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岁月回眸

时间:2023-01-11 09:29:54

  王稼祥和朱仲丽在延安

  1948年华北军区卫生部人员合影(前排左一为马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大爱国青年冲破重重封锁,纷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和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东南医学院的朱仲丽、马丁、陈应谦、任国祥等一批学生,在“到延安去”的感召下来到延安,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赞歌。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

  说到奔赴延安的东南医学院学生,安徽“老乡”王稼祥的夫人、曾担任毛泽东及中央首长保健医生的朱仲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朱仲丽,原名朱慧,191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说起她的家庭,那可不简单。她的父亲朱剑凡是20世纪初我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曾和毛泽东及蔡和森、何叔衡、徐特立等党的领导人一起从事过革命工作。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耳濡目染的朱仲丽15岁就协助父亲做地下工作。1932年,17岁的朱仲丽考入上海同德医学院。但就在这年11月,由于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朱仲丽不幸被捕入狱。获释后她转入东南医学院学习,193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朱仲丽被录取到当时只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和部长级别的官员治病的高级医院——南京中央医院。但朱仲丽一心只想着为红军当医生,所以她在工作中时刻准备着奔赴中国革命大本营延安。1937年底,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据档案记载,朱仲丽去延安的一路上可谓险象环生。她先到长沙八路军办事处,在徐特立的帮助下带着姐夫萧劲光的儿子萧永定坐火车去延安。在经过郑州的时候,日军飞机开始轰炸,火车被迫停止前行。朱仲丽赶快带着萧永定下车,穿着高跟鞋的她一路狂奔躲避轰炸……1938年初,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的朱仲丽终于到达延安。

  刚到延安,朱仲丽就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毛主席鼓励她当一个人民的好医生。据档案记载,朱仲丽先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医院任外科医师,与白求恩、马海德、柯棣华等国际主义战士一道工作。她积极要求进步,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她担任边区医院门诊部主任。当时的延安各方面都非常艰苦,医院缺医少药,还不时有日军的飞机轰炸,朱仲丽克服重重困难,抢救过许多危重患者,当时在延安她有一个亲切的称呼——“我们的朱医生”。再后来,朱仲丽又担任了中央机关医务所所长、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兼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医药卫生教员等职。

  在做好医务工作的同时,为了给边区增加收入,朱仲丽还倡议并带领女同志们把边区出产的毛线编织成毛衣,运到西安和附近地区换购物资。相关史料记载,她一个月能赶织出四件毛衣。

  在延安,朱仲丽还收获了爱情。1939年初,朱仲丽与安徽泾县人,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喜结良缘。婚后他们相亲相爱,朱仲丽两度随王稼祥赴苏联开展外交工作。回国后,朱仲丽先后担任卫生部妇幼保健处处长,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即今天的友谊医院)中方院长,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等,一直为革命和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为革命毅然改名

  作为东南医学院1931年实施新制教学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四川忠县人马洪英刚入学后不久,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马洪英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并很快成长为东南医学院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

  1937年7月,毕业后的马洪英考入南京中央医院实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洪英随中央医院一同撤离到长沙。在长沙,马洪英和同学们在伤员中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得到了八路军长沙办事处的支持与帮助。在了解到马洪英想去延安的想法和在校期间的表现后,长沙党组织决定发展其入党。这时国民党特务也准备对其实施抓捕。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紧急撤离长沙奔赴延安。

  据档案记载,离开长沙后,马洪英带着介绍信先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在周恩来及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带着一批学生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然后去延安。在历经一番艰险后,马洪英到达了延安。

  到了延安后,党组织安排马洪英到位于陕西旬邑县的陕北公学工作,校长成仿吾安排他担任学生队指导员、学校医务主任。这之后不久,马洪英就改名马丁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成仿吾的介绍下,因组织关系中断的马洪英1938年初再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因为他的两个叔叔都是国民党军官,堂兄弟等也都在国民党有关部门供职。马洪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被家里知道后,为避免受牵连,马父竟登报声明与其断绝父子关系。马洪英也愤而改名马丁,取“兵丁”之意。

  1939年,陕北公学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合并为华北联合大学后,马丁任学校卫生处副处长、党支部书记兼医务主任、卫生所所长。除了承担学校医疗任务、给群众看病外,马丁还要为护士、卫生员授课培训。1941年底,马丁再次发挥专业特长,被安排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与中共北岳区党委合办的卫生队任副队长、队长。

  两年后,马丁被调到晋察冀军区卫生部担任第一任医政处处长,参与边区卫生工作。据档案记载,当时晋察冀军区卫生医疗系统以军区卫生部为主要领导机关,对整体卫生工作进行指导,加上各地的群众医疗卫生工作也由军区卫生医疗机关承担,因此工作十分繁重。但在工作中,马丁尽职尽责、救死扶伤,深受伤病员的爱戴和领导的器重。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撤离延安时决定以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朱德以及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马丁也随中央工作委员会辗转华北。1948年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马丁担任军区卫生部医政处处长,先后参加了解放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的医疗救护工作,并在北平和平解放后接管国民党陆军总医院,后更名为北平陆军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马丁皆担任院长。

  为教学变卖自己财物

  1912年,陈应谦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的黎里镇。1932年,他考入东南医学院,1936年毕业,也是在抗日战争中完成了学业。1937年后,他在抗日大后方目睹了国难当头国民党消极抗战、贪污腐败、伤兵难民无人医治等情况,他痛感个人能力有限,向往参加革命。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李亭植医生介绍,1939年8月,陈应谦到了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报到,并在李克农的帮助下,与李亭植等人经柳州、独山、贵阳,再经遵义到重庆,出成都到宝鸡,经咸阳到西安,终于在1939年12月20日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到延安后,陈应谦被分配到延安南面200里的八路军卫生学校工作。这所卫生学校的前身是1931年11月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7年8月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经毛泽东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据档案记载,当时的中国医科大学条件很差,甚至缺少必要的教学用具。在时任校领导的支持下,陈应谦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了病理实验室、药理实验室和临床检验室,开展了眼科手术、眼底检查、尸体解剖、病理检验以及病理标本收集等工作。同时,他变卖自己的财物购置教学实物,自己动手编写教材,使中国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这期间最让陈应谦开心的是,1942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陈应谦随学校北上,194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迁至东北合江省兴山市(今鹤岗市)。1949年9月,陈应谦担任中国医科大学(沈阳)附属医院院长和辽宁医科大学副校长。这时期的中国医科大学培养了上千名医务卫生干部,不仅支援了人民解放军,更为新中国成立初的恢复接管工作创造了条件。

12下一页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张芳 程堂义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