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党史频道 > 中共在安徽

时间:2021-11-09 15:37:34


 


  ○中共南陵县委机关旧址


 


  ○民运工作队部分同志在繁昌合影


 


  ○新四军民运工作主要领导者邓子恢

  □冯晓鹏 程堂义

  1938年新四军进驻芜湖地区后,为贯彻中共中央“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独立自主地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指示,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同时,把进行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以及建党建政等民运工作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在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的主持下,芜湖地区的民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民运工作这样开展

  为了广泛开展民运工作,1938年4~5月间,邓子恢抓紧健全了部队各级“民运”组织。史料记载,当时军政治部设民运部,由邓子恢兼任部长。民运部下设动员科、组织科和武装科。并且在军直属协理处设民运干事;军部战地服务团里有民运工作队,约有队员60至70人。同时,各支队设民运科,团设民运股,连队党支部有民运委员,各班有民运战士,由支部民运委员任连队民运组长,做群众工作,检查群众纪律,形成上下一整套民运工作组织系统。

  在民运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说邓子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他主持新四军民运工作期间,他几乎到过所有的民运工作点,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听取各阶层人士的反映,开展统战工作。他还针对皖南地区民运工作的特点,亲自编写了《民运工作授课大纲》,给参加民运工作的年轻同志上课;亲自为抗日团体起草章程,经常性地总结民运工作经验,帮助提高民运干部的工作水平,使参加民运工作的同志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方法,为皖南的民运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也非常关注民运工作。当第三支队进驻铜南繁地区后,谭震林经常到民运队了解和指导工作,他说,三支队不只是单纯的军事组织,也不能单纯地搞统一战线,要做好发动群众的民运工作,帮助发展地方党员,建立党的地方组织。为此,三支队还专门办了一个抗日救亡干部学校,也叫“救亡训练班”,任务是训练铜南繁三县政治干部(包括民运干部)和地方干部。

  1939年5月,邓子恢离开军部去四支队视察,后兼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走后,因多种原因致使民运工作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尽管如此,由于皖南的民运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在以后的腥风血雨中,仍然经受住了考验。特别是在1941年1月,在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中,许多地方党组织和党员在原地坚持斗争,千余名指战员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掩护下分批投奔江北继续参加战斗,成为新四军第七师的战斗骨干和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在民运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在皖南开展游击战争,狠狠地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直至皖南解放。

  建立党组织与发动群众

  在邓子恢的领导下,新四军的民运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而芜湖地区的民运工作,则首先在建立党的组织、组织发动群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重新建立党的组织是新四军民运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在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基础之上,新四军民运工作部又协助中共皖南特委进行发展党员和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在这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民运工作队大力发展地方党员,建立了党的基础。

  据史料记载,在新四军民运工作队的帮助或直接参与下,到皖南事变前夕,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遭受严重损失的中共芜湖地方党组织又得以重新建立,南芜宣地区党的支部已发展到60多个,党员有700余人;铜南繁地区共建立区委会5个,中心支部11个,基层支部258个,共有党员1211人。党的力量在芜湖地区得到极大的发展。

  而在皖南民运工作刚刚开始时,邓子恢就明确指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的民运工作,必须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起来抗日,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因此,组织发动群众,就成为民运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新四军民运工作除了自身组成的工作队和战地服务团,同时非常重视依靠地方党的组织和干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训练班,加强对地方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据史料记载,在三支队司令部驻扎南陵期间,其政治部在蒲桥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培养地方干部学做民运工作。三支队进入铜繁地区以后,又专门成立了一个抗日救亡学校,对地方干部进行培训。1938年底,还专门举办了铜南繁三县妇女救亡训练班,铜南繁地区各乡的基层妇女骨干,几乎全都参加过训练班的学习,为开展地方群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民运工作干部和战地服务团的同志通过与群众开展谈心活动,社会调查,慰问演出,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帮助群众生产劳动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等多种形式深入联系群众,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特别是通过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争取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各地群众被发动起来以后,相继成立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群众抗敌组织,一大批青年参加了新四军,直接投身抗日前线。许多群众为新四军站岗放哨,搜集情报,运送军粮,积极参加减租减息斗争。在南陵县的吕山、山泉、烟墩、奎河等地都先后进驻过民运工作队。建立起来的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抗敌协会组织,会员最多时达3~4万人。三里区和八都何村因抗日工作开展得好,被誉为“抗日模范区”和“红色中心村”。

  组建地方武装与坚持统一战线

  当然,民运工作在组建地方武装,坚持统一战线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四军进入南芜宣和铜南繁地区以后,开始积极组建地方人民武装。1939年4月,新四军三支队和南芜宣县委通过收编土匪余子才的队伍,建立了南芜宣地区第一支抗日游击武装。

  据史料记载,余子才为农民出身,读过几年私塾,性格爽直,好打抱不平,后为生计所迫,当上土匪首领,拥有一支七八十人、长短枪十四五支的土匪武装,活动在南陵东北乡一带。谭震林率三支队司令部进驻蒲桥时,了解到国民党曾准备收编余子才被拒绝,认为余是可以争取的对象,于是派三支队民运科长金贯一、副官处主任俞炳辉前去做说服工作。在其亲朋好友的帮助劝说下,余子才同意被收编,并补充农抗会积极分子为骨干,正式成立抗日游击支队,受新四军三支队的领导和调遣。这支游击队在三支队离开蒲桥后不久,遭到国民党五十二师的袭击,余子才被捕,队伍被强令解散。

  在组建地方武装的同时,新四军第三支队还帮助芜湖地区的青年农民组织成立持枪自卫队和民兵(又称“猎户队”)。繁昌县的自卫队、民兵组建工作在三支队五团的帮助下,从1938年11月在孙村区开始,到1939年春,繁昌全县山区(孙村、高安、新村、保大)凡是有土枪、成分好的青壮年大都加入了自卫队和民兵组织。这时,繁昌全县有自卫队、民兵1000多人,县设总队,区设大队,乡设中队,保设分队。他们活动于敌前敌后,配合新四军站岗放哨,保卫会场,护送往来干部,支援前线,截获敌人物资,搜集情报,为新四军抗击日军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时期,整个芜铜地区地方武装发展到3个整团,为新四军补充了大批兵源,充实了主力部队的力量。

  随着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在芜湖地区先后开辟了红花山、五华山、大小洲等多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形成了以繁昌为中心的芜铜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宣城、当涂、芜湖、郎溪、高淳的边缘地区建立了一个独立游击区。

  为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新四军进驻皖南地区后,对坚持、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做了许多工作。为了维护统一战线,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首先身体力行,做了大量工作。新四军一进入皖南,叶挺、项英、袁国平、邓子恢等人就主动拜访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友军和社会各界上层人士。陈毅率部挺进苏南途经茂林时,专门拜访了驻地的军政官员,召开了各界人士的抗战座谈会,并请川军代表参加。

  邓子恢作为新四军民运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他亲自编写的《民运工作授课大纲》,其中就统一战线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讲解。他三次来到南陵三里店,和国民党区长易克健谈心,晓以民族大义,指明抗战前途,使易克健转变不合作的态度,主动与新四军和地方党组织商量工作。1939年4月1日,他来到铜繁抗日前线视察工作,并召开了三县各界代表,包括国民党3个县县长共13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邓子恢在会上作了10个多小时的长篇讲话,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一致表示要精诚团结,共同抗日。这次会议对推动铜南繁地区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新四军第三支队进驻铜南繁地区后,要求派驻各区乡的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队员,都要把建立、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作为民运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民运工作队按照统一战线的原则,首先加强各地由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动员委员会,建立基层的抗日动员委员会,在其领导下合法地开展民运工作。

  1939年10月,新桂系李品仙担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开始到处对新四军进行挑衅和摩擦。面对日益艰难的环境,三支队政治部对民运工作队员提出了几项新的要求。由于坚持了“有理”、“有利”的原则,使得铜南繁地区的统一战线在一定条件下得以坚持。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冯晓鹏 程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