镇长张开道、副镇长姜克华都是共产党员,观堂、泥店还建立了乡小队,为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辟建立亳县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亳县的顽固派以为时机已到,对抗日工作团大肆攻击和污蔑,指派特务监视工作团的活动。

  鉴于不断恶化的形势,县委召开了扩大会议,分析了形势,认为涡北观堂、泥店、刘集一带,群众基础好,是建立亳县抗日根据地的合适地点。在向豫皖苏区党委汇报后,便决定由涡南向涡北转移,开辟建立根据地。至1940年2月,县委带领大部分党员干部和爱国人士先后转移到涡北。

  在涡北,开始县委仍然以亳县抗日工作团的名义,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直到配合新四军消灭瓦解了封建迷信组织“黄会”之后,于1940年4月,县委在观堂召开群众大会,正式宣布成立新四军第六支队亳北抗日独立大队和亳县涡北办事处。独立大队大队长兼政委高峰,副大队长耿演武,下辖三个中队一个直属队,共约300人。

  亳县涡北办事处下设一区四乡:观堂区(即亳三区)和观堂乡、泥店乡、蒋集乡、刘集乡。面积约200平方公里,300多个村庄,人口3万余人。

  1940年10月,遵照豫皖苏边区指示,撤销亳县涡北办事处,成立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委书记李任之,县长高峰。1941年2月,李任之调离亳县,王华接任县委书记。

  同时,区、乡政权也有变动,亳三区由观堂改驻刘集(也叫刘集区)。

  在涡北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发展武装力量,坚持抗日斗争。亳县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亳北办事处成立之前已经建立,它是在泥店和观堂两个乡队的基础上,充实了一批工作团骨干和部分地方武装组建的,番号是新四军第六支队亳北抗日独立大队。

  随着亳北根据地的建立,所属区、乡也建立了数十人的区、乡队,但武器多数是土造,子弹不足。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为了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鼓舞人民群众抗日斗志,县大队不畏艰险,英勇作战,成立伊始就开展了对日伪的战斗。先后经历了打退日军骑兵队,夜袭日伪凤尾乡乡公所,拔除张阁日伪据点,攻打大寺集日伪区署,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进犯等多次战斗,把涡河以北、亳永公路以南、辛集以东的日伪势力全部清除,保护了人民群众不受日伪军侵犯,使亳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

  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部队建设。亳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基层干部非常缺乏,为此,县委在蒋集乡耿楼开办保甲长训练班,从1940年夏季开始,每期十至十五天,先后办了四期,培训保甲长200余人,发展党员40多人,为党组织培养了一批骨干,进一步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虽然处于战争环境,县委、县政府对于干部战士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开办了军队干部战士识字班,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

  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和宣传工作。县委转移到涡北以后,进一步加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县委依靠在当地有影响的共产党员,团结争取各界爱国人士共同抗日。为宣传党的抗战方针政策,县委于1940年夏季编印了油印小报《新亳报》,八开两版,三天一期,一直办到年终。由于《新亳报》政治性强,生动活泼,能结合亳县抗战实际,深受读者欢迎,充分发挥了喉舌和向导重要作用。

  搞好经济工作,促进农业生产。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下设军需处,向群众征收公粮和土布、军鞋等物资,方法是土地多的多征收,土地少的少征收,逢集时收点牲畜交易税、屠宰税、盐税等税收。除此之外,免除一切苛捐杂税。县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农业生产,抗日民主政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三、中共亳县工委坚持地下抗日斗争

  1941年5月,亳县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随同新四军四师撤离亳县,根据豫皖苏区党委部署,中共亳县工委秘密成立,在日伪统治下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坚持地下抗日斗争,为新四军收复津浦路西地区,夺取亳县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秘密成立中共亳县工委

  1940年冬至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遭到敌军重兵进攻。彭雪枫率领新四军四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顽斗争,由于敌强我弱,处境十分困难。为了顾全抗战大局,保存抗日力量,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命令四师及豫皖苏根据地党政干部、战士,于1941年5月转移到津浦铁路以东,巩固和扩大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在这种形势下,豫皖苏区党委决定在各县留下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建立秘密党组织,坚持地下抗日斗争。

  亳县县委在转移途中,根据区党委部署,决定派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明哲回到亳县,组建中共亳县工委,并把亳县工委的党员组织关系移交给区党委。

  孙明哲与李云峰、苏有才连夜返回亳县,与留下坚持工作的共产党员鲁博华、刘一樵、白忠勋、鲁守章、鲁瑞华等十余位同志取得了联系,秘密成立了中共亳县工委,属中共路西地委领导(后来,路西地委撤销,成立宿东地委)。孙明哲任书记,鲁博华,李云峰任委员,根据上级部署,工委主要任务是长期埋伏,保存力量,设法搜集情报送到根据地。

  以张集小学为阵地,开展地下抗日斗争

  孙明哲、刘一樵分别在家乡以当教师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在此期间,培养发展了宋占祥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孙明哲、刘一樵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关心爱护,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张集小学校长亲自登门聘请他们去当教师。张集小学是当时亳县北部规模最大的小学,位于商亳公路路东,小学对面就是伪军的团部。考虑到在张集小学任教更有利于开展地下抗日斗争,他们就接受了聘请,同时安排宋占祥到学校当炊事员。

  在敌占区,共产党的组织是没有固定工作地点的,只能随着主要领导人的转移而转移。孙明哲到张集小学当教师,后来又担任了教导主任,这样,张集小学就成了亳县工委所在地。

  在张集小学期间,主要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地下交通网络,联络地下党员,与上级党组织保持联系;搜集敌伪情报,向根据地报送;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教育群众,瓦解敌人;以课堂为宣传阵地,向学生传播抗日救国的道理。开展统战工作,团结爱国的教职员,发展壮大亳县的抗日力量。

  不畏艰险,完成任务,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

  工委成立后,为了与上级党组织取得直接联系,曾派李云峰三次前往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汇报工作,报送情报,领受新的任务。

  第一次去根据地是在1942年春,第二次是1942年秋天, 第三次是1943年春天。区党委和四师领导对亳县工委同志们的安全非常关心,在李云峰第三次去根据地时,安排他回亳县后,找一个稳定的职业作掩护,在固定的地点建立地下联络站,与在涡阳、永城、宿县交界处开展地下工作的四师侦察参谋进行联系。

  李云峰第三次从根据地返回亳县之后,拿出上级给的经费,鲁博华又卖了一头牛,凑在一起作为本钱,在河南省虞城县界沟集,开了一个店名为普济堂的中药铺,鲁博华的姐夫、中医医生满世秀在药铺看病,鲁博华和进步青年翟玉玺做帮手负责拿药。李云峰一边在药店,一边继续担任交通员,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亳县工委和路东根据地之间的联络点。他们在此接待上级来人,领受工作任务,搜集传递情报。鲁博华和李云峰还培养发展了翟玉玺入党,壮大了亳县工委的力量。

  亳县工委的地下党员舍生忘死、机智勇敢,以公开职业为掩护,以各种方式进行秘密抗日工作。地下党员苏有才因为不是本地人,开始先在鲁博华家隐蔽一段时间,后托人介绍到亳州北关煤场当工人。这个煤场是日本人开的,老板渡边真野看苏有才识字能干,经常派他到商丘去办理业务。由此,苏有才认识了商丘的一些日伪官员,通过与他们接触,搜集到不少日伪各方面的情报。

  地下党员鲁守章打入伪军开展地下工作,后来当上了副营长,直到抗战胜利才撤出。他按照上级要求,搜集了伪军张岚峰等部伪军的主要军官情况和武器装备、兵力部署等情报。

  地下党员搜集的情报后来都转报给区党委和四师,为我军消灭敌人,夺取胜利提供了帮助。

  四、中共雪商亳县县委迎来抗战胜利

  1944年8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四师主力跨越津浦铁路,挺进豫皖苏边区抗击日伪军,收复了津浦路西地区。

  11月25日,中共淮北路西地委决定在亳县、商丘、永城的接合部,开辟建立商永亳县,成立了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下辖4个区,在亳县境内设立了亳二区。1945年2月,为纪念彭雪枫同志英勇殉国,永城县改名为雪枫县,商永亳县也随之改名为雪商亳县。

  建县初期,县委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壮大武装力量,抗击日伪军,建立和巩固各级政权,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积极扩大武装力量,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当时,商丘和亳县都有日军驻守,雪商亳全县共有伪军据点28个(属亳县境内9个),遍布重要集镇,敌强我弱,形势严峻。雪商亳县县委克服重重困难,在主力部队支援下成立了县总队,坚持英勇顽强、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配合主力部队,抗击日伪军,打了许多胜仗,使根据地人民群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同时,县委积极发展扩大区乡武装,建立村级民兵组织,其中,以亳二区发展最快,不仅民兵有数百人,战斗力也很强,还能自己制造地雷等武器,在与日伪军多次战斗中取得胜利。

  随着民兵队伍发展壮大,使全县武装斗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民兵脱产参加乡中队、乡中队升级区大队、区大队再升级县总队、县总队上升主力部队的发展途径。

   建立政权和群众组织,开展减租减息,保障和改善民生

  雪商亳县建立之前,这里的人民群众饱受日、伪、顽、匪的欺压和蹂躏,生产力遭到极大地破坏。县委、县政府为了保障民生,迅速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工工资等多项工作,许多贫困农民初步改善了生活,他们的政治觉悟也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和农会等群众组织都建立起来了,为雪商亳县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开展统战工作,分化瓦解敌军

  县委在深入发动群众的同时,认真贯彻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和打击顽固分子的统一战线工作方针,壮大了抗战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县委还成立了城市工作部,主要任务是对驻扎在雪商亳伪军张岚峰部队的争取反正和分化瓦解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的工作,不仅瓦解了敌军士气,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同时,情报有了较为可靠的来源,使我们在对敌斗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又能抓住战机消灭敌人。

  向日伪军发起最后攻击,夺取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3日,按照淮北军区统一部署,雪商亳县全体军民紧急动员,向境内的日伪军发起了最后进攻,彻底摧毁了敌军据点,使所辖的区、乡、村全部解放,迎来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亳二区于8月17日在陈楼召开了抗战胜利庆祝大会,有4000多人参加,区委书记姜延斌、区长鲁博华在会上讲了话。

  雪商亳县的辖区随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逐步扩大,由建立之初的4个区,到抗战胜利后发展到7个区,在亳县境内有亳二区、亳三区(又称李集区)和观堂区3个区,进一步发展扩大了根据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在亳县的抗战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亳县党组织,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领导下,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抗日救亡的光辉篇章,充分发挥了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打败了侵略者,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们要永远铭记亳县抗战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和鼓舞亳州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陈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