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民国时期,安徽有支医疗防疫大队

时间:2020-07-14 14:53:52

  

QQ截图20200714113949.jpg

                     1936年,一位孩童接受牛痘接种(资料图)                                                                            


QQ截图20200714113957.jpg

1947年,安徽省医疗防疫大队交接表

QQ截图20200714114010.jpg

          1947年,《安徽省民政厅转呈医疗防疫大队交接情形的指令》档案内文(部分)                                                                        

QQ截图20200714114022.jpg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如今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全面控制,其中的艰辛和感动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但你知道吗,早在民国时期,安徽的卫生防疫工作就开展得有声有色了。你知道安徽省哪年成立省医疗防疫大队的吗?这一机构又是如何开展防疫工作的呢?在安徽省档案馆,我们见到了一份民国36年(1947年)《安徽省民政厅转呈医疗防疫大队交接情形的指令》的档案……

  1946年元旦,安徽成立医疗防疫大队

  历史上,安徽是一个疫病流行频繁地区。淮河两岸容易发生水旱灾害,长江流域则常有水患,且战乱不已。天灾、战乱的直接后果是饿殍遍野,疫病流行,当时泛称“时疫”。据旧志记载,从明宣德九年(1434年)至民国37年(1948年)的500多年间,安徽境内平均每6年就有一次大的疫病流行,到了民国期间,几乎每年都有流行性疫病发生。安徽流行性疫病种类较多,主要有天花、霍乱、疟疾、结核病、痢疾、伤寒、副伤寒、白喉、麻疹等。这些疾病的流行,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疫病的严重影响下,安徽人口大量流离或死亡,造成人口锐减的恶劣状况。据档案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全省人口为3659万人,到宣统三年(1911年)已下降至1407万人。

  鸦片战争后,现代医学教育开始萌芽。清光绪年间,安徽始有现代医学教育。清末民国初年,安徽各地开始零星分布着专门治疗天花的公私牛痘局,以及种痘的官医局类的机构,但规模狭小、功能单一、接种范围有限。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安徽才推进卫生防疫机构建设,从临时机构、零星分布转换成常规设置、初步体系的演变。

  1928年,当时的安徽省省会安庆成立了夏令防疫委员会,设立诊所一处,分诊所数处,并另设隔离所。开办的时间是从5月到10月为止。后,全省各市县分别效仿,纷纷设立夏令临时防疫机构。1933年6月底,省会夏令防疫委员会改称为省会夏令临时防疫所,设立医务、事务、检查三组,并在省立同仁、健生、惠民、广仁、博儒等医院设立诊所5处。到了1933年底,22个市县成立了夏令防疫委员会开展防疫活动。之后省会成立了夏令防疫队,各市县组织建立了夏令临时防疫所或巡回防疫队,主要负责预防疫病和预防注射事宜。1940年-1943年,陆续设立了以防疫为重要事务的常规诊疗机构,如省立立煌医院、省立桐城医院、省立阜阳医院、省立屯溪医院及县级卫生院。

  在此基础上,1945年底到1946年初,安徽成立省医疗防疫大队一队,暨第一二三医防分队三队,专门从事巡回医疗和预防疫病的工作。

  在省档案馆馆藏的《安徽省民政厅转呈医疗防疫大队交接情形的指令》档案中,就主要记载了安徽省医疗防疫大队从民国35年1月1日到民国36年3月1日移交工作的情况。我们得知,安徽省医疗防疫大队成立于1946年元旦。

  一万多人接受疫苗注射

  在省档案馆的这份档案中,还包含了一张“交代证明书”。

  档案记载,安徽省医疗防疫大队总共有26名人员,其中包括大队长、秘书、技正、视察、技士、干事、事务员、雇员、会计和工友。该大队主要开展的工作为医疗、防疫、环境卫生、妇婴卫生和学校卫生。在一年的时间里,该大队共“初诊人数14236人、复诊人数19894人、出诊人数1258人”。

  当时疫病经常暴发,影响人们的健康,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接种疫苗则是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种痘、霍乱伤寒预防疫苗注射、白喉类毒素预防注射、传染病调查、传染病隔离以及家庭消毒等,是该防疫大队的中心工作。

  我们知道,天花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烈性传染病,别称痘疹、痘疮。那些已经出痘之人往往满脸麻班,被称作“麻子”。从民国就开始以“西法痘苗”给小孩子“种牛痘”。档案记载在一年的时间里,种痘3450人。而另外的霍乱预防疫苗注射4638人,霍乱伤寒预防疫苗注射7783人,白喉类毒素预防注射597人,传染病调查566次,传染病隔离206人,家庭消毒514次。并且“预计五年内全省普遍种痘逐步增加,霍乱预防疫苗注射逐渐增加”。

  推广新式助产,灌输卫生助产尝试,为孕妇检查接生,提供产妇婴儿护理知识,以此保护产妇,提高婴儿的存活率。这也是该大队的常规工作,档案中就有这样的记录:“产前检查次数88次,产后检查次数79次、接生人数34人”,且产前检查次数今后预计做到500次,接生人数今后预计做到350人。

  环境卫生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像霍乱等疾病往往是通过不清洁的饮用水来传染,且当时城乡居民饮水多依赖于井水或者河水,一旦水源污染,疾病便容易滋生。该防疫大队经常视察环境卫生,对水井进行消毒,并对水井和厕所进行改良。档案记载该防疫大队共视察次数157次、水井消毒次数182次、改良水井3座和厕所1所。同时,他们预计在今后将视察500次、水井消毒次数1000次、改良水井20座和厕所15所。

  1瓶青霉素相当于黄金0.9克

  由于当时民众普遍缺乏卫生知识,进行卫生教育也成为当务之急。据此份档案记载,在一年间,安徽省医疗防疫大队就进行卫生演讲次数14次,家庭访视次数26次,散发传单2800张。在“经办未成了事项”中,他们预计将来卫生演讲次数达到1000次以上,家庭访视次数每年做到2000次以上,散发传单达到每年1万张。在学校卫生工作中,他们在4所学校给1078人做了卫生宣传工作,给823人进行了健康检查,检查出缺点案例783例,矫治了351例。并且预计在未来将对10所学校的学生进行健康检查,改善学生健康。

  防疫自然离不开防疫药品。安徽省医疗防疫大队也肩负着分发防疫药品的重任。从档案中可以看出,他们一共分发了牛奶237箱(每箱48罐),奶粉284箱(每箱6罐),牛痘苗920打,盘尼西林10盒,白喉类毒素480瓶,伤寒疫苗825瓶等药品。

  这当中,以盘尼西林(也就是后来的青霉素)最为珍贵,只有10盒。牛奶、奶粉及牛痘疫苗均分配到各个卫生院,而盘尼西林等药品则分配较少。据资料显示,青霉素(20万单位)每瓶价格:1946年7月6日为法币0.75万元,1948年8月19日涨至法币720万元。根据《申报》相关资料,1946年10月1日、1947年4月1日、1948年8月19日、1949年4月30日这四天行情表价格计算,盘尼西林与黄金、大米的平均交换率,1瓶盘尼西林相当于黄金0.9克、大米13.1公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盘尼西林有多珍贵。

  而从这份档案中我们看到,这些珍贵的药品分别分配给了省立合肥医院、省立安全医院、省立芜湖医院、省立蚌埠医院、省卫生事务所,以及颍上、霍邱、岳西、霍山、怀远、立煌、桐城、滁县、太平、南陵、休宁、巢县、全椒、宁国、贵池等近50个县的卫生院。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何依群 何芳芳 王付微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