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李光炯,于光绪二十八年随邑人吴汝纶赴日本考察新学。归国后,先襄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堂,翌年旅湘,与无为文士卢光浩共办安徽旅湘公学。时国内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湖南长沙更是革命志士云集之地。众多进步知识分子出版书刊,创办学校,宣传民主革命...
来源:桐城市人民政府日期:22-02-09 09:13
在2021年这个新年到来之际,六尺巷文化刊发文章,说到安徽桐城人汪文斌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他用11国语言、向大家祝贺新年快乐,言及很多桐城学子与外国语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著名的翻译家、外交家,还列举了朱光潜等人,其中也有方令孺。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来源:中安在线日期:21-12-17 09:58
朱熹《家训》是关于治家、修身、处世的家教经典。《家训》以朴实精辟的语言,提出了每一个人在家庭、社会中所充当的角色和应尽的伦理道德义务,其内容所包含的理性光芒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蕴,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价值。
朱熹《家...
来源:光明网日期:21-10-13 14:56
节衣缩食事收藏,志在拯危与救亡。
万帙缥缃雅兼俗,杏花开处满春光。
——周退密
周退密、宋路霞合著的《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出版于1993年4月)是我案头必备。书前计有郑逸梅、胡道静、潘景郑三位大家作序。书中从晚清藏书家丁日昌写起,...
来源:中华读书报日期:21-09-01 10:16
汤鹏字天池,生于清顺治、康熙年间,祖籍徽州,后迁居江苏溧水。幼年来芜湖学铁匠,及长,赁屋自营铁业作坊。初制造单枝铁花和饰有内裱绢纸的铁花灯,供敬佛之用,继而把单技铁花和铁花灯融为一起,创制铁画;久而久之,将铁料“冶之使薄,且缕析之,以意屈伸,...
来源:芜湖政府网日期:21-08-05 11:02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诏令刘铭传入京。此时,刘铭传已在老家肥西县大潜山赋闲10多年。接到诏令,他当即上了一道《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慷慨主战。6月26日,法国政府下令将驻越南的东京湾舰队和南中国海舰队混合编组,成立一支特遣舰队。同一天,...
来源:光明日报日期:21-08-05 11:01
○历经沧桑的柯武东故居
○年轻时候的柯武东
他是肥东人,他深受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奔走于芜湖、合肥、凤阳等地,从事学生运动。22岁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展开了他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23岁时,他参加著名的湖南平江起义。而他牺牲...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1-01-05 09:11
1917年夏,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取哲学博士学位后,26岁的胡适荣归故里,并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他加入《新青年》编辑部,与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
这期间,他还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回安徽绩溪与江冬秀成婚。胡适的婚礼到底是什么样的?201...
来源:颍州晚报日期:20-12-24 10:04
音韵学家方孝岳先生曾两度任教于中山大学,前后达30余年,是中文系二级教授。
方老生于1897年9月17日,是桐城文派初祖方苞的后裔,文史造诣极深。及长,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法律系。时值新文化运动,方老积极投入,曾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
来源:广东省情网日期:20-12-10 14:54
松韵清(资料图片)
李锦衡(资料图片)
李锦衡(1873年-1936年),字雁峰,号梦庐,别号半山斋主人,亳州人,系清末、民国时期我市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其夫人松韵清(1901年-1969年),字蕴青,笔名燕山女士,北京镶白旗内蒙古人,亳县优秀教...
来源:亳州晚报日期:20-11-20 08:43
刘大櫆:辉煌的文学,黯淡的人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要说散文流派,首屈一指的当属桐城派了,其他这派那派的都无法同其相匹,算来只有黄庭坚的江西诗派能同其颉颃,但那是诗歌,不属同一体裁。
作为“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櫆,在桐城派的发展中起...
来源:网易日期:20-11-12 14:58
道光二十二年(1842)农历八月十二日,河西走廊,甘肃古浪县的崎岖小道上,一辆马车在呼啸的朔风中颠簸前行,车篷顶上厚积的沙尘震颤扬洒,车夫的吆喝声迟滞沙哑,马鞭子在黄昏的微光里疲惫地晃动,马车在县城附近的黑松驿缓慢地停下,这是林则徐(1785-1850年)发...
来源:安庆党史方志网日期:20-10-26 14:39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岁的李家发为了战斗胜利,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他的英雄壮举为人们所景仰,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李家发,1934年3月生,安徽省南陵县泉塘乡(现为家发镇)岩虎村人。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
来源:安徽日报日期:20-10-26 09:58
在1953年的朝鲜夏季战役中,志愿军第六十七师二零零团反击美军第七师据守的石砚洞北山。占领阵地以后,从战场上第一批下来的指战员,纷纷传说着攻击连队有一位“黄继光式的英雄”,说是在冲锋途中敌人有一个巨大火力点的重机枪,压制和阻挡了我们,好几个...
来源:安徽日报日期:20-10-26 09:56
黄仁廷
黄仁廷使用过的步枪
黄仁廷捐赠的子弹
黄仁廷使用过的钢笔
黄仁廷穿过的衣服
在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红二十八军是可圈可点的,它不仅经历了两次重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而且还在后来被改编成了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主力部队之一...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0-10-16 15:15
清朝光绪年间,安徽亳州仙源县考生王致和进京赶考,不幸名落孙山,闲居会馆。欲返故里,怎奈囊中羞涩。无奈之下,只得在京暂谋生计。
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时乖运蹇,便动了重操旧业的念头。于是在安徽会馆附...
来源:亳州晚报日期:20-09-25 15:43
南征北战,叱咤风云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常言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期战乱纷起,名将辈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朱汉宾就是这一时期的名...
来源:亳州晚报日期:20-09-11 15:10
刘顺元
相伴刘顺元近半世纪的公文包
1983年4月,刘顺元(前排左三)与新四军老战友合影
刘顺元在战斗中缴获的美式榨汁机
在即将建成的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里,有一只多处磨损的黑色旧公文包。虽然这只公文包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却记录...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0-09-11 10:52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3000年前人类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千百年来,它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在预防天花这一为害极大的传染病上,“人痘接种法”的发明者江希舜功不可没。
江希舜(1585-1668),字孺慕,旌德县人。因祖上几代...
来源:宣城政府网日期:20-09-09 10:05
1939年底到1940年初,日伪军频繁向豫皖苏根据地扫荡。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第六...
来源:阜阳日报日期:20-09-07 09:59
《华东军政委员会粮食局关于成立增产节约委员会的通知》档案(部分)
《中共中央...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0-09-01 11:12
“皖南门户,长江边上,平静的繁昌,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无耻的日本强盗,海陆空军一齐进攻,五次大规模地侵犯,遭受了五次重大的杀伤。峨山头的搏斗,塘口坝的血战。我们用雪亮的刺刀,爆烈的手榴弹,火力猛烈的机关枪,前赴后继的冲锋,把敌人打下山冈,发扬...
来源:芜湖日报日期:20-08-31 14:36
汤和塑像
汤和墓享堂
汤和墓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九月,年过花甲的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下了道圣旨,交给工部侍郎带到中都凤阳宣布。圣旨上说:“王庄草场一段,东至婆沟,南至王庄,西至豪光铺,北至浍河,与信国公养马。如百姓开了荒地全家抄没,若军家种了...
来源:蚌埠日报日期:20-08-31 14:36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抗战岁月极为悲壮,不仅令全国军民钦佩感奋,更赢得了党内外、国内外最高领导人的崇高敬意。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他自幼立志从军报...
来源:黄山日报日期:20-08-31 10:33
参加革命时的林佑
1940年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合影(第二排右起第二位为林佑)
...
来源:合肥晚报日期:20-08-28 14:36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又字瀛海,号宁海,宣城洪林人。幼年即从其叔状元沈懋学习诗学文。可是,他少年时便“驰马试剑,好兵略”,对习武兴趣更浓,立志从戎。万历七年(1579)他参加乡试,中武举而补任河北昌平州千总,后因抗击蒙古鞑靼部落有功而升为...
来源:宣城政府网日期:20-08-27 15:33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灌县境内(今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
来源:黄山日报日期:20-08-27 15:32
安徽肥西人。台湾省首任巡抚。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出生穷苦,少有大志,为人刚毅任侠,耿介勇敢。曾杀土豪、劫富户,为官府追捕之要犯。1854年,在乡兴办团练,对抗太平军。1859年率团勇驰援寿州,升千总。1862年,所部练勇编入淮军,号“铭字营”,援上海。连...
来源:安徽党史方志网日期:20-08-26 10:08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元濠州怀远县永平岗贾村人,明朝开国名将。
年少家贫,勤工习武,青年时做过雇工。元至正十二年(1352),在家乡怀远县平阿山参加刘聚起义军,因日益反感其不分善恶、一味掠夺,十五年(1355)率数十人到和州投奔朱...
来源:安徽党史方志网日期:20-08-26 10:08
汤和(1326~1395),字鼎臣,元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县)东乡孤庄村(一说东湖村)人,明朝开国名将。
生于农家,“与太祖同里闬。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谋”,沉稳敏捷,善谋略。
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
来源:蚌埠地方志日期:20-08-25 16:03
点击更多...
|
|
|
|