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皖人故事

清代淮颍书风 梁巘当为执旗人

时间:2020-07-28 09:52:33

  淮颍地区书风,不但与地理文化特征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大环境有关。清中叶康乾盛世,颍州书法艺术繁荣发展,在区域文化特征影响下,既有南方之隽秀,又具北方之朴茂,可谓刚柔相济,雄婉互补,体现了颍州区域文化当时的地方特征。

  梁巘淮颍书风一面旗帜

  清代,颍州书法艺术继续传承发展,产生了不少代表性书法人物,书法名家众多。雍正以前的代表人物有张大同、刘体仁、吴楚奇、张思浚、张思洽等;到了乾隆、嘉庆时期,颍州书法艺术进入鼎盛发展时期,涌现出以梁巘为代表的颍淮书风执旗人。

  梁巘(1726年-1784年),字闻山,号松斋,亳州人,乾隆年间举人,官至湖北巴东知县。其书法艺术造诣之高,影响之大,名冠一时,当时有“无梁不成家”和“无梁不富”之誉。梁巘的专著《承晋斋积闻录》,对颍淮书风产生了很大影响。

  梁巘任巴东知县时为官清正廉洁,且耻于逢迎拍马,得罪了一些权贵。任巴东知县不久,他便辞官到寿春循理书院,开始以书法授徒。后又辞去寿春循理书院,回到故乡亳州后,潜心研究书法,致力于书法理论研究,并将理论研究与书法实践相结合,写出大量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其中,梁巘多方位论述书法实践,撰有“古今法帖论”“名人书法论”“执笔论”“学书论”“砚论”“印章论”等专业论述,结集为《承晋斋积闻录》,同时还著有《论书帖》。

  梁巘从寿春回亳州后,家乡书法爱好者把他当作理想的“乡先生”,争相拜他为师。到了清末,阜阳著名书法家邢璞,潜心学习梁巘的书法艺术。由于邢璞家境窘迫,靠卖字为生,他的好多作品借用梁巘落款。

  从梁巘的书法风格看,他极力打破陈腐观念。在康熙、乾隆时期,董(其昌)、赵(孟頫)之风盛行,引领当时书坛,天下学业皆以董赵之风为模式。而梁巘追求变革,致力于学习和研究李邕,然后追溯二王,形成了精妍端雅、潇敬虚和的书法风格,并且行云流水,碑中求骨,怡中得气,错落有致,虚实相生,飘逸自然。200多年来,梁巘的书法一直影响着颍州书坛和颍淮大地,对颍州书风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此,颍州书法家多把梁巘当作淮颍书风的一面旗帜。

  清末颍州书家多

  稍晚于梁巘的邢颍谷(1797—?),名玙,字鸣玉,清嘉庆年间阜阳的书画名家,颍州人,其一生博览群书,对诗词颇有研究。与当时的赵椒谷、亓兰谷并称“阜阳三谷”。

  另外,徐广缙、胡大刚、李慎五、宁汝杼、郭桂芳、朱炎昭、王震昌、邢元伟等是清末颍州书法家的代表性人物。

  到了光绪年间,被民国《太和县志》评其为“字盖颍州六属,有笔挥五湖秋之气概”的郭桂芳(1835年-1910年),字丹君,界首人,曾是光绪五年恩贡,历任县、州教谕,书法师法唐宋碑帖,主攻颜、柳,自成一家,名播汝、颍、寿、项一带。郭氏一生为人纯厚,气量宽宏,跟随他学习者都赞其平易近人,有诲人不倦的品德,故其弟子很多,遍及汝颍。


来源:阜阳日报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