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区域文化

圆子、烧饼 与贡鹅

时间:2020-06-10 16:13:38

     长丰好吃的东西很多,但名气最大的还是庄墓圆子、下塘烧饼和吴山贡鹅,而且其中都浸透了历史的沧桑。

       一、庄墓圆子

          

  合肥的圆子品种很多,但长丰庄墓圆子有其独特的做法。吃的时候也很讲究。

  首先是蒸。水烧沸腾之后,把圆子轻轻放在铺有纱布或千张的蒸笼上,盖上锅盖,旺火烧二十分钟左右,中间点一次凉水激一下,即可上桌。要赶紧趁热吃,这时候的圆子晶莹剔透,爽口滑溜。

  说庄墓圆子是庄墓地方文化现象之一,可以从当地人家操办红白喜事必有这道菜看出来,人称 " 无圆无以成席 "。而且如何吃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婚宴之上,圆子端上桌却不能马上动筷子,必须等到新郎新娘前来谢客后才能品尝。

  庄墓镇街边许多家都打出正宗庄墓圆子的招牌。我们走进一家姓孟的人家,据说他家的庄墓圆子已经传了四代。孟老板自豪地告诉我们,庄墓圆子可有年头了,听家里祖辈人说,还是在春秋时期,楚庄王治下的庄墓人就有吃圆子的习惯,这当然只是传说。

  庄墓圆子的历史应该很久了,这里春秋时期已经是楚国故地,三国时魏吴在此交兵,庄墓为曹魏屯兵屯粮要地。到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曾经从这里经过,滞留数日后率部奔赴寿州。当地老百姓说,陈玉成的营盘就驻扎在古桥北边不远处。当时,军中将领品尝了庄墓的圆子,也是纷纷赞不绝口。

  庄墓人似乎家家都会做庄墓圆子,一位当地的女教师谢敏说:" 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母亲都要起早蒸一锅馍馍,待冷却变硬后,招呼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一起掰馍馍须,就是把馍馍去皮,掰成细细的小粒。然后还要用面筛过滤。父亲则负责去庄墓桥头的集市上买猪肉,母亲每次都要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买那种肥瘦差不多的五花肉。"

  谢敏女士回忆说,肉买回来后,母亲已经把大锅灶点着了火,简单洗洗之后,将五花肉放进大锅煮熟,再捞上来切成细小丁状。将备好的馍馍须、猪板油混在一起,加入葱、姜、蒜、盐、味精等作料,使劲地朝着一个方向搅拌,用手揉成面团状,再用绿豆粉滚面一次。

  谢敏最喜欢把搓揉好的圆子放在绿豆粉里滚,看到圆子浑身披上了一层 " 白衣裳 ",颤颤巍巍地在手心里跳舞,那感觉就像做游戏一样。长大后才知道,那其实是为了避免圆子破皮,同时可以增加圆子的韧劲,吃起来口感更好。

        二、下塘烧饼

   

  " 干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

  这首顺口溜形象地说出了下塘烧饼的独特之处。烤制烧饼所用的烤炉就很特别,是将铁锅倒扣而成的吊炉,外面抹上一层黄泥巴,再用白色的涂料粉刷一通。吊炉呈半封闭状态,前方开了一个大口,底下是用木炭燃烧,上面贴着烧饼,大约烤制 5 分钟出炉。

  刚出炉的烧饼色泽金黄,上面撒着的芝麻也一粒粒透着饱满的色泽。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外面酥脆,里面柔软,嚼上几下,芝麻,伴着肉馅,混合着香醇的发面,和我之前吃过的烧饼味道迥异。

  关于下塘烧饼还有动听的传说,有好几种版本呢。

  最早一个是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曹军伐吴,在合肥逍遥津被吴军打得大败,吴军追击曹军一直到下塘地域。夜间曹军又饿又累,但恐被吴军发觉,不敢明火做饭,这时,一位军师想出办法,将行军锅倒扣,再找一些树根在下面点着," 打 " 出了又香又脆的烧饼,曹军军士饱餐一顿后,士气大振,第二天一举击败吴军,取得大胜,从此下塘烧饼的工艺留传下来。

  还有一个与赵匡胤有关,有点像寿县大救驾的故事。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途经下塘,老百姓献上烧饼,赵匡胤吃后赞不绝口 , 而后名传天下。

  流传最广的还是最后一个。清朝咸丰年间,湘军统帅曾国藩的一路兵马驻扎于下塘集。军队行军打仗,急需干粮,烧饼就成了首选。为了多争生意,烧饼师傅改进配料和烤制工艺,深受欢迎。烧饼质量虽然上去了,但是常吃下塘烧饼的湘军却屡吃败仗,人们便戏说湘军 " 只顾紧吃烧饼,哪管战事吃紧 "。

  此话虽属笑谈,但下塘烧饼的名声却响亮地叫开了。

      三、吴山贡鹅

  人们总是愿意把当地美食和当地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吴山贡鹅自然也和吴王杨行密有了瓜葛。在吴山,我们一边品尝着贡鹅,一边倾听那美丽的传说。

  传说有两个,其一是说杨行密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群众爱戴。每次巡视合肥,故乡人民必以当地特产 " 大白鹅 " 配美味作料制成 " 卤鹅 " 敬奉,吴王食之大悦,对众人说:行密自幼贫寒,不敢忘本,以此卤鹅进餐,堪称 " 贡品 "。" 吴王贡鹅 " 因此得名。因产自吴山,俗称 " 吴山贡鹅 "。

  还有一个传说要煽情一些,杨行密夺取三十六州地盘,创立吴国,建都维扬。其女儿容貌出众,心地善良,孝顺父母,吴王视为掌上明珠。一日,吴王班师回朝,夫人和儿女们设家宴为其洗尘。公主亲自下厨,席间,她用玉盘端上一只卤熟的整鹅。吴王品尝过后,觉得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口舌生津,回味悠长,不由心中大喜,便问女儿如何做出这等美食。

  公主说道,上月女儿回乡探亲,乡亲们就用这种卤鹅款待客人,我也觉得这卤鹅确是人间美味,其实呢,它是家乡的一种土菜。鹅是大白鹅,卤汁是民间配方调制而成。女儿只不过在烹饪时又加了几样生津健胃、强筋壮骨的草药罢了。吴王听后哈哈大笑,夸赞道,公主即使不生在帝王之家,也是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女儿。

  公主受到父王称赞,自然高兴,但又解释道,卤鹅的技艺固然重要,最根本的还是原料上乘。白鹅本是由天鹅驯化而来,却仍然保持着天鹅纯洁的本性,只食五谷百草,不吃荤腥脏腐,其肉当然鲜美洁净,再放入含有中草药、甲鱼汤的卤汁中用大火烧开,文火慢炖,它的爽嫩醇香自然非同一般。吴王听得频频颔首,不仅自己爱吃卤鹅,还经常用以犒赏有功将士,宫中用量日渐增多,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种卤鹅称为贡鹅了。

  这当然都是美丽的故事。不过,美味的吴山贡鹅配上动听的传说,那一定是满座惊艳,相得益彰。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葛慧芝 李云胜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