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岁月回眸

时间:2021-11-09 15:48:57


 


  ○上世纪90年代的美菱大道上,大钟楼最为抢眼


 


  ○1981年的大钟楼


 


  ○1984版合肥市定点粮票3市斤券、5市斤券上有大钟楼照片

  无论未来这座城市怎样发展,无论时代怎么样变革,合肥人对于“大钟楼”的感情,将一直不变,因为这是他们心目中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一

  合肥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大钟楼。

  事实上,“大钟楼”只是本地人的通俗叫法。官方文件里,这座七层的建筑体应该叫作“合肥长话通信枢纽工程”,由邮电部设计院负责工程总体设计。施工单位为安徽省第三建筑公司(今安徽省三建集团)。1975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81年12月基本建成。

  大钟楼并不那么高大,从塔楼地面至航标灯尖也不过82.55米。这个高度现在看来不过尔尔,但在当年,却是合肥市里一等一的高层建筑。

  大钟楼坐落于徽州大道(上世纪90年代时名美菱大道)与芜湖路交叉口,这里距离当年的合肥南熏门城口比较近,所以又被称为南门口。这一块是合肥市一环路内比较繁华的地段,周围光是二十多层的建筑就有四五座,各种铺面更是不计其数,每天熙熙攘攘,很是热闹。而顺着历史长河前溯四十年,当时,“大钟楼”在周边一片低矮的建筑中无疑是科技和高度的代表,以至于有些闲人大老远专门跑来只是为了一瞻风采。很多年以来,大钟楼准点播出的报时钟声可以在整个老城区内清晰回响,钟声紧密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起床,上班,上学,下班,休息……那些年大钟楼的热度是今时今日所谓流量明星们不能比拟的,不光地方粮票等这类票证之上有她的倩影,就连香烟、白酒的包装上也常年印着她的轮廓。快速消费品的流通极大促进了大钟楼形象的传播,但在某种意义上,大钟楼也确实成就了这些商品的品牌价值。

  让我们继续审视着档案里的大钟楼,“建筑总面积19547平方米,其中主楼14852平方米,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按规定八度设防。塔楼上有双层平台,安装微波天线,楼顶部设直径约4米的自鸣电钟4面,主机房楼为7层,层高5.1米,总高度37.5米……”

  我把这一数据念给父亲听。父亲说,“没错,楼顶的大理石钟面还是我亲自带人上去安装的,光是一块大理石面就二米多宽……”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却在不平凡的时代,和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的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是他们这代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这座城市勃然萌发的种子。

  二

  父亲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的情感。他回忆说,刚开始大钟楼的钟还是机械式的。建成之后,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每逢整点就会奏响《东方红》乐曲。不过,机械式钟有个毛病,就是哪怕有专门的人员天天对时,也免不了出现四面钟盘“各走各的”情况。父亲讲,我们大院里流传着好些段子,都是一帮子闲人拿来磨牙的闲话,“大钟楼跑不准”这个毛病干脆就成了大伙吐槽的中心。讲一对小年轻搞对象,约好几点几分在安徽大剧院见面,但这两个人一个住延安路西,一个住路东。两个人都只看到自己这一面钟,结果两个人都迟到,见了面自然一顿闲话。

  父亲笑说,1981年的时候不像现在,屁大伢子就把手表戴着,手机别着。当时,也不是人人都有手表这种奢侈品的。好些人家只有结婚的时候,买上手表,算上“三转一响”当中的一件。

  大钟楼“各自为政”的毛病持续了一阵子。到上世纪90年代初,钟芯的“娘家”——上海电动厂干脆不再生产相关零配件。没了零配件,机械钟换成了石英钟,整点报时音乐也改成法国曲子《钟声》。可浪漫的法国音乐似乎并不适合合肥人。父亲说,那时候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腹诽,中国人听什么洋鬼子的调子,《东方红》到底哪里不好了?可老同志们的牢骚归牢骚,大家心里明白,换了“芯”之后,报时可准了!虽然那股子洋鬼子曲调听着不大顺耳,却也没妨碍到合肥人的生活。哪个不是小烟拔着,小酒抿着,小麻将抠着,口头禅带着,还不是照样过自己的小日子?

  时间在飞逝。突然有一天,合肥人发现大钟楼又“哑”了,指针不动了,声音也不响了。怎么回事?住在附近的许多老年人坐不住了,到处打听,得到的答复却是正常维护,更换零部件云云。没个准信,大伙心里头阴沉沉的。大钟楼会一直沉寂吗?这是那一段时间,很多合肥人心中的疑问。

  三

  岁月流逝,转眼已到2003年,大钟楼何时再能响起,再次成为老百姓热议的话题。正是这一年,有细心的合肥人发现,大钟楼面墙外搭起了许多脚手架。

  “这在搞什么?怕不是要拆吧?”买菜的唐大大问。“看样子,这是要维修啊。”有人答。“那就好,那就好,可不能拆啊。”唐大大放心了。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唐大大那样容易放下心,有人在家坐不住,干脆抱着茶缸跑到大钟楼下面当起了“现场监工”:“我就要看看(他们)到底怎样搞?!”

  …………

  随着脚手架的拆除,现场的“监工”们惊喜地发现:大钟楼穿上了一层亮闪闪的外衣!乖乖!居然变漂亮了!原来,搭建脚手架正是在进行外表贴玻璃幕墙的装修。更让大伙惊喜的是,大钟楼又传来了“东方红”的旋律。大家笑了!到了晚间,电视放出了大钟楼外立面装修工程顺利完工的消息,同时也报道了大钟采用了更加先进的GPS进行卫星校时,走时将会更准确。“真是浪子回家了。”一时间,合肥人的心又定了下来,笑容也定格在脸上。

  如今,随着合肥日益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大钟楼这座时代的代表也频频现身于各种文学作品、影视内容当中。无论未来这座城市怎样发展,无论时代怎么样变革,合肥人对于“大钟楼”的感情将一直不变,因为这是他们心目中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阳光穿过梧桐厚厚的叶,在地上形成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光斑。早晨七点,“东方红”的旋律已经在城市的上空回响,车辆也渐渐多了起来,路人行色匆匆。新的一天,我们来了。

  □萧寒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