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章
郑大章在镭学研究所
□李敏生 筱铖
留学法国师从居里夫人
撮镇镇位于合肥的东面,历史悠久,相传镇的得名还与“圣人”孔子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处,说下了那句“地多一撮,书重百城”,因此得名撮镇。自古就有“吞江吐淮,吸东纳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历来商贾云集,工商业优势明显,1904年,郑大章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官宦之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郑大章的祖父郑国魁是一位淮军名将,而且有史料中还说他对李鸿章有救命之恩;郑大章的父亲郑伯衡在民国成立后,曾任内政部长和吉林省省长。因此郑大章的童年、少年时代是随父母辗转于合肥、南京、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度过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同学们也参加了北京的游行示威,列强对中国的欺负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坚定了他学好科学振兴祖国的信念。1920年秋,年仅16岁的郑大章从北京高师附中毕业后,便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通过了语言关后,1922年他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并选择化学作为主攻方向。
当时的西方国家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他们中的好多人是看不起从贫穷落后的中国来的学生,郑大章同样不免受到歧视。但他没有顾及这些,一心勤奋好学。这样到了第一学年结束,巴黎大学的会考成绩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名列年级第一的竟是来自中国的郑大章!中国留学生考得第一,是这所欧洲名牌大学从未有过的事,以致当地多家报纸争相报道。这使得郑大章信心大增,他利用奖学金在巴黎大学附近一个小旅馆租了间小屋,更加苦苦攻读。从相关史料记载来看,当时郑大章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和实验室。
在巴黎大学,郑大章受到严格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名师的熏陶。而在他的老师中,有一位对他一生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她就是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不仅是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而且是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更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居里夫人非常欣赏这位勤奋好学的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学生,经常给予特别的指导。郑大章在取得学士学位后,立即来到学校的镭学研究所居里楼,成为师从居里夫人学习放射化学的第一位中国研究生。
努力学习矢志报国
跟随居里夫人学习后,郑大章更是如鱼得水,刻苦钻研。当然,居里夫人也是诲人不倦。她既在精神上鼓励郑大章为自己落后的祖国争气,又以自己在科学上的真知灼见影响着郑大章,并手把手地辅导他做实验、写论文。相关档案记载,仅1931年12月,郑大章就有三篇论文发表在法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1933年12月,郑大章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法国国家理化博士学位。
年轻的郑大章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出国学习是为了振兴祖国的想法。因此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就一直想着早日回到祖国。终于在一段时间后,郑大章以年迈的双亲需要他照顾等家事为由,向居里夫人辞行返国。居里夫人一听说他要回国,一开始当然尽力挽留这位中国学生,她告诉郑大章法国有一流的科研条件,能够很好地帮助他大展宏图。不过当她明了了郑大章矢志报国的决心后,也就欣然同意。1935年初春,郑大章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这次和郑大章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未婚妻萧晚滨。据史料记载,萧晚滨是一位来自重庆大学的长沙姑娘,她是到里昂中法大学学数学的,由于跟郑大章补习数学,渐生倾慕之心,俩人相爱了。所以郑大章就和萧晚滨一起回国了。
另据相关史料记载,郑大章和萧晚滨回国后,很快就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结婚后,郑大章就企盼立即投入工作。新婚燕尔,他就接受了先他回国的学长严济慈的邀请,加入他领导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新组建的镭学研究所。
创建镭学研究所
据档案记载,镭学研究所在筹办之初,由严济慈兼所长,郑大章任副所长,实际主持工作。而所谓的“所”,实际上就是三间平房,缺人少钱短设备。刚届而立之年的郑大章,硬是凭着一个爱国青年的闯劲和一个科学家所具有的恒心和毅力,一路艰辛办起了镭学研究所。
我们知道,镭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存在于一些矿石和矿泉中,含量极为稀少。因为它的放射性穿透力很强,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可用来破坏物体组织并杀死细菌,治疗癌症,还能寻找石油资源,探索岩石成分等,但在当时国人对于镭的了解还几乎是空白。为了开垦中国镭学和放射化学这块处女地,郑大章带着几个年轻人,查资料、订计划、找仪器、寻设备,辛苦奔波,反复实验。相关档案记载,当时中国人对铀锕系元素和铀镭系元素并不十分清楚,郑大章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测定了沥青铀矿石中钋对铀的放射性比例,从而论证了铀锕系元素和铀镭系的放射性分枝比值。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断,就连实验中必需的铀矿石都很难找到,于是郑大章通过关系找到比利时驻华使馆从其殖民地刚果托运来一些。而他的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验论文在中、法一流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他首创的“水法”找矿,国外一直沿用到上世纪60年代。
经过郑大章等人的艰辛努力,镭学研究所终于初具雏形。但就在这时,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华北的一批汉奸受日本侵略者唆使,组织伪“政府筹备处”,他们邀请郑大章担任伪“教育部长”,不想被郑大章断然拒绝。1938年底,郑大章和他的助手杨承宗等秘密离开日伪严密控制的北平,到上海租界中继续从事镭学研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从大量铀盐中分离制出很强的新β放射源,发现了β射线的吸收系数随放射源周围物质的性质而改变,由此形成背散射法鉴别不同支持物质其及厚度的理论。但令人惋惜的是,1941年8月14日,郑大章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于苏州,年仅37岁。
而据史料记载,郑大章的助手杨承宗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后与郑大章一起创办镭学研究所,1947年在巴黎大学师承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的长女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获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回到祖国。离开实验室前,居里夫人赠送了他10克实验室独有的碳酸钡镭标准源,这后来成为我国开展原子能放射性计量研究的最基础实物。杨承宗回国后,1953年他身先士卒带领助手提取了中国最早的人工放射源,从而成为我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后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期间,还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合肥联合大学。但对于郑大章,杨承宗一直很景仰,他曾说,“我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郑大章先生,他不仅教我放射化学,而且身体力行,教我爱国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