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 > 珍档揭秘

清正廉洁的 两任庐江太守

时间:2024-05-08 09:31:15


 


  庐江莲花泊公园内“廉石”雕塑


 


  《后汉书·卷六十一·羊续传》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庐江郡,始置于秦末,以境内有庐江水而名。汉武帝废江南庐江郡,置江北庐江郡(其境域为今合肥、六安、安庆三地,郡治今庐江县柯坦镇大城坂)。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开皇九年(589年),庐江郡时废时置,时并时析,存续超600年,历任太守百余名,其中绝大多数郡守均被历史湮灭,然仍有两位庐江太守羊续和陆绩因其清正廉洁而千古留名。

  “羊续拒妻”广流传

  公元142年,羊续出生于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市),其祖父羊侵在汉安帝时期曾任司隶校尉,父亲羊儒后任太常。因其祖父、父亲均为汉室重臣,深得朝廷信任,故羊续年轻时便以忠臣子孙官拜郎中。

  公元168年,羊续被大将军窦武征辟为府掾,同年,窦武因为政变失败而被害,羊续被免职。次年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羊续又被牵连,被禁锢十余年。直到公元184年,党锢解除,羊续被太尉杨赐征辟为府掾。此后四次升迁为扬州庐江郡太守(时庐江郡治在今庐江县柯坦镇陈池村)。

  羊续只身一人赴任庐江郡太守,粗衣粝食,居穷守约。妻儿留在远隔千里的老家乡下,过着俭朴生活。丈夫在外做官,妻儿却在家受苦,羊续的族人为其不平,便自发凑起盘缠,让羊续的妻儿到庐江郡找羊续,顺带请求羊续能否为家乡谋点福利。岂知到了郡衙,门卫通报后,羊续却拒而不见,并让门卫传令让他们赶快回家去。受此冷落,羊续的妻儿非常生气,不顾门卫阻拦硬是闯进郡衙。

  羊续见到衣衫褴褛、面有饥色的妻儿,心里十分酸楚。他一言不发地把妻儿领到自己的住处,但见身为一郡之太守,所住房子与普通民众住舍无异,且家徒四壁,所有的财产就是一张床一张书桌,几件布衣堆放在床头;厨房里简陋灶台和炊具,角落的一只箩筐里盛有几斗麦子。

  羊续坦然地对妻子说:“我在这里的生活就这样,你也看到了。作为一郡之太守,我有责任让老百姓衣食无忧,过上好日子,若是你们母子留下来了,我每天首先要考虑全家人的生活,哪还有心思为这里的老百姓做事?那我做这个太守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还不如跟你们回乡种田呢!你们还是回去吧。至于乡亲们,我也没什么礼品带给他们,就请代我问声好吧!”一家人告别长期分居的生活,共享天伦,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到了羊续这里,却行不通。因为他想到的是“作为一郡之太守,我有责任让老百姓衣食无忧,过上好日子”。

  妻儿见此境况,理解了丈夫的率真,知道了丈夫拒见并非由于忘恩负义。二话没说,随即带着儿子默默地离开了。“羊续拒妻”的故事传至朝廷,深得皇上赞誉。加上羊续平定黄巾军和荆州江夏郡的赵慈叛乱有功,公元186年,朝廷拜羊续为南阳郡太守。

  “悬鱼太守”振清风

  南阳在当时是富庶之地,而南阳太守在时下官僚眼中更是“肥缺”。虽说此地富庶,不是说老百姓富有,而是富豪云集,且贿赂官府出手阔绰,前几任太守在南阳为官都赚得盆满钵满。

  而羊续却“富差事穷当”,断然与当地富豪保持距离,不与他们有任何经济来往,办案时更是“丁是丁、卯是卯”。据说羊续策马赴任,快到南阳郡的边界时,换成便装秘密进入南阳郡,只带随从一人,到各个县城询问当地的情况,然后才到南阳郡府。羊续对各地县令是贪污还是廉洁等情况,均了如指掌,下属们莫不惊讶、震慑。

  此时南阳郡府一位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在羊续未到南阳之前,就听说羊续在庐江郡“拒妻”的故事,故此十分钦佩和尊敬羊续。羊续到任之后,目睹其生活太过于清苦,但他又不敢造次送礼。后从羊续随从的口中得知,羊续没别的爱好,就爱吃鱼,于是就特地让人打捞了一条当地较为名贵的鱼亲自送来。羊续十分为难,他想,如果不收,就扫了郡丞的面子;如果收下,又怕其他官员纷纷效仿。于是,他灵机一动,很客气地将鱼收下了,既没吃也没送人,而是“受而悬于庭”,风吹日晒,鲜鱼变成干鱼。

  时隔数月,那位府丞又送鱼来,心想已经几个月了,再送一条总可以吧。他知道要是一次性买多了,羊续是绝不会要的。岂知府丞进入郡府,说明来意,羊续便笑着将他带到后庭,指着庭院中的那条鱼说:“你上次送的鱼,我还没吃完,怎好再收?”郡丞一看“悬于庭”的干鱼,便明白了羊续的用意,惭愧地走了。

  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在曾经任职的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为纪念这位清正廉洁的好郡守,就将治北三里、邑之主山——塔山,岭脊有石如游鱼状,命名为“石鱼岭”。

  “陆绩压舟”传千古

  如今在闻名遐迩的苏州文庙内,静静地立着一块历经数千年风霜的花岗石,这块刻着红色“廉石”两字的普通石头,演绎了一段“廉石压舟”不平凡的传奇。但是,世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却根本不知道这块廉石的主人——廉明公正的清官陆绩与庐江县的历史情缘。

  陆绩的父亲陆康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出任高成县令(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一带)。公元178年升任武陵太守,后来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都得到称赞。陆康为官,一身正气,忠言敢谏。公元180年,庐江郡爆发民乱。危难之际,朝廷重新起用陆康,出任庐江太守。陆康赴任后,“以恩信为治,申明赏罚”,很快平息动乱,并减轻赋税,劝民生产,庐江郡社会稳定,地方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公元195年,陆康病逝于庐江郡府,享年70岁。

  陆康有两子,长子陆俊,陆康死后朝廷追念功绩加封为郎中;次子陆绩,自幼一直随父亲生活在庐江郡舒县,耳濡目染,潜濡默被。他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吴主孙权征其为奏曹掾。公元209年,孙权平定交州以后,任陆绩为郁林郡(今广西玉林)太守。

  在任多年,他清正廉洁,对那些奇珍异宝,素丝无染;养惜民力,轻徭薄赋。公元217年,陆绩卸任,准备从海路返回吴郡。他一家四口除几箱书籍和一卷铺盖衣物外,别无他物。艄公说:“你一家所带东西不如一介寒士,出海的大帆船,吃水这么轻,遇到狂风大浪,容易翻船,得想办法增加一些重量。”于是,陆绩买了两大瓮咸菜放到船舱,但船仍太轻,而陆绩身上的银子所剩无几,难以再购物压舱,不得已请人搬一块大石头压在船上,这才顺利从广西沿着海岸线,一路航行回到了吴郡华亭故乡(今嘉兴平湖)。

  陆绩返乡不久,便英年早逝。但那块郁林石被家人保存下来,陆绩的廉洁美名亦随之传开。时至今日,作为陆绩青少年生活、成长地,在庐江县城区莲花泊公园内,“廉石”的复制品屹立于船形雕塑之中,不无骄傲地告诉人们,这位享誉千古的清廉官吏,就是从庐江县这块热土成长起来、走出去的。

  □汪德生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  编辑: 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