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区域文化

从《徽州百祠》探寻徽州祠堂之秘 (上)

时间:2020-09-23 16:31:33

  祠堂是宗族统治的重要场所,是宗法思想和宗族观念的集中体现。徽州素来聚族而居,祠堂地位尤为重要,即如程一枝在《程典》中所说:“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是尚得为大家乎哉?”自明嘉靖十五年(1536)礼部尚书夏言上疏建议皇帝在官民祭祖方面加以推恩以后,徽州民间大开建祠之风,有“村落家构祠宇,岁时俎豆其间”的景象。祠堂就是村落文化的灵魂,记录着家族的兴衰,牵连着族人的血脉,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与牌坊、民居并誉为“徽州三绝”。

  2020年9月7日,由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出版、陈琪主编的《徽州百祠》举行首发式。《徽州百祠》荟萃了古徽州六县及黄山区37个姓氏共117座祠堂文章,分别由各区县作者根据文献与口碑资料撰写而成,资料丰富,信息量大。

  近些年,有关徽州祠堂的书籍与文章大都选取数个或就某个祠堂进行研究,难免有缺失。以徽州百祠作为选题,可以更宏观、更集中地展现徽州祠堂的整体面貌,更便于从对不同类型祠堂的比较研究中了解更多历史文化信息,发现许多隐藏其中的秘密。

  徽州那一座座气势恢宏的祠堂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藏在祠堂建筑中的设计机巧

  从《徽州百祠》可知,徽州祠堂在营造设计方面,各有特色。如徽州区呈坎村罗氏罗东舒祠是江南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祠堂建筑,其以恢宏的建筑气势和精湛的建筑技艺成为徽州古建筑的最杰出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祠”(罗哲文语)。婺源县西冲俞氏敦伦堂在偏堂二进与鱼塘相连处设有水牢,有通道直通墙外山脚,不仅仅是用来惩罚触犯族规的族人,也是村人紧急避难的通道。婺源县阳春方氏树德堂以门厅作戏台,戏台上面有藻井,层层出挑的斗拱凹凸不平,有利于声音扩散;而斗拱层层上收,形成覆斗状,有利于声音聚拢,再反射形成回声,造成强烈的共鸣。如此,使得戏曲演员的唱腔更加珠圆玉润,声调也更有穿透力,观众听得也更加清楚明了。婺源县桃溪潘氏成义堂在享堂上方设有藻井,由365块银杏树材质做成的木榫组成八角穹藻井,外呈四方形,内呈圆形,建造工艺巧夺天工。且与通常的祠堂三进不同,仅有两进,在享堂的楼上设寢堂。歙县昌溪太湖祠享堂外檐为黟县青石方柱,明间金柱为两根柱围170厘米的楠木,堂上有梁柁百余只,每只梁柁雕一种瑞兽的数种姿态与花木映衬,称百兽图。廊檐立柱为婺源龙尾金星砚石方柱,价值远高于楠木。有的祠堂以立柱多称誉,如歙县郑村郑氏宗祠共有方石柱32根,圆木柱82根,总共114根;休宁县桃林村张氏光裕堂共有立柱80根,黄村黄氏进士第有99根;婺源县黄村黄氏经义堂有立柱近百根,俗称“百柱宗祠”。又有的使用“减柱造”,使得大厅宽敞。如祁门县渚口村倪氏贞一堂正厅用特大的十根木柱,柱上架梁,采用抬梁结构,使大厅显得宽敞;文堂村陈氏永锡祠梁柱粗壮巨硕,雕饰简洁而粗犷,属于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柱上架梁,下有承拱,采用抬梁结构,粗大的圆木加上多层的斗拱,高高地托起飞檐翘角的屋顶,“减柱造”工艺不仅让厅堂宽敞明亮,也使整个建筑更显威严肃穆。歙县昌溪村吴氏寿乐堂全祠采用长大梁结构,与同规模祠堂相比,要减少12~14根柱,显得空旷、大方。

  融在祠祭礼仪中的风俗之异

  徽州各祠堂的祠祭活动不尽相同。孝莫大于敬祖,敬祖莫大于修祀,修祀莫先于祠祭。祭祀作为报本返祖的主要方式,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徽州祭礼悉遵朱子《家礼》,各地大同小异。有四时之祭、冬至始祖之祭、立春先祖之祭、季秋祢祭以及忌日祭、清明墓祭,各随其时。杀猪宰羊,时蔬果品,祭品一定要丰洁,奏乐歌曲,子姓一堂,和睦融融。但有的祠堂一年仅开一次门,而歙县周邦头周氏宗祠一年到头祠祭不断。正月初一宗祠进香,灯节祀祖、接菩萨。二月二宗祠接土地,十九接观音。三月十八大开宗祠做春祭。五月供奉八老爷后往祠内祭祖。六月十九大接观音在祠堂做醮仪。七月中元节在祠堂公祀。八月中秋节祭八老爷后祀祖。九月十三祭周处,做大祭唱堂会,十九接观音,在祠堂做醮仪。十一月冬至祠堂祭祖。十二月挂祖容,三十晚祭祖祭天。

  有些祠堂有自己特殊的祭日。如正月初七又称人日,祠堂祭祀活动极为罕见,祁门彭龙村汪氏光庆堂在这天黎明前,各支祠每户必备斋饭、香纸,至支祠送祖。早饭后,各家晚辈须到各家祖坟上供。支祠有上七会,会有田产,用以备果子茶、糕点,晚上鸣炮发灯,舞龙庆祝。又有天穿节,又称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有正月初十、二十、二十三、二十五等几种说法,以正月二十为多,在节气雨水前后,当为祈盼风调雨顺之节日。此节日在徽州很少见,明代吴子玉在《茗洲吴氏家记》中写道:“正月廿日天穿之节,泛扫灶突而祀灶神于寝楼。”可见这天是打扫锅灶,祭祀灶神。《徽州百祠》内也有天穿节活动,皆为正月二十,祁门县查湾汪氏报本堂为年满五十岁以上适逢大寿的长者做寿的喜庆日子。族众自己报名参加,寿星子孙亦在其中,寿星们互相庆贺。在祠堂内备酒席,每桌有菜四大碗、酒一斤,煮长寿面一大锅。有简单的仪式,称为公酌。而祁门县樟村郑氏聚庆堂于于初七人日、正月二十天穿节都要挂祠灯并点亮,以“发灯”寓意“发丁”,寄望子孙繁衍。

  《徽州百祠》收入黄山区祠堂10座,黄山区旧非徽州辖地,其风俗与徽州有很大的区别,以腊祭最为隆重。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在徽州,一般为祭祀灶神的日子。不过也有的地方于此日祭祖,但不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黟县的南屏村将小年这天做为家祭的日子,又称腊祭,全家老小在祖容像前手执燃香,依次三叩首。而祁门县黄龙口村在小年这天,为祭祖活动的开端,称做年,天亮之前,支祠管事的就要将支祖的牌位供到支祠的享堂,同时挂上祖容像,永安堂为总祠,要供上始迁祖及显祖的牌位,管事者先祭拜之后,再放鞭炮告知族众。族中的男丁听到鞭炮声,就将准备好的供品带来按辈分排序祭祖,然后到各支祠进行祭祖。此后,每天早、晚送饭点灯,挂灯笼,直到正月初七人日结束。歙县潭渡,祠祭始于腊月十六日,合族祭于大宗祠。徽州虽有腊祭现象,但规模都不大。黄山区祭祖活动于小年最为热闹。如郭山村上坑胡氏分祠的族人腊月二十三所举行的总祠祭祖活动比春节还隆重。当总祠焚毁之后,就在分祠举行,男丁身穿盛装,随同族长参加祭祀先祖的盛大仪式。黄山区沟村李氏支祠每逢小年二十四,就要举行重要的年俗活动,主祭人为宗子,从腊月十八就开始筹备,沟村《馆田李氏宗谱》对此次祭祖的仪式有详细记载。黄山区兴村程氏叙伦堂是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这天正午,男丁要去香火堂拜祖容,然后由族长高举着祖容像率队向宗祠叙伦堂走去,族丁每人手提点燃蜡烛的红灯笼,在叙伦堂进行祭祀,把祭祖活动推向高潮。

  徽州因祠祭而产生的民俗活动颇多。许村敦睦堂有接箬岭汪公、儿童过昭关、唱灯棚、舞大刀等民俗。徽州区潜口村汪氏金紫祠祭祀当日,要进行嬉龙烛活动。分龙头、二段、龙身和龙尾,龙身有100排,每丁一排,最后以精彩的“盘龙”结束。绩溪伏岭村邵氏在迁到伏岭居住时,四周山中野兽成灾,作物损毁严重,甚至入村捕食伤人,村里还不时发生火灾。地理大师赖文俊给画了一个神兽的图形,命名为“犭回”,据说此神兽现身,狮虎会望风而逃。村人将正月十五定为祭“犭回”日。这天,全村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抬着“犭回”的画像,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游村祭“犭回”神。这种连年举行的游行活动,被称为“舞犭回”。绩溪县瀛洲村章氏昼锦堂有接观音菩萨活动,在农历闰年的二月十九日,即观世音菩萨的诞生日,将庙里的观音请进祠堂,供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供品,点着巨大的蜡烛。村民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磕头跪拜,上香烧纸,祈求四季平安,消灾免祸。观音会期间,日夜上演正本徽剧。每日演戏前,都要将观音像恭请到戏台下,与民同乐。三天的庆典活动结束,村民们又摆开队伍,敲锣打鼓将观音像恭送回庙。菩萨开光每隔十年举行一次,即将村内各庙宇的菩萨像恭请至祠堂内,重新描金上彩,更换新衣。菩萨像全部修饰完成后,由族长选定良辰吉日,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张艳红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