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首页
|
安徽
|
新闻
|
政务
|
网视
|
评论
|
徽文化
|
问答
|
财经
|
体育
|
图片
|
健康
|
理论
|
历史
|
专题
考古发现
典藏珍宝
皖人故事
珍档揭秘
岁月回眸
地名探究
区域文化
党史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历史
>
视频
安徽民歌《对花》
来源:宣城文明网
日期:19-03-29 13:53
屯溪老街 徽商故里 从商有道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人们不断向南迁移寻找新的家园,大量人口因此涌入徽州,为了谋求生计,很多徽州人十来岁时就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毗邻的江浙一带经商,新安江畔的屯溪不仅是古徽州的商业重镇,也是“徽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来源:央视网
日期:19-01-15 09:10
三河古镇仁爱为本诚信立世
在安徽中部,烟波浩渺的巢湖西岸有一座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因丰乐河、小南河和杭埠河交汇而得名“三河镇”。古镇原是巢湖中的一处沙洲高地,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古镇逐渐与陆地连为一体,由于曾是百鸟栖息的地方,古镇也因此有过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鹊渚”。如...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12-13 09:23
我的中国心 包玉刚桑梓情深
包拯的后代子孙中,出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包玉刚。包玉刚,名起然,浙江宁波人。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1984年5月一则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在总结经济特区经验的基础上确定进一步对外开放14个沿海城市,宁波赫然在列。1984年10...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11-23 08:52
品读孟郊游子吟
来源:中安在线
日期:18-10-12 09:12
相伴以竹 竹之味
安吉拥有着我国近十分之一的竹子,有“中国竹乡”的美誉。百笋宴,有热菜,有冷盘,有汤羹,也有点心。冬笋馅料的饺子、馅饼,也丰富了今天百笋宴的餐桌。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8-24 09:22
谷建芬 新学堂歌
《新学堂歌》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以古诗词、格言、古训为歌词而谱写的歌曲集,成为儿童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素材。这些歌曲不仅保留了谷老师作品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明快、易学易唱的特点,更抓住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在美妙的歌声中...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7-31 15:34
相伴以竹 竹之韧
古老的造纸技艺中,一种独特的竹制工具出现了。将竹破篾成直径不过毫米的细条,编织成席,这种工具叫做纸帘,是传统造纸技艺中的关键所在。巧夺天工的手艺,也见证着竹子与中国文人一段特殊的缘分。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7-27 09:27
舌尖上的中国 时节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6-13 09:06
欢天喜地闹元宵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3-02 09:32
江南新春探年俗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2-13 09:44
中国年俗 玩在正月(二)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2-09 09:07
中国年俗 玩在正月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2-02 09:29
中国年俗 乐在初二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1-26 09:47
中国年俗 聚在初一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1-19 09:45
安徽民歌《对花》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1-18 16:29
中国年俗 守在三十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1-12 11:26
《中国年俗》 忙在腊月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1-08 09:47
中国年俗 忙在腊八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日子里合家团聚、除旧迎新。就像一首童谣里唱到的那样:“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中国人的年就从这浓浓的一碗腊八粥开始了。这期节目我们将从腊月的年俗开始说起,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1-04 09:36
文房四宝 第四集 歙砚
、 歙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因其诞生地古称歙州而得名,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誉之“歙砚甲天下”。2006年5月30日,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央视网
日期:18-01-02 10:03
文房四宝 第三集 徽墨
徽墨是中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徽州制墨的肇事时间当不迟于唐。今以安徽省徽州的屯溪区、歙县绩溪县为徽墨制造中心。2006年5月20日,徽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2-28 09:26
文房四宝 第二集 宣笔
宣笔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产于安徽泾县,盛行于唐宋。宣笔取料精致,适用广泛,被历代书画家喜爱。2008年6月“宣笔制作技艺”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2-27 09:43
文房四宝 第一集 宣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原产于安徽省泾县,以宁国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宣纸经久耐用,不会褪色,故有“纸寿千年”之誉。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2-26 09:56
品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滁州的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却有九处别致的风景,在本期的节目中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2-25 09:50
文博镇馆之宝 寿县铸客铜鼎
在安徽博物院,藏有一件重达400多斤的铸客大鼎,1933年在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当时寿县的旱灾严重,当地人选择了盗墓,大量文物重见天日,但由于战乱,珍贵的文物颠沛流离,伤痕累累。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2-15 09:47
家教的智慧
不知不觉,岁月偷走了父母满头的黑发,转眼父母就老了。那么,身为子女,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古人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为人子女要做到“五不怨”。简简单单的几件小事,你能做到吗?本期节目听于丹讲家教的智慧。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1-27 09:55
时间里的节令智慧 朔冬藏瑞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风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防果树受冻。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1-23 09:56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第二集 站稳脚跟
蒋介石集结重兵全力争夺大别山,十二万刘邓大军能否抵挡住二十万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三战三败,昔日纵横疆场的刘邓大军为何出师不利,水土不服、没有后勤补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如何率领部队克服无后方作战的种种困难,坚守大别山。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1-09 09:30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第一集 千里跃进
一封紧急密电,让刘伯承和邓小平陷入沉思,密电发自何人;陕北、山东解放区遭到国民党军重点进攻,毛泽东将如何打破困局;南下之路险关重重,刘邓大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走完通往大别山的千里跃进路?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1-08 10:20
歌声里的记忆 新四军军歌
豪迈的歌词,书写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嘹亮的歌声,传颂着永不磨灭的战斗精神;抗日救国的前线,有一支部队被称为铁军;这首歌词暗藏玄机,词作者为何众口不一。
来源:央视网
日期:17-10-27 09:55
点击更多...
·
绿色罗汉尖丹心永传承——宿松县北浴乡思恩洞的故事
·
畲族婚嫁习俗
·
陈毅在肥东瑶岗二三事
·
这位合肥人曾受到白求恩的称赞
·
程岭大鼓书
·
品味“东方芭蕾” 传承非遗文化
·
江北祠堂看肥东
·
“无傩不成村”的背后……
·
湖畔诗人汪静之
·
解甲一心系桑梓 报国鏖战镇南关
·
一锭墨沉淀的编年史
·
一段《苦菜花》原型的安徽往事
五河民歌 是如何走出“深闺”的?
繁昌老地名中的 “三国”元素
·
繁昌老地名中的 “三国”元素
·
合肥“店”字地名: 始于庐州古地 源自商贾贸易
·
合肥“井”字地名传说: 一桶水汲出千年岁月
·
探源庐州地名“甲”
·
黄山地名的“徽语”味儿
·
令人费解的地名
·
黟县的“黝县”说
·
鸳鸯谷传说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