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皖人故事

时间:2022-05-17 14:45:06


       李灿是亳州古文化传承发扬的幕后英雄。

  出身贫寒的李灿从中学时期便对历史知识颇感兴趣。新中国成立后,年轻的李灿被分配到原亳县城父完小任教。从那时开始,李灿便开始在执教之余研究古文物。

  从1953年到1955年,三年时间里,李灿在城父发现了大量的古墓葬、古遗址和文物器具。李灿将发现的文物上交到省里后,写了几篇文章发表在全国有名的文物刊物上,他也因此在省内小有名气。

  1954年,李灿在位于涡河岸边的东钓鱼台遗址试掘中,出土了一罐已近碳化的古小麦化石。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此前,国外学术界断言,中国的小麦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从西域带回来的。而李灿的这个发现打破了这个断言:这说明在原始社会,中国就有小麦出现。这些小麦后来被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中国古小麦”。

  数十年间,李灿考证发现了曹操宗族墓群、我国唯一的古代地下军事建筑——被专家誉为“地下长城”的曹操地下运兵道、东钓鱼台遗址等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被誉为“亳州考古第一人”。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的数年里,全国掀起了破“四旧”的热潮。当时,亳州的许多古墓和寺庙面临被破坏的危险。而已在县文化馆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李灿虽然被停止了工作,但他仍然想尽办法保护着药都的文物不遭受浩劫。城南古墓、花戏楼、岳王庙、曹操宗族墓群、汤王陵等,一处处文物古迹几经周折,终于得以保存下来。

  上世纪60年代,花戏楼中间正梁突然断裂,导致前墙倾斜,整座花戏楼几近倾覆。维修需要六七十方好木料,而当时全县几乎找不到大树。楼上琉璃瓦几乎损失殆尽,全国都不好找。所需水磨石青砖,烧制条件要求很高,当时很难找到这样的专业工人,特别是雕刻艺人更是难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灿到北京故宫访问,到东北原始森林伐木,到山西寻找雕刻工匠,到各地庙宇寻求琉璃瓦……维修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花戏楼才得以像今天这样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亳州标志性古建筑。

  日本历史在我国东汉三国时期有一段空白,特别是中日关系方面。曹操宗族墓群出土了一块“倭人字砖”,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线索。当时李灿撰写并发表了《从曹氏墓字砖看古代中日文化关系》的论文,消息传到日本,震动日本朝野。

  一个城市如果能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无疑是这座城市的极大骄傲。1986年,国家评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李灿三赴北京,以大量历史和现实资料为亳州争得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资格。从此,亳州便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身份走向世界。

  多年的成就,使李灿成为闻名全国的考古专家。如今已经92岁的李灿仍然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他开始进行自己一生的学术总结。《涡水之恋——李灿与中原文化》、《亳州曹操宗族墓自传图录》、《殷亳商都——李灿文稿集》,这些即将面世的著作都是老人家毕生的心血。

  涡水流域厚重的历史文化过去被埋藏在地下,李灿则揭开了亳州古文化的扉页,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发掘古文化提供基础。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