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区域文化 > 区域要闻

滁州“三家村” 和“三家村”文化现象

时间:2020-04-16 09:34:26

  众所周知,滁州市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琅琊醉翁文化、朱元璋及凤阳文化、全椒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文化、天长的孝道文化,此四大“史地文化”为世人所景仰和乐道,无与伦比地展露出滁州文化的历史和地域特色。而已经形成和正在逐渐形成的新四军抗战红色文化和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创新文化,使滁州地域文化又增添了鲜明的现代特色。这些丰厚的文化,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滁州人。在这片地灵人杰的土地上,涌现出许多文化精英、国家栋梁。即便在当代中国,滁州大地上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干才,也是层出不穷,如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红手印。正是这些滁州精英,传承和发展了滁州的地域文化,推动了滁州的历史发展进程。今天,当我们漫步于滁州大地,目睹滁州的现代化成就,深切地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别样文化气息向你扑面而来。这气息有历史的,有现代的,有传承的,有创新的。我们似乎感觉出,那是拨动的滁州历史音符,那是若隐若现的滁州人文元素,那是滁州传承千百年的文化纽带,那是具有别样风采的滁州地域文化符号。而这些辉煌的建设成就,融进了滁州人的文化脉动,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与滁州的文化传承和滁州人民敢于担当、勇于践行的人文精神紧密相连。这其中,滁州“三家村”和“三家村”文化现象,最是值得探讨和关注。

  滁州“三家村”,在省内外文化界,闻名遐尔,滁州人更不陌生。最近,“三家村”的领军人物、九十高龄的姬树明先生,又一大作《残月庐文迹》隆重出版。姬先生的《残》著不残,沉甸甸的。《残》卷中的250多篇佳作,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折射出滁州地域文化的灿烂光华。姬先生不仅是滁州“三家村”的领军人物,更是传承滁州地域文化的启航人。早在20世纪后半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大都被扭曲和湮没,滁州的地域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很多有识之士,不断为抢救中国传统文化鼓与呼。滁州也涌现了不少文化志士,白振亚、姬树明、缪文渭等就是这样的文化先行者和文化自觉者。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文化人。到了70年代末期,刚刚迈进文坛的吴腾凰先生,勇猛地加入了这一文化行列。80年代初,走出校门不久的俞凤斌先生,在姬树明等前辈的影响下,脱颖而出,毅然投入师门,成了姬先生的左膀右臂。自此,三人成了黄金搭当,为了共同理想,为着同一的目标,组合在一起,抱团取暖,砥砺前行,他们很快就抢救性地出版了《朱元璋故事》《刘伯温与朱元璋》《吴敬梓的传说》《说凤阳》《洪武奇观》《琅琊山》《朱元璋的传说》等图书和资料。在滁州,以及省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一次创作座谈会上,我向姬树明、吴腾凰、俞凤斌调侃说:“‘文革’时,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因‘燕山夜话’被打成‘三家村’‘黑帮’。你们三人现在也成了滁州的名符其实的‘三家村’了,是否也开辟一个‘琅琊山夜话’,以便扩大影响,引导更多的滁州文化人,让他们都成为承继滁州传统文化的有心人,形成团队作战,力量会更大些。”

  万万想不到的是,我这句调侃的话,竟然真把滁州“三家村”叫响了,并在省内外文化界传开。后来,这简便有效的中国式的自然结社方式,陆陆续续被区域内的市、县效仿和践行,很快大大小小的“三家村”“四家村”遍布市区内的各县市,甚至各大乡镇,形成了一支支精干的文化队伍,而且很快就显示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不到两年的时间,由于他们的凝心聚力,10卷本的《滁州民间故事集成》便陆续出版,还被纳入国家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的整体序列。又如全椒县,以现任县政协副主席张华为首的一批文化人,也自觉地效法滁州“三家村”,拜“三家村”为师,认真地搜集、整理自家的乡土文化,尤以《儒林外史》及其作者吴敬梓的文化为主线,先后出版了十数部研究《儒林外史》和其作者吴敬梓的图书和文史资料,目前又正在陆续出版工程浩大的《全椒古籍丛书》。明光市是汪道涵先生的故乡,市府明光镇也是历史文化古镇,名人荟萃。以市民协秘书长武佩河为首的几个年轻骨干,成功地整理出了与曾国藩齐名的清朝封疆大吏吴棠的系列文史资料,出版了《抗战时期的汪道涵》和汪道涵的父亲《汪雨相传》。天长市,以宋代中国“二十四孝星”之一的大孝子朱寿昌为主线,深究历史内涵,传承孝道文化,服务于现代教育和现代思想文化建设,亦整理和出版了大量的孝亲文化方面的图书资料。市域其他各地,无一例外,都依据历史上发生过的文化史迹,在山岗水泽中,在故纸堆里,在百姓的口头说唱中,深挖细寻,也是硕果累累。像三国时的军事家、名将鲁肃的研究史料;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抗倭英雄戚继光等的故事;抗日战争中,刘少奇、陈毅、粟裕、徐海东、罗炳辉等新四军的著名领导人,也都在滁州大地上留下了许多现代传奇;还有外地来滁做官的如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诸多的文人雅士遗存的人文史迹;除了历史人物外,被史称滁州“三古”之一的清流关及琅琊寺、龙兴寺、神山寺等十多座古寺;虞姬墓、汉代古墓群、明皇陵、中都古城等等。千百年来,散布在滁州大地上的传奇,极大地丰富了滁州地域文化的内涵。尤为称道的是小岗文化,小岗人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仅为滁州文化添光溢彩,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异基因。

  这些人文财富,不仅是地域的,也是全民族的。我们欣慰的是,那些具有文化自觉的大大小小的“三家村”“四家村”的文化先行者们,他们义无反顾地扛起抢救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使命,在艰难前行中,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添砖加瓦,为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尽心尽力。

  了解滁州“三家村”的人都知道,“三家村”成员姬树明、吴腾凰、俞凤斌三人年龄悬殊,称为老、中、青三代人,也不为过。就是这三人,因为热爱滁州文化的共同信念和追求,使他们走到一起。可以这样说,自青年时代始,风风雨雨几十年,他们一直孜孜不倦地为发掘和弘扬滁州地域文化而废寢忘食,并以他们的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影响、带动和培养了区域内一批优秀的年轻文化人,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姬树明先生曾经这样对我说过:“滁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很少有其他地区相比拟。她是我们滁州人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的根,我们引以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让她在轰轰烈烈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湮灭,更不能让她消失。我们这一代人,应使命般地肩负起这个历史责任,让中华文化重新领航世界。”这话说得多么大义凛然。姬先生说了,他们也做到了,现今已是硕果累累,既成就了他们的理想人生,也促进了滁州的现代文化发展,更为滁州、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毫无疑问,他们的成就,对于滁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滁州的现代化进程,都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巨大的推动力。由是,我把这种现象归纳为滁州“三家村”文化现象。

  试问,在一个地域内,有如此众多的文化人,有如此专注热爱自己家乡文化的人,并用终生的精力去研究她,加以整理、宣传和传承,以此影响更多的人,唤醒更多人的文化自觉,其精神何其珍贵!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滁州“三家村”的长期努力和影响下,已经形成的滁州“三家村”文化现象,不仅在滁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文明、传统、自觉、自信的滁州人,必将影响和造就文化滁州的美好未来。“三家村”文化现象亦必将强势向区域外辐射,为整个中华文化的复兴,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深信,百年之后,我们的后辈在研究滁州文化时,滁州“三家村”和“三家村”的文化现象,必将名列其中!

  本文作者孔凡仲,曾任黄山书社社长,《安徽新闻出版报》主编,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滁州报》曾连载过作者的长篇传奇故事《和平将军张治中》,颇受读者好评。作者长期关注“三家村”和“三家村”文化现象,与滁州“三家村”成员相交近半个世纪,是文友,亦是朋友。本报刊发此文,借以激发滁州人热爱本土文化、重视本土文化,呼吁学习“三家村”,抱团取暖,协力作战,进一步传承和创新滁州文化,让“三家村”文化现象在滁州大地开花结果,更好地为滁州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滁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西涧周刊微信公众号

  欢迎扫码关注

来源:滁州日报  作者:孔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