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镇洲
龚镇洲(左二)与家人合影
周恩来等悼龚镇洲电文
作为合肥龚氏家族中的一员,龚镇洲也是时常被人们提起的。他不仅是合肥“龚氏三姐妹”的父亲,而且在辛亥革命中领导“铁血军”,周恩来等人称赞他是“有德有年,功在民国”。
“苏皖一带 响应武昌起义之先声”
1882年,龚镇洲出生于合肥北乡古塘村(今长丰县岗集镇安冲村古塘村民组),原名振鹏。
据史料记载,龚镇洲的父亲龚宗瑜虽为廪生,对史学颇有造诣,但一辈子不得志。岁耕之余,在家设私塾,少年龚镇洲就跟在父亲后面学习,但他不满足于垛墙、挑水、种庄稼的生活,于是迷上了新学而接触了新思想。1906年,龚镇洲参加了同盟会,即赴当时的省城安庆加入新军,与吴旸谷、倪映典、王正藩等共谋革命。次年参加安庆徐锡麟起义,失败后顶着别人的名字进了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即后来的保定军校)炮科。
一年后,龚镇洲返回安徽,担任安庆讲武堂教官,他积极参与组织在新军中秘密发展革命力量。1908年马炮营起义失败后,他又转往江苏清江(今天的淮安),任段祺瑞部十三协二十五标掌旗官。他表面上加强操练演习,暗中则建立核心组织发动革命,准备举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龚镇洲正与部下商量响应,突然接到张勋命令,要调十三协前往南京协防,准备镇压那里可能发生的起义。
龚镇洲知道军令难违,但在11月4日这天,他乘部队即将开拔的混乱之际,召集十几名亲兵,乘黑夜潜入清江城内。城外部队刚走,他们便攻打督署,并与守军展开激战。无奈众寡悬殊,兵尽弹绝时,龚镇洲跳入河中准备突围,但还是被捕入狱。就在将被处以极刑时,他又被几位士兵冒死劫出,带伤潜往安庆。清江这一战,规模虽不算大,但后人评价是“苏皖一带响应武昌起义之先声”。这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龚镇洲前往迎接。
辛亥革命中的斗士
1912年1月,范鸿仙在皖北招募了5000壮士,组成“铁血军”,准备北定中原直捣京师。但不久后,斗争形势出现了反复,迫于压力,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南北议和”告成。范鸿仙伤心之余辞去总司令一职,“铁血军”被改编为民军第三十五步兵旅,由龚镇洲任旅长。
而在1913年3月20日,上海发生震惊全国的宋教仁被刺案,袁世凯狰狞面目终于暴露。6月,他又免去江西李烈钧、广东胡汉民、安徽柏文蔚的都督职务,国民党加快了议决讨袁的步伐。7月初,孙中山在国民党上海会议上决定,派黄兴到南京、朱执信去广东、李烈钧回江西、龚镇洲(时任整编后的安徽第二旅旅长)在安徽,同时发难。7月14日,龚镇洲在正阳关宣布独立,并急电芜湖,饰令第二旅官兵响应,此时安徽的讨袁主力即是龚镇洲部。
在龚镇洲等人的支持下,柏文蔚于7月17日出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而随后7月27日,倪嗣冲又被袁世凯任命为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双方剑拔弩张之际,龚镇洲带所部与胡万泰部激战于长江南岸、安庆芜湖之间的大通镇等地。不久,在袁世凯、倪嗣冲军事力量的夹击下,安徽讨袁军归于失败。8月29日晨,第二旅据守的芜湖在汤芗铭、胡万泰部水陆夹击下失陷,龚镇洲被迫东渡日本开始流亡生活。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并被推举为总理。龚镇洲积极参与了革命党的活动,把自己的一些旧部召集到日本,集结于革命党的旗帜下。9月,范鸿仙在上海被刺后,夫人李真如辗转来到日本。龚镇洲带她见了孙中山,同时妥善料理她的生活,劝其保重、节哀。龚镇洲还多次为革命筹措活动经费。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爆发,龚镇洲应云南督军唐继尧和蔡锷之请,积极声援护国军,并迅速返回国内。在1916年5月吕公望被推为浙江都督后,龚镇洲又应吕之约,组织爱国讨袁军。直到一个多月后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声讨声中,忧惧而死,龚镇洲才得以在国内公开露面。6月18日,龚镇洲、王一民、方寅等113位“安徽公民”联名致电北京,陈述袁爪牙倪嗣冲、张勋等仍纵兵骚扰,乱捕党人,要求明令惩办。
广州是南方的大门,是当时新的革命中心。孙中山接见了龚镇洲,委任其为粤军的支队司令。护法战争开始后,龚镇洲随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进军福建,讨伐龙济光,屡建战功。1920年后,龚镇洲被委任为虎门要塞总指挥,负责戍守南国海疆。
而此时的陈炯明回师广东后,身兼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内务部长、陆军部长四职,逐渐和孙中山结怨,直到1922年6月炮轰总统府。龚镇洲作为陈炯明的知己至交,对其行为是逐步认识的。他曾多次劝告陈,希望他能回心转意,但收效甚微,不得不“太息而去”,离开了陈炯明。
各界痛悼龚镇洲
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龚镇洲在广州、上海、北平过了10多年的寓公生活。表面上他潜心养性,实际上是冷眼观时局,静思拯民救国之道。龚镇洲在闲居生活中,和一些新朋旧友保持着密切联系。老朋友中,他与朱蕴山、柳亚子、李济深、林虎、熊克武、黄实等关系深厚,尤其是与章太炎情同手足。龚与章相交于辛亥革命时期,又同在上海等地居闲,并且都因国事日非而很有共鸣。早年,龚镇洲与蒋介石系保定同期生,一同在粤军共事时还位在蒋之上,他素来瞧不起蒋的为人。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蒋介石暴政日显,更为龚所不齿。蒋介石以种种借口压龚复出,而当龚镇洲被排斥于军政界之外,闲居上海时,积蓄用尽,没有收入,即使夏典冬赎也不向新权贵低头。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后,龚镇洲义愤填膺,他亲陪好友章太炎冒着敌人的炮火,过吴淞口北上赴北平,敦请张学良发兵抗日。1936年“一·二九”运动后,龚镇洲的两个女儿龚普生、龚澎先后奔赴抗日敌后,还得到父亲的支持。
长期坎坷的生活,严重影响了龚镇洲的健康。1942年初,龚澎已为卧病桂林的父亲做了安排,龚镇洲亦准备赴渝治疗。不料那一阶段日机狂轰滥炸,桂林传染病流行,他不幸染疾,于7月29日凌晨溘然长逝,终年60岁。
龚镇洲去世后,1942年11月15日,他的追悼会在桂林市文明路红万字会会堂举行,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大会收到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发来的唁电:“镇洲先生有德有年,功在民国。陪都接席,瞻仰怠殷。遽闻凋谢,实深悲悼。道远不及躬奠,特电致吊。”朱蕴山在重庆遥撰“晚节更难能,垂老相逢,壮志豪情,犹见云龙风虎;旧交多不在,怀人最苦,伤今思古,况值地棘天荆”,以纪念这位同乡故友。李济深在追悼会上讲话,高度评价了龚镇洲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业绩。次年3月,李济深又为龚镇洲墓撰写了碑文。
1944年清明前夕的3月19日,龚镇洲生前好友李民欣、张义、吴涵真、陈良佐、曾其新、王若周等,又发起为龚镇洲补行公葬典礼,李济深致祭词。刚从美国辗转回国的龚普生,也应邀参加公葬典礼,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 □顾舒宇 筱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