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时间:2021-02-09 16:16:30

  ○群众包饺子过春节(资料图)

  ○《做好农村春节物资供应工作的联合指示》档案

  ○《中共皖南区党委关于开展春节宣传工作文艺工作与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补充指示》档案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春节文娱活动的指示》档案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在什么年代,她都承载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安徽省档案馆的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记载。

  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上演

  春节是最受大家重视的节日,民俗活动非常丰富。新中国成立以后,安徽和全国各地一样,提倡移风易俗。那么,当时大家是如何过春节的呢?

  过大年,文娱活动自然少不了。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3年1月7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春节文娱活动的指示》档案中这样记载,“春节文娱活动的宣传内容,应密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当前中心任务……”档案中还特别强调,“要多采用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如倒七戏、黄梅戏、泗洲戏、梆子、花鼓戏、凤阳花鼓戏、连湘、秧歌、花船、说唱、小调等。但其中封建迷信、丑化劳动人民形象、低级趣味等部分,应教育群众自动革除。”

  为了让居民过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当时安徽很多市、县提前谋划,组织人员,为大家送上文化大餐。《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春节文娱活动的指示》档案中提到,“县(市)以上人民政府,应以文教部门为主体,邀集文化馆(站)、文联、文艺工作小组及工、农、青、妇等有关部门,组成春节文娱活动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开展全县(市)的春节文娱活动。同时应有重点地下乡检查与具体辅导,以创造文娱活动的典型经验。在组织力量上,各地文化馆、站应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广泛动员业余剧团、文娱小组、歌咏组、俱乐部、秧歌队、腰鼓队、连湘队等积极参加活动;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题材的节目;文工团(队)、电影院、电影队、幻灯、黑板报、墙报、书刊、土广播、有线广播及一切街头活动等,都要加以组织,使其能够有计划的密切配合,发挥其更大的宣传作用。”

  拥军优属成为新时尚

  春节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是革命时期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军民欢庆春节成为传统节日里的新时尚。

  为了确保春节期间开展双拥活动的实际效果,安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省档案馆馆藏的1951年 《关于开展春节宣传工作文艺工作与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补充指示》档案中记载,“认真开展拥政爱民与拥军优属运动,以便通过这一运动进一步加强军队与地方及人民群众的团结。在地方干部和人民当中,须强调宣传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人民解放军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结果,今天他们仍然站在国防最前线,保卫我们革命的胜利果实。热爱人民解放军,就是热爱祖国。有部队驻地的地方,可以住在军队联络会,有部队医院地方,可住在慰问团去慰问……”

  不仅如此,该档案中还提到“过去老解放区有送给革命军人家属光荣牌、拜年、慰问、送年礼、开联欢会的一套春节优属办法,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春节双拥活动,不仅营造了欢度春节的热烈氛围,更宣传了我党的方针、政策,加深了军民鱼水情。

  让农民方便打年货

  俗语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因为每逢春节,孩子们不仅可以穿新衣,而且有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食品。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物资匮乏,一到过年,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年货。囤年货的目的是为了与家人团聚,犒劳忙碌了一整年的自己。

  省档案馆馆藏的1954年12月10日《关于做好新年、春节物资供应工作的指示》 档案中特别提到了要保障好肉类、食油、食糖、烟酒的物资供应,尤其是要让农村人民过一个好年。档案记载,“今年节期除仍应适当保证大城市、工矿区人民节日需要外,更需要注意安排好农村节日供应。”“除了合作社应切实做好农村调剂工作(完成销售计划),并组织油坊为农民加工,组织粮食市场与农民互相调剂。”像烟酒等物资,档案中提到,“根据目前情况,各地卷烟库存一般都在二三十天以上,因此,各级批发站应抓紧调运外,各地必须在节前深入检查一下情况。并根据货源妥善安排节日供应。”对于副食品,档案中提到,“今年鲜鱼有增产,咸干鱼亦有积压……充实货源,积极经营,大力供应节日需要。其他蛋、蔬菜、调味品、水果等亦应根据货源情况加以安排。”

  新年穿新衣,人民对百货类的商品需求加大,这类的物资保障非常充分。档案中记载,“冬令针棉织品,如绒衫裤、棉毛衫裤、毛线等,现各地库存充足,除目前放手供应外,在节日期间尤应大力推销。胶鞋各季均未完成销售计划,库存不断增大,应反对保守惜售,放手供应,尽可能满足市场需要(特别是农村),火柴、肥皂、纸张、搪瓷器皿、暖水瓶、电筒以及其他小百货等,凡是农村所需要的商品,各地都应很好组织下乡,供应人民需要。”

  不仅如此,为了活跃农村市场,让农民愉快过年,安徽的各级人民政府还组织物资下乡,满足人们过节需要。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4年12月26日的《做好农村春节物资供应工作的联合指示》档案中提到,“小百货,特别是发卡、发绳、腿带、袜带、童帽、小孩围嘴、化妆品、花线、梳篦等,各地百货公司,应认真检查一次仓库,凡农村春节需要者,立即组织下调。”“各地供销基层社,应在春节前,普遍地举行以销售年货为主的小型交流会。发动农民参加选购,并可吸收私商小贩进行交易。”

  年画以人民生产生活为内容

  贴春联,买年画……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也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年画是当时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春节文化产品。

  为了满足老百姓对年画的需求,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于1949年11月,颁布了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全国各地文教机关、美术团体及美术工作者热烈响应号召,使这一年春节的新年画达到了300余种,发行上百万份。

  一方面充分利用并发挥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在内容方面,体现了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比如平安、丰衣足食之类的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爱好,如山水、风景、人物等,以及为人民所熟悉的优秀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戏曲的故事画等,都适当地加以保留。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四季平安》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另一方面,年画作品的内容也逐渐从单一趋向丰富,比如保卫和平的神圣斗争,爱国主义的生产建设,以及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展望,都成为年画创作的普遍主题。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还开展了年画展览,并由此通过年画展览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对年画的内容、表现形式做了改进,使之后的年画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其表现内容,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欢,更能具有艺术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年画作品,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年画评奖中获一等奖的《农民拖拉机》,这件作品以细腻的笔法,塑造了2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一辆非常写实的拖拉机,通过农民对拖拉机的描绘,反映了新中国农业发展的愿景。这一点也在《做好农村春节物资供应工作的联合指示》档案中得到了佐证。档案记载,“对年画、爆竹、红纸等类商品,应鼓励私商贩运,不应加以限制。”

  如今物质极大丰富、娱乐活动多姿多彩,家家户户吃团圆饭,过红火年。尽管过春节情形与当时的春节记忆有所不同,但亲情、和睦、欢乐及对未来的美好祈盼是春节不变的底色。(周茂莉 何芳芳 廖明一)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