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区域文化 > 区域要闻

歙砚与徽文化的传承

时间:2018-07-03 15:26:00

  歙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的艺术类型,多少年来为文人墨客所珍视。它融绘画、诗歌、书法及雕刻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不但是实用品,还是工艺品,同时还是高雅、珍贵的礼品,对繁荣祖国的文化艺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都起到很大作用。

  歙县古称歙州,后改为徽州,歙砚因产于歙州而得名。古歙州辖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婺源六地,六地都出产歙砚砚石。砚石按地名分有龙尾歙砚石、大畈歙砚石、龙潭歙砚石、上丰彩带歙砚石、庙前青歙砚石、休宁流口歙砚石等,其中以龙尾山所出砚石最优。歙砚石品名繁多,按照天然纹饰分有眉纹、罗纹、金星、银星、金晕、银晕、金花、鱼子、玉带、彩带、紫云、青绿晕石等。

  优良的砚石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水一濯而焕然如新,用手抚摸犹如婴儿的皮肤一样娇嫩,故有“孩儿面,美人肤”之喻。

  能用于制作歙砚的优良砚石往往藏于岩层的深处。古人云:麻石三尺,中隐砚材数寸而已,犹玉之在璞也。说的就是岩石中的变质岩,岩石属性为片页状板岩和粉砂质板岩,由绢云母、泥质及粉砂、绿泥石和少量金属矿物和炭质组成。

  歙砚石历史上有水坑、山坑之分,有湿润与干燥之别,石质有粗细之分,纹理有疏密之别。歙砚中的子石是因各种原因脱离砚坑进入溪水中,经过溪水千百年的冲刷,品质上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原本色调过于单一缺少变化的青灰色砚石,变得流光溢彩,坚柔并济。为保持子石造型饱满圆润,雕刻人大多因形施雕,不做过多雕饰。歙砚也因其“坚、润”而独领风骚。

  好的歙砚作品是自然和创意的最佳结合,除了需要珍贵的石材之外,还要根据石材天然的纹理、式样等进行创作。线条雕刻也得细腻,干净流畅。人物神形兼备或山水藏意,才能展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内容。

  古代歙砚式样丰富,其中最常见的有“抄手砚”、“风字砚”、“箕形砚”、“蝉砚”。从这些砚的工艺上看,都非常注重刀法,线条流畅,大气稳重,突出以实用为主的风格。而雕刻的纹饰,则采用古徽州的传统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内心对于幸福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如“嫦娥奔月”、“喜上眉梢”、“松鹤延年”、“年年有余”等等。

  一方歙砚,千金难求,万石之中,难觅一宝。歙砚雕刻所用的是天然原石,所以一方好的砚台,必须从选石开始。石料的形状各异,参差不齐,还有一些天然的石筋、石线、石缺等天然硬伤瑕疵,都要加以修整,取其精华,然后以形利形,以色度色,因材施艺,盖弊掀巧,追求人和自然的最佳境界。

  歙砚雕刻广泛汲取了书画艺术的精髓,采用多种雕刻工艺之技法所长,利用石头的自然纹理,将绘画、诗词、音乐融入其中。对砚雕工而言,线条越简单越难雕刻,只要划错一刀,就没有补救机会。像金星、金晕、眉纹、水波纹等砚料,在砚雕师的刀下,变成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凡具灵性的器物,必然是手工品,能充分融入手工的灵魂,也赋予器物生命力。圆润中见筋骨,方正中间浑厚。歙砚制法有浅浮雕、深浮雕和素砚。前者注重意境,有熟练的绘画创作功底,而素砚的制作则要凸显深厚的造型能力、线条把握、形体变化、比例控制等。若要表现豪放刚健的,则采取深浮雕为主,适当穿插浅浮雕。要表现精致古朴含蓄的,则以浅浮雕为主,适当细刻。总之细刻、浅刻需要“工精艺巧”,做到粗中见细,粗细结合。制作砚台第一是要心静,第二是要有悟性,第三是技术,要达到这几点,才是一位真正的砚台雕刻师。

  当前,歙砚到了再度复兴的季节,砚雕艺术家们用最珍贵的砚料、最传统的技法、最现代的审美、最简约的线条、最精致的雕刻、最真挚的情感,挑战歙砚创作的极限。

  长江后浪推前浪,歙砚创作也是这样,这与徽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密不可分。歙砚这些年的复兴之路,也见证了徽州文化的修复和回归。让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元素和砚石相融合,是每一代歙砚雕刻家的责任和使命。

来源:江淮时报  作者:徐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