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地名探究 > 要闻播报

古池州“三台墩”

时间:2018-11-30 09:27:31

  古代池州的三台墩,即志书(乾隆《池州府志》)所载之“湖心三墩”,“在城东半里许”,也就是在今池州市区的清溪河东、百牙桥北与百牙塔相对的位置。

  在池州历史上,湖心三墩以“景”而名,因“人”而名。

  “平地有堆”为“墩”,“湖心墩”即为水面上的土堆。史载,古时(湖心)墩“延广不及十亩,隆起不过数尺”,前临湖,后阻江,湖水自西南迢递而来,东流与江会,有池阳(池州古曰池阳)“水口之良”“华表捍门”之称。墩四周环水,洪波浩瀚,远望其墩,犹如海外孤岛。文人雅士多乘舟登墩揽胜,万里江天尽收眼底,风景灿然。诚如光绪《贵池县志》所云:“墩上之胜遂为吾郡绝岛。”

  古时墩上有寺,曰“湖心古寺”。据《江南通志》载,湖心古寺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池州知府黄流芳所建,时名永兴。(明)天启中,寺后建阁,名天柱(后废。顺治十三年……复建)。“湖心古寺”为古代贵池十景之一。

  古时墩上有书院,名“会华书院”。明嘉靖《池州府志》载:会华书院在府治东,相公墩之墟。嘉靖十四年(1535)知府陆冈建,督学闻人诠为之记。初欲为三状元祠,以祀伍乔、华岳、黄观,后值甘泉湛先生讲学其中,遂易今名。

  伍乔,生卒年不详,南唐(937—975)庐江人,保大年间以“画八卦赋”取进士第一(状元),历官通判、考工郎、户部员外郎。南唐亡,归隐九华山。所以,贵池旧志均载伍乔为贵池人。

  华岳,生卒年不详,南宋贵池人,著名爱国志士,生平入《宋史·忠义传》。武学生,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权相韩侂胄等而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后得以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武状元),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华岳习武通文,工诗善画,著有《翠微南征录》11卷、《翠微北征录》12卷。

  黄观(1364—1402),明贵池人,生平入《明史·列传第三十一》。父赘许,从许姓。他自幼勤奋,常读书齐山翠微精舍(书院),治经书,重时论,不尚浮文。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进士第一(状元)。洪武二十九年(1396),请奏于廷,经帝恩准遂复原黄姓。后官至礼部右侍郎、右侍中。(乡里)相传,从秀才到状元,黄观经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也有认为黄观是连中三元,即便如是,也是享誉中国科举史的)。建文四年,燕王举兵,黄观奉诏募兵安庆,旋闻京变,在长江罗刹矶自溺,并受族诛。万历二十四年(1596),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其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贵池建祠已祀。

  湛若水(1466—1560),明代大儒,字符明,广东增城县甘泉人,学者遂称其甘泉先生,称其学为甘泉学。甘泉一生居官30多年,历任南京礼部侍郎,以及吏、礼、兵三部尚书,主张“天下民庶实为邦本”,反对宦官专权。曾与王阳明相约“共以倡明圣学为事”,无论为官居家,皆以讲学为己任。对书院情有独钟,得其“馆谷”的书院竟达数十所之多,包括池州在内遍布半个中国。“合天下之士,出其门者四千人,车从所至,咸有精舍”。

  嘉靖《池州府志》载,嘉靖丙申(1536)八月,湛若水过池阳登九华,与池州名儒李呈祥诸贤曾在相公墩会华书院聚徒讲学,池阳文风一时大振。

  李呈祥,贵池名儒,其与湛甘泉的交往,在池州历史上曾传为佳话。李呈祥久慕湛甘泉,湛甘泉过池阳登九华山,李呈祥出门相迎,“(相见)而欢若平生交焉,若鱼水不足也”,又谓此前两人未尝识面,而相互仰慕,是为神交。李呈祥向甘泉执弟子礼,并筑神交亭以为纪念,湛甘泉为之作《神交亭记》,详记李呈祥出迎甘泉事,“或曰:‘子十年不为彼乡士夫出矣,不为郡大夫出矣,而为甘泉子出,何耶?’(李呈祥)曰:‘吾为道出也,非为甘泉公也。’”可见,李呈祥认湛甘泉为当时道学的象征性人物。湛甘泉对李呈祥的评价也十分高。(甘泉子曰)“可以与吾随处体认天理之学者,其古源李子乎!”

  有意思的是,李呈祥先学于王阳明,志载李呈祥“闻王守仁倡学西江,扁舟造之,辨析同异,豁然得其旨。转授门徒,柯乔、丁旦皆其高弟子也。知府候缄、陆冈、曾仲魁相继荐其笃行,公卿皆敬慕之”,而后又归于甘泉门下,竟然没有门户之见。

  关于湖心三墩的变迁,大体上是这样一种脉络:

  湖心三墩,一曰相公墩,一曰紫芝墩,一曰三台墩。墩墩相连,实为一墩,只因“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而已。而“墩”每一次名称的变化,都彰显了池州的古风文脉。

  一曰相公墩。相公墩之名与贵池人汤悦有关。

  汤悦何许人也?即殷崇义,唐代才子殷文圭之子,南唐保大十三年(955)进士,官至学士,历枢密院使、右仆射同平章事,后改任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宋开宝八年(975),汤悦随后主李煜归宋,为避太祖父(赵弘殷)名讳,易姓名为汤悦。汤悦历南唐中主、后主及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均深得宠信。曾预修《太平御览》,《全唐诗》存诗六首。相传汤悦(进士及第前)曾读书于此。后人仰慕汤悦好学上进,又贵为宰相,起墩名为“相公墩”,以激励池阳后生。

  一曰紫芝墩。紫芝墩之名寓意着一种寄托和期望。

  明季(嘉靖、万历、天启)三毁书院,矛头主要指向讲学之风。加之晚明时期党争不断,贵池文风不昌。崇祯元年(1628),张灿垣任贵池县令,为改变池州文风不昌的局面,他将破败不堪的(湖心)墩上寺、阁修葺一新,并更墩名为“紫芝墩”。“紫芝”实为真菌的一种,古人以之为瑞草,道教以之为仙草,古时也有把紫芝喻为贤人的。无论怎样,府学产紫芝被认为是祥瑞之兆。而池州历史又恰好提供了现实的印证。据(嘉靖)《池州府志·祥异》载:明正统十一年(1446),府学产紫芝一本。明正统十二年(1447),贵池人孙仁乡试中举,五年后(景泰三年,1452)进士及第,官至左都御史、户部侍郎。因此,改名“紫芝墩”实则寄托着一种期盼,期盼着池阳大地祥和安宁,贤人辈出。

  一曰三台墩,墩因“人”而名。

  清雍正年间(十年或十一年),山西举人李暲由太平府调任池州太守。李暲为治严而不刻,爱士恤民,重视教育,府县两学宫次第修整,大兴书院,并重修(湖心)墩旧寺、阁并增佛阁。因池州古有三台翘楚,即南唐伍乔、宋代华岳、明朝黄观三状元,故更墩名为“三台墩”,望学子追进、超越。

  三台墩又叫三阳(羊)墩。相传古时一只山羊被一只猛虎追逐,山羊拼命逃生,逃到池州东湖时,山羊已精疲力竭,恰逢一仙翁路经此地,见状顿生怜悯之心,遂托起一座宝塔镇住了猛虎,猛虎被镇后就变成了虎山(百牙山旧称虎山),山羊也立时变成了三羊墩。因羊、阳同音,便成了“三阳墩”。三阳正合《周易》以正月为泰卦,泰卦有三阳爻,古人又赋予“三阳开泰”之义(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寓义池阳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古时,三台墩以“景”而名,因“人”而名,《三台墩图》或许因此而列乾隆《池州府志》卷首和光绪《贵池县志》卷首。如今这地方,仍有清溪碧水环绕,百牙青山为屏,池州大地,山川秀丽,实施“旅游兴市”“文化名市”的发展战略,建设幸福美好的池州已成为全体池州人的共识,充分挖掘池州历史文化资源,为大力推进皖南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提供历史文化底蕴,这才应是研究池州历史文化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来源:安徽省地方志  作者: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