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时间:2023-09-05 15:44:17

  1952年位于合肥市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大门

  民国时期安庆的振风塔,成为老安徽省会的标志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初的合肥城

  众所周知,今天的安徽省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等的中心。但在安徽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曾有多座城市先后成为安徽的省会。那么,安徽是何时开始建省?省会又有哪些变迁呢?

 “安徽”的由来

  查阅历史可知,省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单位是从元朝开始的。而今天安徽所辖大致地域真正有“省”的概念,是从明朝的南直隶开始的,原因自然就是安徽曾是明朝发迹之地。而到了清初,则沿袭明制改南直隶为江南行省。

  从行政区划上看,当时的江南行省包括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两省,今安徽地域属江南行省的西部地区。虽然当时安徽省并未真正形成,江南行省还被分为左、右两布政使司,总督仍驻南京,但这为后来分省奠定了基础。康熙元年(1662年),安徽巡抚开始进驻安庆,1864年设安徽按察使司,18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行政、司法、民政、财政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基本确立,表明安徽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独立行省,安徽正式成为清朝18个行省之一。

  至于“安徽”省名二字的由来,不少人都知道取自“安庆”和“徽州”二府的首字。的确,安庆府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可以说是清代的一个重要代表,著名的“桐城派”在文坛独树一帜。徽剧又以其古雅的韵律而称誉菊部;徽州府则为当时著名的经济中心,徽商足迹遍布神州,素有“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之说。取此二字为省名,可以很好地概括安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

   安庆因何成为省会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江南行省分治之后,安徽省会长期寄治于南京,甚至出现南京和安庆两省会并立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安庆虽为府治,但尚不具备承担省会职能的能力,仅作为临时省会而留待后议。而据史料记载,当时考虑的省会之选还有太平府治(今当涂城关镇)、徽州府治(今歙县徽城镇)和庐州府治(今合肥市)等几个地方。太平府治因与南京距离较近,且城市规模太小而放弃;徽州府治虽为经济中心,但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偏于皖南也不便管辖全省事务;庐州府治位于皖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但在主要依靠水运的当时,交通上的不足又成了区位上劣势,同时从军事角度考虑,当时的庐州也不具备优势。

  最终,在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最终从南京迁往安庆,安庆才成为安徽真正的省会。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

  首先,长期将省会寄治于他省,对本省事务进行管理,这无形中增加了政务成本,且非常不方便。其次,安庆一直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出于军事角度考虑,不论是对南京的门户作用,还是对安徽各府州的辖制作用,安庆都成为安徽省会选址的首选。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当时来看,安庆具有相对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在近代新式运输工具(如火车)出现之前,水运是唯一便捷的运输。安庆依托长江天然的航运,较其他省会选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经过清初至乾隆时期100多年的酝酿,安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相关建设开始逐步承担起了省会的角色。

  基于这几点考虑,也可以说是安庆在城市军事功能和政治控制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其最终成为安徽省会的最佳选址。

   省会的多次变迁

  但到了1851年,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随后安徽的省会从安庆移治于庐州府治,也就是今天的合肥。这也是合肥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安徽的省会,时间是从1853年到1862年。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安庆在1863年再次成为省会,全省一切事务仍由安庆督、抚奏报,并且增设长江水师提督,增强其军事职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安徽省会虽仍定于安庆,但从历史中我们了解到,有几届省政府一级行政驻地并不在安庆。这与当时军阀统治、战争频繁、较为混乱的政治局面有关。这一时期,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一度成为安徽的临时省会。

  据史料记载,1913年10月,倪嗣冲在蚌埠建立督军公署(省级军政、行政长官的官邸),从而将安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由安庆转移到蚌埠,直至1920年9月16日;1925年7月17日到1927年春以及1929年先后有几届省级政府设治于此;在抗战时期,蚌埠又沦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从1938年至1945年成为伪安徽省政府驻地。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政府驻地经过几次大的变迁。1938年1月13日,国民政府安徽省政府迁驻六安县(今六安市),但临时省会在六安的时间并不长,仅半年左右。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从军事防御角度出发,力主将省会迁到易守难攻的立煌县金家寨(今金寨县)。据史料记载,当时安徽省与驻军等各级党政军机关疏散在各山丘之间,包括安徽省政府、安徽省党部、农民银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安徽省参议会及安徽省动员委员会。整个抗战时期,除了1943年因日军进犯、安徽省政府在六安叶集、霍邱县李家圩短期逗留外,立煌一直为安徽省政府驻地,也是抗战时期安徽的军政中枢。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将省会迁移到合肥,1945年12月5日,安徽省政府在合肥成立,合肥历史上第二次成为省会。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省会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安徽地域先后得到解放,但因为解放先后的关系,全省作为一个整体行政区域出现了短暂的中断,由一省变成两个行署,即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

  据史料记载,其实早在安徽没有完全解放的时候,中共中央就开始着手重建工作了。在194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即发出通知,说经中共中央批准,准备在合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当时的省委已在洪家花园旧址办公。但同年4月3日,华东局又向中共中央回复,暂不成立安徽省委,而分开成立皖北区党委和皖南区党委。

  当然,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过渡政策,安徽建省没有被无限期推迟。1951年12月20日,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决定,皖南、皖北两行署先行在合肥市办公,酝酿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1952年1月2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两行署仍合署办公,行使省的权力;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两行署正式结束。自此以后,合肥就成了安徽的新省会。

  纵观安徽建省以来的省会选址,有多座城市先后成为安徽的省会,但主要在安庆和合肥两地。特别是合肥作为现在的省会,在经过70多年的发展后,现在正在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奋力成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全国示范城市。作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合肥在引导安徽经济向纵深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开远杰 筱铖  编辑: 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