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地名探究 > 要闻播报

“姑娘巷”地名由来

时间:2019-03-08 09:30:00

  在周谷堆附近有一条小街巷,只有几百米,但是有一个极为好听的名字,“姑娘巷”。姑娘巷位于一环路北包河区望湖街道周谷堆社居委新河埂片区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要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说起。解放初期,新河埂还是庐州城的郊区,居住的都是以种田、种菜为生的农民,他们大都通过时雍门到城里卖农货,然后换回火柴、盐等生活必需品。尽管从村里到城里不过短短的几里路,但那也叫进城。1954年的时候,合肥市人民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动员起来,清淤、拓宽南淝河河道,祖祖辈辈居住在那一带的乡亲们退居到南淝河新筑的河埂下,村庄也就叫“新河埂村”,并且一住就是几十年。

  后来,随着合肥城市建设的大发展,“新河埂村”一带逐渐被现代化的大都市包围,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家家户户靠城吃城,日子越过越红火。和国内大多数城市的郊区一样,城乡结合部地区总是要比一般意义上的乡村富裕得多。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新河埂村”的小伙子固然容易娶到媳妇,“新河埂村”的姑娘们却不愿意嫁到外乡。除了个别和合肥城里的小伙子搞对象嫁到了市里,绝大多数的女婿都是“倒插门”来到了“新河埂村”。

  那时,“新河埂村”已经比较富裕,便给家里有“倒插门”女婿的姑娘们也按男丁人口分了宅基地,并逐渐连成一片。通往马路上的小巷道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人们叫做“姑娘巷”,但只限于口头上,真正命名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当时市地名委员会为了解决城市道路名字紊乱的状况,统一对大街小巷摸底排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这条小巷正式以“姑娘巷”挂牌。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周友奇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