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区域文化

时间:2021-01-29 14:50:54

  ○资源赵村即为小岭脚村 杨钧 摄

  ○小乔巷

  ○小田埠村中古井 杨钧 摄

  ○位于小庙镇的凤凰墩遗址

  ○位于小东门的洪家花园

  老合肥“七门”之一的“小东门”,被誉为合肥“水之源头”的“小庙镇”,诉说着千古传奇的“小乔路”,传统农耕人家聚集地“小田埠”,大山脚下的美丽村庄“小岭脚”,有着古朴石屋特色的“小岭村”,隐于山林、泊于宁静的“小仁村”……合肥的“小”字地名,清新、典雅、质朴,讲述着数不尽的庐州传奇。在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今天,更能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庐州特色地域文化。

  小东门:彼时“时雍门” 祈望天下平

  提起老合肥的标志性建筑,非“七门”莫属。据有关资料记载,老合肥全城共计七座城门:东二门,左曰威武门,右曰时雍门;西二门,左曰西平门,右曰水西门;南二门,左曰南薰门,右曰德胜门;北一门,曰拱辰门。其中的“时雍门”,就是今天的小东门。

  “时雍”二字出自《尚书·虞夏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大意是说:时事太平、百姓和睦。合肥的时雍门即有祈望天下太平之意。

  时雍门规模比威武门小,城门上有楼三楹,前有瓮城,顶有石台。那时从时雍门通过前大街到三孝口,再往北边拐一下才到大西门,是庐州城里的一条主干道。但这条主干道不是笔直一条线,据说是与军事防守有关,若城门之间的道路是笔直一条,则有发生叛乱的危险。

  提起曾经的小东门,一定绕不开“洪家花园”。“洪家花园”,顾名思义为洪氏所有。这洪氏就是洪明远、洪明炯兄弟。

  洪氏兄弟出身普通农户,以打纱织布手工作坊起家,几经起落,终于成为当时合肥的商业巨子,创办了合肥最早的近代工业“洪远记毛巾厂”。

  19世纪末,兄弟俩出生于巢湖之滨的罗家疃,老大洪明远读过几年书后到了肥西三河沈家米行当学徒;老二洪明炯在家中务农,平时打纱织布帮衬生活,练出了一手织布的好本领,慢慢地名声在外。1903年,洪明炯看到了一条日本产的东洋毛巾,他就想这东西若是大批仿制生产,利润一定不菲。于是他经过千百次的不断试验,终于成功仿制出了第一条日本东洋毛巾。后在哥哥洪明远的帮助下,所仿制的360条毛巾不仅全部卖空,而且还有人争相预定。就这样一发不可收,经过几年的发展,1909年洪氏兄弟创办了第一家工厂“洪远记毛巾厂”。这是当时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毛巾厂,更是合肥最早的近代工业,当然也是他们兄弟俩淘的“第一桶金”。

  1918年织袜工业兴起,“洋袜子”盛销,洪明炯又瞅准商机仿制袜子的原料丝光纱,一举成功,很快盈利数万元,“洪远记”闻名远近。在完成工业制造业的同时,洪氏兄弟又开始了商业经营,工商并举,代理经营上海荣昌、大华公司的火柴,经销上海南星靛青等颜料,南京兔子牌、芜湖绿鹰牌面粉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营收入达百万元以上,人称“洪百万”。

  有了钱的洪氏兄弟,于1931年在小东门附近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兴建私家花园,就是后来的“洪家花园”,于1933年竣工。

  洪家花园的规模有多大?资料记载:“占地百余亩,从洪家住宅经大厅到后院,入地下道,过‘一线天’,拾级而上,方入花园之北端,再穿假山、石洞,便是生圹(生前预造的坟墓)。生圹周围有玉石栏杆,松柏挺立,以鹅卵石铺路。月牙池内有莲藕,池下通观音庙,庙下又有清水池塘一口。池边有大殿一间,设置座椅,以供休息。生圹门上是有‘三湘才子’之誉的谭廷闿先生书法,生圹左上方又有一祠堂;右上方是玻璃花房;右下方有茅亭、碑亭;碑亭内碑刻为章太炎先生所撰碑文。园内广植花草名木,其中仅牡丹便有五百株之多,又种植有果树、乔木等,如蟠桃、红梅、灌木等。”

  但随着世事变幻,“洪家花园”也是历经沧桑。1938年5月合肥沦陷,“洪家花园”为日寇据为巢穴,改为“庐州警备司令部”;1945年合肥光复,“洪家花园”被时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据为私家公馆;1949年3月,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机关进驻肥东瑶岗村,3月27日邓小平、陈毅同志由蚌埠乘火车到合肥,当晚在“洪家花园”为南下干部培训班学员作动员报告,28日一早赶往总前委;这之后不久,由蚌埠迁至合肥的江淮军区机关改编为皖北军区,与中共皖北区党委同驻“洪家花园”办公。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2016年,“洪家花园”旧址则为中共安徽省委驻地。

  “大东门不大,小东门不小。”这是合肥老百姓口中流传的俗语。这从侧面证明了,两座城门在规模上,实际相差不大。无论现在辉煌与否,不可否认,它们留给我们的是不可磨灭的庐州记忆。

  小庙镇:五十里镇守合肥西大门

  小庙镇,位于合肥西大门,且地处江淮分水岭,东淝河、南淝河两条淝水交汇发源于此,境内有被誉为合肥水源生命线的淠史杭总干渠、滁河干渠沟通长江淮河的两大水系。

  小庙,说起它的缘起,据传以前有位游僧在此化缘,募建一座小庙,又因距合肥五十华里,故旧时又称五十里小庙,简称“小庙”。

  小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迹、古建筑众多。如将军岭,在合肥城西四十五里。岭下有田,名分水田。一源二流,即肥源分流之处。是位于江淮分水岭上曹操运河边小镇,汉代时属九江郡成德县广阳乡。民间传说宋代有杨将军募集当地民工疏通曹操河不成,因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感到内疚,在分水岭上拔剑自刎,后来当地群众为纪念杨将军,在街道南边修建庙宇,此后小镇得名“将军岭”。此典故嘉庆合肥县志上有载。或又云将军为隋炀帝时人。

  又一传说为,三国时曹操亲率大军南征东吴,发动军民对先秦时期的运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疏浚,其麾下一大将率众在此劈山切岭,欲以疏通江淮水道,因未果,将军愧而自刎,故而此地名为“将军岭”。解放后将军岭曾设将军公社、将军乡,1992年并入长岗乡,2005年并入小庙镇。

  还有曹操运河。先秦时期,楚国曾在将军岭挖“鸿沟,通江淮”;现存横贯高岭,仍赫然在目。三国时期,曹操出于军事目的主持对此河道进行大规模疏浚,因此当地群众又称“曹操运河”。晋、唐、宋等时期对此河道都开展过疏浚,后长期湮废,不为人知。现主要遗存有古河道、鸡鸣坝、大陂塘、小陂塘等水利工程,也是安徽省内历史最悠久的古代水利工程。

  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汉初,因淮河、长江流域水域较高,“曹操河”是沟通寿春—合肥的水运通道,后来水位下降、通航困难,船只在鸡鸣坝翻坝通航。其意义不亚于今天京杭大运河的邗沟。

  曹操运河西段在小庙镇新民村东岳庙处连接王桥小河(东淝河源头主流),中部在“凤凰墩”处横切江淮分水岭,东至南岗镇鸡鸣山的鸡鸣坝下与南淝河交汇,实现“江淮沟通”。河道总长7公里,现存的将军岭街东至四十坎处共3公里的高切岭段古河道保存较完善,底宽70-80米,河底高程52米左右,坡比1:3,深度约20米。“鸡鸣坝”位于鸡鸣山北麓,坝长560米,净高13米(坝顶高程43.2米)。2018年,曹操运河遗址正式列入合肥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正在建设的江淮运河穿镇而过。新旧运河在此聚集,形成独特的运河文化。

  凤凰墩位于曹操运河遗址南岸,据考证是汉墓。该墓地地形极似“凤凰”形象,民间相传墓内葬的是曹操的两位妃子,现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高程73.2米,是江淮分水岭合肥段的至高点,站在凤凰墩上,鸡鸣山、大蜀山、小蜀山可一览无余。墓两侧是分水田,两边水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

  2018年,蜀山区启动“合肥之源”论证工作,经诸多学界专家考证,小庙镇将军岭、曹操河古运河遗址周边,包含曹操河、鸡鸣坝、大陂、小陂,这些工程自西向东排成一线,正好把两条淝水的源头连接起来,总长为7公里。横贯西郊公园的江淮分水岭、鸡鸣山东侧的塘岗遗址、曹操古运河,佐证了这里为合肥水之源头、城之起源。

  小乔路:南国佳人的千古回眸

  小乔路,南北走向,位处合肥市庐江县庐城中心区域,南起自文昌西路,北止于周瑜大道(中),全长近1000米。其路名源于“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中的“小乔”。庐江县乃三国名将、东吴大都督周瑜故里。小乔,周瑜夫人、庐江媳妇,东汉太尉乔公(玄)之次女,原籍梁国(今河南商丘),后因战乱徙居皖县(今安徽潜山)。

  《三国演义》中载:小乔国色天香,资貌绝伦,乃一代佳人。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挚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处深宅——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聪慧过人,远近闻名。遂遣人礼聘,获乔公允许,姐大乔嫁孙策,妹小乔配周瑜为妻。《三国志·周瑜传》:“……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后人常写成‘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小乔和周瑜乃美女嫁英雄,情深意切,恩爱无比。婚期13载,小乔一直跟随军中相伴夫君左右。周瑜征战途中,箭伤复发于巴丘,小乔始终在他身边照料护理。周瑜病逝后,小乔痛不欲生,扶柩东归,寂守墓庐,抚养遗孤。公元224年左右,小乔病逝,葬于夫君故里,“葬庐城西门绣溪河畔真武观西百步”,与夫君相守。

  明朝诗人王永年有《周公瑾墓》:“墓木如今劫火烧,今时潜水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乔。”诗文客观、真实地描述当年周瑜墓惨遭“劫火烧”的场景,同时记载了庐江城郭有“一是周郎一小乔”两座墓冢这一史实。

  小乔墓与周瑜墓一样,平地起坟,有封无表,汉砖结构,面东背西,与周瑜墓遥遥相对约二里许。较为详细记述庐江小乔墓的有明末山东进士、清顺治七年庐江县令孙宏喆所作《小乔辞》:

  余赋公瑾绝句有云:至今古木残碑下,彻夜秋风伴小乔,感慨系之。不知乔墓之近也,已而由公瑾墓西行,绕北冈数里,将至真武观。而小乔之墓在焉,有封无表,土人呼曰瑜婆墩,相戒勿犯其兆砖,然冢之前后既犁为田,而古甓缺裂已久,固不若公瑾墓之尚完也,余既使人荷锸筑其坟,复为之词,以告公瑾云:

  大堤堤下水涓流,乔家国色古遗丘。上有靡靡之茂草,四角花砖绕一抔。

  周郎尽瘁三十六,江淮哀痛吴主哭。胭脂色褪镜奁移,曾在黄垆在华屋。

  只今幽隧已成溪,东望周郎宰木低,里人喭甚勿复较,我将锦石列丹题。

  清康熙《庐江县志》(卷十四·冢墓)载:“真武观西百步,周瑜之妻乔氏也。俗称瑜婆墩,冢上多古砖,人不敢窃,动辄有咎。”此墓明崇祯时毁于兵乱,后经数次修缮。清末,小乔墓再遭破坏。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王况裴(湖南衡阳人,名宁度,号绿野),曾主持依原样修复。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初,尚有土冢荒丘,残碑断石。

  值得欣慰的是,从现存的古籍文献等资料中发现:千百年来,历朝的文人墨客前来庐江周瑜墓、小乔墓凭吊者无数,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楹联佳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典型的代表作有清著名女诗人陶安生(江苏补用道庐江章玕夫人)所写的《过小乔墓》:

  姊从君,妹从臣,英雄儿女俱绝伦。曲同顾,醪同注,豪气柔情两相慕。玉帐留连历几春?阿瞒铜雀愿徒殷。风流已盖三分国,玉树琼花尽后尘。可惜奇缘天也忌,周郎竞继孙郎逝。佳儿虽缔两家姻,后死尚违同穴誓。惟欣香冢近城隈,公瑾相望土一抔。想见月明荒野夜,英灵犹得共徘徊。

  此诗深情地哀婉小乔生平且真实地记述了当年小乔“香冢”之状,给人以遐想,发思古之幽情。还有小乔墓庐石刻上的一副对联:“小苑辟从今,对马鬣一抔,秋风酒酹湖萍白;大姨渺何处,独蛾眉千古,春雨香留墓草青。”也都是从庐江流传至全国,世人吟诵。

  2001年,小乔墓遗址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00余年过去,小乔墓仅存遗址。围绕小乔墓四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为了纪念小乔,人们将小乔墓遗址东侧居民小区与县法院、粮食局宿舍之间的巷道称之为“小乔路”。2017年,庐城市政道路改建,围绕小乔墓遗址,将小乔路于黄山南路通道拓宽修建,名“小乔巷”。

  小田埠:传统农耕人家聚集地

  巢湖北岸,烔炀镇境内,月亮湾湿地公园附近,有着一座二十多户的小村落——小田埠。

  翻开历史,小田埠是传统农耕人家聚集地。三百年前,小田埠所处位置是湖岸的泽地,村外经常被水淹没。每年湖水退去的时候,裸露出的小田埠村外地带土地都非常肥沃。历史上,曾有位鲍姓地主就此屯田,吸引了农民迁移于此,聚集在这湖岸边丘岗上。小田埠邻近的何潮村中何姓集中而来,此后还有许、周、管、唐姓等相继在这里置田交租。

  旧时巢湖北岸较为原始,没有建起人工护堤,所以雨水多的年份,常有湖水漫村。租田为生的农民,有的被洪涝所迫离开了小田埠,余下的则固守着这一块家园。

  村中有口古井,绳索拉出道道留痕,是村中饮水之地。井沿有块崩塌处,据乡人介绍,旧时湖水几乎漫到村口,船家便将古井当作缆绳抛锚处。风浪下,古井崩裂出一块。古井旁供奉着一块石像,有说是位将军,护佑一方村落平安;又有传说,石像是位哑巴村民。旧时湖匪猖獗,有湖匪准备洗劫小村,哑巴村民率先发现,不能发声,只得挨家比划,村人都得以逃于村外的祖坟草木中。而哑巴村民却没有逃走,被湖匪所害。

  小田埠位于巢湖岸边,属于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在农厕、生活污水治理上,小田埠成为相关环保方案探索实施地之一。如今,小田埠村在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改厕改水改良村落环境被列为示范。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在小田埠村得以体现。

  小岭脚:大山脚下的美丽村庄

  隐于大山脚下,溪水绕流,石屋错落,潭水清澈,乡民淳朴……巢湖市散兵镇银屏山区内,有一个叫小岭脚的村落。

  顺着银屏山新修建的公路,在大岭内,路边一座村牌建筑十分醒目,上面书写着“资源赵村”,资源赵村即为小岭脚村。村前小桥流水,有着浓郁的田园风格。若是在夏季丰水期间,桥下流水更是欢畅。

  坐落于大山脚下的小岭脚村,是一个有着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曾经的小岭脚位于大山深处,山道不便,交通闭塞,随着乡村公路的建设,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城乡公交开通后,大大方便了小岭脚村民的出行。

12下一页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