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魏文帝曹丕,人们脑海中就会自动浮现出以下关键词。官二代,心机男,行为艺术者,善骑射,好击剑,能诗善赋,爱学驴叫,小心眼,讲义气,爱装,爱用甘蔗和人打架……一句话,这是一位有点神经质的文青。
龙种自与常人殊
曹丕生于中平四年,《魏书》中言其“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活脱一副游侠儿气息十足的文人形象。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他会成为一位放荡狂狷的文人,就像弟弟曹植或是后世的李太白一样。
可惜,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曹昂早逝,曹丕成为嫡长子。在储位之争中有着先天的优势。这样还不算,曹丕生怕自己博学多才的名声传不到父亲的耳朵里,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起到宣传的效果,写下了一本自传——《典论·自叙》,以极其生动的笔触,详细记述了自己文能通经史,武能安天下,譬如在快马上用牙齿咬箭搭弦、在脖子后面开弓射箭、用甘蔗击败当世一流剑术高手等等等等……
一代帝王的嬉皮人生,至此拉开帷幕。
《三国志》中毫不客气地将曹丕的最终胜出归功于他的“矫情自饰”,通俗的说法就是装。面对强大的对手曹植,曹丕很清楚但凡是君父废长立幼,长子的下场都注定凄凉。因此迅速自觉自愿地实现由风流才子到如履薄冰的心机男的巨大转变。
曹丕称帝后,将新欢郭女王立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嫔,皇后和太子的位置却一直空着,原配甄夫人当然要有所怨言。在郭女王的挑唆之下,曹丕下令将甄夫人赐死,并且以糠塞口,以发覆面。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汉末三国的绝世红颜,唯有甄宓死于始乱终弃。
甄氏死后第二年,颠沛流离中的曹植才得知嫂子惨死的噩耗,闻讯后的曹植痛不欲生,几近癫狂。他不顾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竟然冲着曹丕的使者大光其火,他一生的最高杰作——千古名篇《感甄赋》便诞生于此时。
对兄弟、妻子都极尽刻薄,刚刚被孙权送回,在襄樊战争中投降过关羽的老将军于禁自然更是在劫难逃。曹丕表面上对于禁嘘寒问暖,掏心掏肺地着实抚慰,还让他第二天就去拜祭曹操墓。暗地里却派人快马加鞭赶到曹操墓前制作了羞辱于禁的壁画。白发苍苍的于禁乍逢大喜大悲,愤懑难当,羞愧而死。
士可杀,不可辱,曹魏五子良将中资格最老的于禁不幸碰上这么个喜怒无常的主儿,沦为了汉末三国晚景最为凄凉的名将。一千年以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到此事,非常不爽地评论说,曹丕对于禁,废之可也,杀之可也,画壁画凌辱他,没个人君的样子。
无情未必真豪杰
曹丕对待属下刻薄,对待兄弟同样寡恩。曹丕将年长的弟弟们全部封为王爵(唯独曹植比其他兄弟晚了一个月)。曹魏诸王虽然有封地,但没有任何行政、军事权力,只是徒有虚名。属官专门配给在官场上混不下去的倒霉蛋儿,护卫只有最多不超过200人规模的老弱残兵,并派专人监视。以上待遇,除了监视人员的数量外,在曹植那里都要减半……
36岁,曹丕接见了前来谢恩的任城王曹彰。曹彰在洛阳暴病身亡。
37岁,曹丕下令所有诸侯王都为县王。西汉开国时诸侯王的封国往往下辖几个郡,吸取西汉七国之乱的教训,东汉开国时的诸侯王通常只封一个郡。曹魏的诸侯王只有面子没有里子,现在全部沦为县级待遇,连面子都没了。
曹丕下令除非是谋反大罪,其余罪名都不允许检举、告状。诬告者将受到反坐。令曹丕做梦也没想到的是,25年后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后正是以此为借口杀死了最后一个在才智上能够与其匹敌的智囊桓范。
39岁,曹丕将族叔曹洪下狱抄家,并在同年缔造了曹魏历史上最大的冤案——鲍勋案。
这是对待属下,再看曹丕如何对待亲旧朋友。
曹丕将兵权倾囊相授给发小曹真、曹休,夏侯尚。尤其是对夏侯尚,曹丕先是效仿父亲曹操对待夏侯惇之故事,给予他便宜行事的特权。后在夏侯尚为爱妾寻死觅活之际,曹丕仍不惜一切挽救他的生命,展现出他难得一见的纯真的友情。
曹丕对太子四友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也很够意思,将人事大权授予陈群,一点儿修改意见都没提就批准了陈群起草的九品中正制。每次出征都委任司马懿全权留守,二人执手相看泪眼,殷殷嘱托,说朕在东边你就管西边,朕在西边你就管东边。将禁卫军交给朱烁。就连声名狼藉,一生树敌无数的吴质也被曹丕加意保护,不但二人往来的书信成为千古名篇,还委派了统帅河北军队的重任。
这样看来,曹丕与其说是刻薄寡恩,不如说是恩怨过于分明。凡是看不顺眼的,一个都不会放过;但凡是能够顺着他,则永远是不抛弃不放弃,显示了十足的温情。
建安风流总是梦
和曹丕不同,曹操一生唯才是举,致力于打压士族这一特权阶层,但他无法控制那些与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战友们的觉悟。在曹操时代,这些想法还仅仅停留在思想表面,未及付诸实施。借助扶曹丕上位的机会,他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各取所需了。曹操虽然强行顶住了历史的车轮于一时,但他的理想终究成了泡沫,破碎之后就成了曹丕的难题,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足够威望的曹丕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却走向了相反的道路——从政治打压、政治利用转变为政治赎买、政治妥协。
伟人是不世出的,诚然曹丕做皇帝不如做文人的水平高,他还是拼尽全力去做一个名为开创,实为守成的君主。却不知曹植隔岸观火,早已有言在先“创业难,守成亦难,难又难!”
曹丕的政治思想是极其扭曲甚至是尴尬的。曹操所尊崇的意识形态是法家学说,这是曹丕甚至曹睿身上不可调和的矛盾,秦朝的历史明明白白地揭示了法家学说是只有强人才能运用的铁律,曹丕不是强人,尊孔兴儒是他最好的选择。
一方面曹丕倡导的九品中正制为世家子弟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曹丕又大力推行苛禁宗室的政策,皇权与宗室不尴不尬地并存着,帝国的战车像奔驰的野马,在历史的轨迹上一路纵横,然而操纵战车的人却失去了强有力的拱卫。以至于当司马懿振臂一呼时,他们连一个合适的曹家傀儡都很难找出来了。
作为一个政治家,曹丕总体来说是失败的,尽管这并非全归咎于他自己。
但作为一个文学家,曹丕却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很多领域里面的开拓者。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三曹的文学地位还比他们的政治地位重要的多。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七言诗,《大墙上嵩行》开启了后世无数长篇诗篇的师承。王夫之评价这首诗的时候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曹丕在《典论》中大胆提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表现了最高统治者对文学的空前重视,更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及建功立业的追求。这是文人真正扬眉吐气的时刻,文学自觉性的旗帜在这里高高升起,无论是为天下,还是为自己,至少它们已经能在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再是奇技淫巧,雕虫小技。
除了以上的这些方面,他还在很多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包括在赋上对汉赋的继承与对六朝的启示,以《与吴质书》为代表的散文,还有五言诗中对平民题材的开拓性挖掘,对汉乐府的批判性继承……他也有温情,譬如善待汉献帝,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关爱鳏寡孤独等民生问题。他的悲悯也体现在他的诗文里,很多关注底层民生的作品都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他对朋友也有特别的关照,譬如王粲灵前的那一声声驴叫,堪为这位大魏第一文青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行为艺术。
那么,曹丕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怎样的独特生命样本?我想,他始终是一个才子,而且是一个当皇帝的才子,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他身上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才子气。和其他的皇帝如宋徽宗李后主不同,他除了才华之外,还拥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如果他的子孙给力一些,甚至他自己的寿命更长一些,也许一切都会不同。最起码他会收获比今天少得多的骂声,然而事实不容假设。这也是历史留给我们永恒的遗憾。
但曹丕终究不适合当一个皇帝,和无数建安人一样,他的梦想如同镜花水月一样飘散而去。“魏文慕通达。”这是傅玄的结论,曹丕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才子,对于向往自由的人来说,他们追求的事物永远是无法真正抵达的异乡。正如登上皇位的曹丕,虽然他终于可以不再装成仁孝的储君,但更大的枷锁又束缚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