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进驻皖南抗日。铜陵沦陷后,1938年12月,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领下开赴铜(陵)繁(昌)前线,担负长江沿岸的防御作战任务。新四军三支队相继在铜(陵)青(阳)边境、铜官山附近、挂岭、顺安、朱村等多地伏击日军小分队,歼灭大批敌军,新四军无一伤亡。初战连连得胜,极大鼓舞了新四军将士和抗日民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9年4月中旬,三支队五团奉命调离铜陵。4月24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在支队副司令员兼一团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率领下接防铜陵。4月28日,一团二营在塔里王(现属义安区天门镇同心村)附近伏击日军小分队;5月9日,一团一营在谢家垄伏击由铜陵县城到顺安的日军运输队;5月16日,一营在铜陵城东的五里亭再次伏击日军运输队。一团在日军的交通要道多次伏击得胜,使得日军不得不承认:“新四军真有胆量!”从1939年4月24日至5月25日的一个多月中,一支队一团与日军共进行了11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500多名,缴获步枪8支、手枪2支、小炮1门,还缴获一大批战利品。在给予日军重大杀伤的同时,一团也有136名干部战士为铜陵人民的抗日事业英勇牺牲或光荣负伤。
1939年底,一支队一团调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泾县驻防。1940年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在团长黄火星、副团长周桂生率领下,从泾县汀潭、杨村一带开赴铜陵抗日前线。
4月22日,日军集中京沪线兵力3万余人“扫荡”皖南各地。在历时一周的反“扫荡”战斗中,二支队三团英勇作战,击溃敌人多次进攻,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人,俘伪军60余人,缴获战马3匹及一大批武器弹药,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胜利。10月4日,日军又从芜湖等地集结8000余兵力(号称万人)再次“扫荡”皖南。在历时3天的反“扫荡”战斗中,二支队三团共打死打伤日伪军近百人。
新四军各部在进驻铜陵期间,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创立抗日根据地等一系列指示,冲破国民党顽固派重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开创了铜陵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以上史料由市史志办提供,铜陵日报记者张久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