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区域文化 > 区域要闻

从岳大郢到岳张圩

时间:2020-11-16 15:05:52


 



 



 


  □韩婷 柳丝

  每年清明,肥东县白龙镇快乐村岳张组村民岳正从都会把家里的三套族谱请出来,和族人一起举行挂谱仪式,缅怀先祖。

  今年48岁的岳正从是岳飞第30代孙,属于岳飞长子岳云那一支。他珍藏着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族谱,这套族谱是父亲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父亲叮嘱他要好好保护起来。每当说起这套族谱的故事,岳正从总会露出骄傲的神色。

  一、始迁祖5人从肥西迁到肥东

  肥东县白龙镇有个村子,名叫快乐村,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姓岳。平时也和普通人家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中老年留守家中,守着老宅和家传的“宝贝”。每当清明时节,村子里就会异常热闹,因为外出的岳姓后人都会回到村子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在村子的入口处,竖着一个碑,碑上刻着“岳张圩”,据当地人说,这个村民组里都是岳家人。再往里走,就是族人每年祭祀的竖始祖碑了,“流芳百世始迁祖”的碑文上正面刻着一副对联:慎终牢记先祖训 追远长存忠孝心,背面记录着家族的来历和迁徙的过程。

  碑文的背面记录的内容是合肥北乡岳氏序,说到合肥北乡的岳家人是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华栖、华彩、华淇三兄弟从江西瓦砾坝移居合肥南乡岳大郢落户。由于当时岳家人丁兴旺,而岳大郢人多地少。在康熙五十年间,华淇公的大房关邵后裔则先、明先、元伯、维先和东城,一起迁徙到了合肥北乡岳张圩。后来,合肥北乡的这支岳家后裔,就以这五人为始迁祖。

  “我们的堂号是‘精忠堂’,全国没有哪个姓氏用这个堂号。”岳飞第29世后人、78岁的岳成树说,清朝康熙年间,岳飞第18世后人岳则先、岳明先、岳元伯、岳维先和岳东城弟兄5人从岳大郢迁到肥东县白龙镇岳张村繁衍生息,现在族人已经达到1800多人,分布在周边六七个自然村。

  二、村民家中藏有三套族谱

  岳正从是家里的顶梁柱,正值壮年的他虽然在外做物流生意,但是仍然住在老宅。他的家里一共保存有三套族谱,分别是1940年版本、1993年版本和2011年版本。岳正从小心翼翼地拿出存放族谱的盒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族谱。

  不过,与以往见到的一些纸质版的族谱不同的是,岳正从还拿出了两个在布上绘制的族(挂)谱。1940年修的族谱,就是用一种被称为“白线尼”的布绘成,为边长约3米的正方形,需要4个人才可以拉开。族谱上标有修谱时间及祖先画像和辈分顺序,画像为水印图案,惟妙惟肖。

  岳正从听长辈们说,挂谱制作起来非常复杂,找来当地的工匠一笔一笔手工画上去的,制作一幅这样的挂谱,花费了一两年时间,“是一位张姓先生绘制的,现在已经去世了,包括这上面的画和里面的字都是他一个人画出来的”。

  “这是我父亲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族谱。”岳正从说,1958年,当时自己还没出生,父亲20多岁,这个挂谱从爷爷传到了父亲的手里,因为特殊的年代,父亲很害怕这个挂谱不保,于是偷偷将它藏在了离家不远的一个草丛里。为此,父亲还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直到几年后,风平浪静了,家人才根据父亲的描述,将这幅挂谱找出来,重新保存下来。直到现在,这幅挂谱一代代传到岳正从手里。

  “现在全村保存下来的只有这一份,由于年代久远,族谱看上去已经泛黄。”

  1993年修的谱也是用“白线尼”制作而成,四周用黑色的布镶了一圈。这个族谱长4米,宽3.5米,需要6个人才能完全展开,里面也绘有祖先画像等内容。岳正从说,这个版本的挂谱是在1940年版本的基础上才得以修缮的。

  2011年修的族谱,是纸质的,共有9卷,详细记载了家族来历、堂号及人口分布等情况,被保存在一个高60厘米、长宽都是40厘米的红色香樟木盒子里。

  三、每年参加岳飞纪念活动

  “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们会收到岳飞思想研究会的通知,参加纪念岳飞诞辰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岳氏宗亲300多人汇聚在一起,学习岳飞事迹及岳氏家训十则,弘扬岳飞精神。”岳飞第29世后人岳成玉说。

  关于村庄为什么叫岳张村,岳成玉告诉我们,当年祖上兄弟5人从岳大郢迁过来时,老二过继给了舅舅家,舅舅家姓张。为了维系两姓之间的感情,这个村庄就起名叫岳张村。

  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岳张村里的岳氏族人都会召开家族会议,通过挂族谱的方式,让年轻人知道他们是岳飞后人。

  “给他们讲述岳飞故事,把岳飞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身为退休教师的岳成树说,“我们岳氏家训一共有十则,岳氏族谱里面有详细记载,主要从尊国家、敬祖先、孝父母、隆师长、谊兄弟、正闺阁、慎婚嫁、真交友、睦宗亲、勤职业等十个方面教育后世子孙。岳家子孙从小就受到岳氏家训熏陶影响,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从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男孩子多数在当兵,在部队里面精忠报国。”

  四、挂谱和宗谱本来就是一套

  那么,为什么岳正从手里会有这样一套挂谱呢?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给出了答案。原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的族谱就宗谱质地分为纸质和丝质两种。

  “宗,事实上是一个象形字,就是庙宇里面挂了一个牌位,所以叫‘宗’。我们大家习惯念宗谱,谱牒是纸质的,而帛就是丝质的。”翁飞主任说,一般族谱里面都有这两套。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晒谱,也就是六月六或者三月三这样的特殊日子里,举行家族祖宗祭祀的时候才会将帛挂出来。

  “平时都是将宗谱摆放在家里堂屋的正中央,而很少会挂帛。好的挂谱还会有祖宗的绣像,绣像上是这一族的开山鼻祖,每次举行晒谱也是很有仪式感的,要洗手,焚香,拿出来,挂起来,然后大家再去祭拜,以表示对老祖宗的尊敬。”翁飞主任继续解释说,“收谱以后,把帛仔细叠好,最后放在谱香上面。不过,也有的家族会专门用一个樟木箱存放挂谱,这是一种礼节。”

  在岳正从拿出来的这张1940年的挂谱上,能清晰地看到上方有人物绣像,正中央的地方绣着岳氏宗谱。岳氏宗谱下面是按照排序,依次绣着祖宗的牌位。在挂谱的左右两边各绣着“自从江西分故土”和“流落淝北结宗枝”。在牌位的左下角还有一个很小的时间,写着:民国二十九年三月初二日重修,“这就说明这张帛的修缮时间”。

  每次修谱时,分出来的支系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话一张谱到后面就放不下了,他们会再续一张帛,然后接到原来的谱上,“就像裙子一样,一层一层接起来,接的和绣的也都很漂亮。”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在经过一段消失后,现在,又在悄悄复苏,所以,岳正从手上的1993年修缮的挂谱,应该就是1940年版往下接的那一幅。相信未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家谱中的挂谱或许会绘制得越来越精美。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韩婷 柳丝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