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 要闻揭秘

时间:2020-12-18 16:59:49

石雕1.jpg

石雕人面像正面

石雕2.jpg

石雕人面像背面

石雕3.jpg

石雕人面像拓片

  安庆西郊,有一处农场,叫做皖河农场。什么,您知道?那您知道皖河农场里,有一个地方叫练城吗?什么,这您也知道?那您知道“练城”,“练”什么吗?嗨,农场能练什么,又不是战场。还别说,这真就是战场。

  这就要说到和咱们安庆特别有缘的一位历史名人了。这位名人名叫曹操。熟悉安庆地名典故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皖江一带曹丞相来得不多,但魏武帝留下的印记却不少——怀宁的“育儿”“太子墩”,潜山的“落马桥”,岳西的“超孤尖”……一大批地名,在传说中都与曹孟德有关。练城同样如此。

  往前倒个1800多年,当然没有同马大堤,也没有皖河农场。皖河农场一带,就算不是水面,也是湿地。据传说,有一天曹操来了这片。丞相一看,滚滚长江都是水,就练城这块有个土墩:“这挺好,可以作为操练水军的营地”。现在练城一带还有漕河、拴马石、后营街等地名,都来源于这个传说。

  好,咱们要说的就是练城那个土墩。那个土墩,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墩头。安庆城里也有一个墩头,桐城也有一个墩头。看看现在那些拗口难记的“大”“洋”“怪”地名,再看看咱们这个朴素的“墩头”,什么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显而易见。就是这一用再用的,也不知道后起名的,交了版权费没有。

  沧海桑田,如今的墩头,连土墩都算不上了,更别说看出练兵场的痕迹了。不过那里如今立着一块“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墩头遗址”石碑,表明了这片土地不寻常。不过,这块碑和大汉丞相没有一点关系了,故事还得再往前倒个几千年。

  再倒?西汉?先秦?总不会是商周吧?诶,步子迈大些,再倒!算了,也不卖关子了,墩头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安庆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相当多,“国保”“省保”一大批,作为“市保”的墩头遗址名气可能不够大,但同样出土了极为珍贵的文物,比如本文物——石雕人面像。

  呐,这不是我自吹自擂哦,国家一级文物可不是我自己认定的哦?

  先说咱这长相,单看本文物,您很可能觉得平平无奇,但是,您如果到过安庆博物馆,见过本文物的拓片,咱这英俊的相貌就很明显了:眼睛瞪得像铜铃,大而有神,散发着男性荷尔蒙的浓密络腮胡,还有像打了发胶一样根根直立的秀发……啧啧,这审美,绝了,估计丁真看了,也要给点一个大大的赞。

  当然,长得帅不是本文物最大的价值。考虑到当时的工艺水平,要制造这样一件精美的石雕,是要花不少时间的。虽然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渐渐能够吃饱饭了,但花这么大精力去做只能供摆设或把玩的工艺品或玩具,恐怕可能性不大。

  那么本文物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专家说文物:

  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安庆博物馆研究部主任吴悦。

  “关于这种带孔小型石雕人面像的用途,学界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主要有‘玩具说’‘巫觋用品说’‘护身符说’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史前人类的生存状态决定他们不可能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来制作一件纯粹装饰性或娱乐性的东西,而大溪遗址石雕人面像出自一个儿童墓的现象也说明其应该不是巫觋用品。”吴悦说,所以,学者大多认为这种带孔小型石雕人面像是原始人类佩戴在身上,用于保护身体和灵魂的护身符。”

  “史前人像雕塑在我国的考古发掘中属于发现较少的门类,而这种带穿孔的小型石雕人面像发现更少。除了这件石雕像以外,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发现的只有4件。”吴悦介绍说,安庆博物馆这件石雕人面像呈椭圆形,白色花岗岩石质,刻画了一个蓄有络腮胡须的男性面部。线条虽然简略朴拙,但眼、耳、鼻、口、胡须、头发俱全,鼻梁隆起,嘴部为阴刻直线,眼部浅挖一周,边缘呈锯齿形,以一圈辐射状的短线条刻画胡须和头发,形象古朴生动。雕像通体磨光,背面平,背面上方有牛鼻形穿孔。“这枚石雕人面像的发现,对于研究薛家岗文化的内涵及其与长江流域其他史前文化的关系,对于研究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艺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陈恒

来源:安庆日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