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岁月回眸

时间:2021-01-28 16:00:58


 


  ○流动水洗手箱(资料图)


 


  ○《安徽省关于爱国防疫卫生运动的报告》档案的部分材料


 


  ○《省委关于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的档案部分材料

  提起爱国卫生运动,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在“卫生运动”之前加上“爱国”二字呢?让档案告诉你“爱国卫生运动”的由来。

  反细菌战引发的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兴起于1952年,它是一场广泛的群众运动,目的是发动全国老百姓,在自己的城市消灭疾病传播、清洁环境,并传播卫生知识。从那时起,爱国卫生运动就在全国上下蓬勃开展,而且延续至今。

  说起爱国卫生运动,就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时期。1952年1月,美国在战争中投放使用了细菌武器,而这些细菌武器——带菌昆虫也撒落到了我国的东北地区。在舆论的压力之下,美国不得不停止了投放细菌的行为。但是,已经散播的细菌虫还遗留在东北的土地上。于是,在 1952年3月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同年底,这个机构改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当时主要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在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也就在这时,“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的风尚树立起来了。在爱国主义思想下,保卫祖国、开展卫生运动,就被称为“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4月5日,皖北皖南行署防疫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分宣教、训练、研究、秘书、检查、药械6个组。后各市县相继成立防疫委员会并下设防疫队和战时卫生勤务预备队。而在当时有不少民众对细菌战不了解,有人认为细菌看不见摸不着,无法预防,而且放了一些蚊子苍蝇,没什么妨碍。为了增强群众对细菌战的了解,普及卫生知识,1952年6月30日,皖北皖南行署卫生处、文教处联合安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东南医学院等机构在合肥举办了安徽省爱国卫生防疫展览会。该展览以图片、实物展示了美国发动细菌战的罪行,并指出细菌战是可以战胜的,展开卫生防疫运动就是扑灭美国细菌战的一项重要措施。展览会上以各种实物、模型、连环画等说明开展爱国防疫卫生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介绍怎么做好水井、厕所等清洁工作,以及扑灭苍蝇、蚊子、跳蚤、老鼠等办法。不仅如此,展会上还详细介绍了鼠疫、霍乱、伤寒、天花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会还提到了妇幼保健工作,介绍了分娩接生的方法。

  展览一经面世,就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仅6月30日到7月10日期间就有上万市民前来参观并深受启发。随后,该展览会从7月16日开始陆续前往阜阳、六安等地展出,使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卫生教育。由此,安徽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卫生浪潮。这一点在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2年8月3日《省委关于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中就有所体现。“我省卫生运动自开展以来,经过6月20日至7月20日的突击月取得很大成绩,较大城市交通要道及部分农村都普遍地开展扑灭五毒,举行清洁大扫除和摊贩食品管理。”

  滋生蚊蝇的臭水沟被填平了

  在合肥临近九狮河有一个地方叫西双井巷。有一首民谣这样描述:“西双井实在脏,中间有一个臭水塘。人多地点小,锅灶连着床。若是天下雨,臭水就往家里淌。”而这样的臭水沟在合肥并非一处。这些臭水沟里蚊蝇滋生,污水四溢,到了夏季极易引发传染病。自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后,对臭水沟的改造,却成为爱国卫生运动中最初的典范。

  省档案馆馆藏的1952年7月24日《安徽省关于爱国防疫卫生运动的报告》档案中就记载了合肥人民对臭水沟的改造。“合肥群众面对着新被填平的从太平天国时期起一直积留下来的大污水塘欢欣鼓舞地说:解放不单人民翻了身,连污水塘也翻身。”

  让人值得欣慰的是,西双井巷群众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始后,先将巷中的一个两丈多长一丈多宽的臭水沟填平,灭绝了苍蝇、蚊子的老巢。此外,巷子里还新修了一个公共厕所,填平了露天厕所,清理2000多斤垃圾,各家各户墙角下和大门口、厕所等地方都撒了石灰,桌子、锅盖以及一切家具都洗刷得干干净净。

  此次卫生运动对公共服务行业、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省委关于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档案中这样记载:“在城镇条件稍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环境卫生要普遍搞好,要求灭五毒,消除垃圾,填平污水沟,铲除野草,改良厕所,灭绝蛆虫,加强摊贩食品卫生管理,建立必需的与可能的卫生设备,家家户户普遍订立爱国卫生公约。”“农村由于环境分散,又在生产季节,应把防疫卫生和各项生产任务与劳动生产结合起来。如清洁厕所、粪池,包括院内外污水池。随时扫地清洁,扑灭五毒,常洗衣服常洗澡,不喝凉水。”

  在公共服务行业方面,城镇中的饮食、肉摊、旅馆、浴池、理发等行业的卫生设施,在卫生机关的教育、督促和管理下,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大部分店铺不仅安装了纱窗、纱门,还在食品上安放了防尘防蝇盖,许多店员也穿上了白色工作服,戴上了口罩。在家庭卫生方面,许多家庭经常清理畜圈、厕所,把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个人卫生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做到不喝生水、不吃冷食,勤洗澡,经常清洗衣服和被褥等。史料统计显示,1952年全省清除垃圾污物2640万吨,改造蚊蝇孳生场所和迁移粪坑181万多处。

  由此可见,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还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除“四害”大家各显身手

  1953到1956年,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发展,并转为经常性的群众卫生运动。并且在1956年的除害灭病工作当中走向高潮。当时,消灭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等“四害”也是爱国卫生运动中重要一部分。人民群众在传染病多发季节和节假日,以日常和突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卫生大扫除、消灭四害和处理污水的各项行动。

  在灭“四害”的过程中,可以说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人们利用鼠夹、鼠笼、挖鼠洞等方法大力灭鼠。无为县新河乡的长壩农业社在1956年3月初成立了“护秧灭鼠大队部”,各生产队组成了中队、小队,开展了突击灭鼠工作。全公社共发动了620多个青壮年,分为上、下夜班,用手电筒及煤油灯照到老鼠就打。因为老鼠怕光,在夜间出来吃秧苗时只要灯光照到就不敢动了。仅3月10日一夜,该社就打死老鼠508只。再以潜山县为例,1956年3月、6月和1957年5月、11月连续开展“除四害突击月”活动,县、区共成立8个指挥部,79个乡、镇均成立除四害大队,621个村、社均成立除四害中队,1132个村均成立除四害小队以及假期青少年灭蚊、蝇突击队。

  这些,从安徽诗人周彼发在1956年5月写的一首诗中就可窥见一斑,“说不清,道不清,老鼠是一个祸害精;偷咱的粮食,又带来传染病。不把它消灭光,屋里不安静。不把它消灭光,一家不太平。坚决灭鼠,全家动手;屋里屋外,派人把手。它藏,我掏;它躲,我找。四面八方,撒下天罗地网。斩草要除根,灭鼠要干净;留下一个呀,明年又是一群祸害精。”

  □梁庆云 何芳芳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